略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对策

2009-03-31 07:23欧渊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恋爱教育者大学生

欧渊华

【摘 要】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必须理性地看待大学生恋爱现象和问题,走出误区,积极探索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良好把握自己的情感问题,幸福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教育者

我国目前大学生在校人数已达2000万,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围绕着大学生恋爱心理、行为特点,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调查研究,发现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必须理性地看待大学生恋爱现象和问题,走出误区,积极探索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良好把握自己的情感问题,幸福生活。

一、高校教育者应走出误区,正视现实,坦然面对学生的恋爱问题

社会转型,传统文化中的婚恋观和性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性意识、性伦理观念日益开放和多元化,性行为的实践在大学生中日益大胆。做为教育者,我们不必目瞪口呆,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反对不反对,都现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尊重人的情感需求,正视现实,采取坦然的态度,积极面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走出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高校对学生恋爱教育存在的误区

高校在对待在校学生的恋爱问题上,原来是“极力反对”或是“不提倡不反对”,而今是开放突破。面对大学生禁婚令的解除,高校对学生恋爱问题的管理教育似乎变得无所适从,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对学生恋爱问题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教育者平时默不作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对学生恋爱问题认识肤浅,观念陈旧,手段单一;恋爱观教育内容不能反映时代特征,脱离学生的需要;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

2.大学生恋爱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

人类一般在18岁到24岁之间,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正值成年初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青少年时期所萌芽的对性、对异性的好奇,到了成年初期逐渐发展为一种强烈愿望,再者大学生脱离中学期间为高考背负的沉重的精神负担,进入大学,压力的缓解和释放,校园独特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使得大学生激情洋溢,热情奔放,大胆追求爱情。

3.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家长观念转变

大学生的校园恋情,一直被社会和家长们所诟病,“耽误学习”、“浪费精力”、“不稳定不成熟”、“浪费父母的钱”……反对理由不胜枚举。然而,近年来却180度大转弯,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达到法定婚龄的在校大学生已被允许结婚;大多数家长由于现实中许多男女青年由于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接触面窄等原因导致择偶难的现象,促使他们不反对子女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有的甚至鼓励子女谈恋爱。

二、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高教育实效

当代大学生,他们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时尚文化不断渗透的时期,他们的传统观念日趋淡薄,他们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相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更复杂、更现实。高校教育者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把握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1.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进行过调查,大学生恋爱已经呈现:(1)人数增加,比例大且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有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有80%的人曾经恋爱或是正在恋爱中,而且新入学或二年级的大学生恋爱人数呈上升趋势。校园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在大学里不轰轰烈烈恋爱一场,再轰轰烈烈的失恋一场,那就是人生的一种损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全面的,会遗憾终生。(2)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洒脱热烈,不再搞“地下工作”,有些大学生甚至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3)恋爱成功率低。大学生恋爱可以说是普遍开花,零星结果。他们注重恋爱过程,讲求“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有的同学甚至坦率地说:“当我表明爱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想到怎么离开了。”(4)恋爱目的多样化。大部分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是因为空虚消磨时光,找一个陪;有些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还有的随大流,从众等。(5)恋爱中性体验增多,大学生同居现象日益增多。在校园周围的民房中,已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村”,许多情侣出双入对,坦然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夫妻生活。

2.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恋爱趋势是好的,他们有美好的爱情观念,恋爱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浪漫。但是,由于心理发育不稳定,社会阅历相对缺乏,情绪波动大,自控力较差,看问题容易偏激,极易导致恋爱的盲目性;诸如有的大学生恋爱是盲目跟风,互相攀比;有的对恋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容易给双方造成伤害;有的恋爱动机不纯,追求感官刺激,耽误学习;有的不断向父母要钱,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有的多角恋;有的争风吃醋;有的沉迷于虚无的网恋;有的失恋后伤心欲绝,一蹶不振,悲观厌世。有的死缠烂打,有的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报复对方,走上犯罪道路,贻误终身。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暗恋和单恋,情感过度压抑而导致心理困扰和障碍。

三、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应对恋爱问题的能力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高校在承担造就社会人才的同时,必须理性看待大学生恋爱问题,面对现实,积极更新教育内容,努力拓展恋爱观教育的新渠道。

1.分阶段、分层次、系统地开展恋爱观教育

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内容,主要是2006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涉及到爱情内涵,爱情与友谊,恋爱与婚姻、家庭等。内容篇幅少,效果有限。教育者应该针对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围绕着恋爱观教育、异性交往原则、恋爱与学习、性生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恋爱带来的心理矛盾和承担社会责任等主题,随大学生由新生入学开始,分阶段、分层次、结合时代特征系统地开展恋爱观教育。

2.加强沟通,运用各种渠道进行教育

在思想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中进行恋爱观教育是高校的主要渠道。但是,大学生恋爱问题教育不仅仅是大学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通过几次的讲座或课堂教育就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它还要融入各门学科教学中,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关注恋爱观教育,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教育者还要深入大学生中去了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发现问题定期及时沟通,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拯救。开展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鼓励大学生同伴互助,化解困扰。运用电影、电视、录像、宣传画以及校园网络论坛等生动趣味的手段进行教育。广泛开展讨论、辩论活动,深化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深层思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更多彩。

3.提高大学生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

有恋爱就有失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为爱情而发狂,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脆弱的情感。”面对大学生失恋,教育者一定要帮助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位置,使他们明白人需要爱情,但人却不能仅为爱情而活着。把失恋当作是人生的一次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引导大学生善于调节心态,学会转移,摆脱痛苦。提高大学生自我反省,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

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规定,原来比较严格,但是,由于教育者对此现象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及随着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学校的管理规定屡遭质疑,一些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更有恃无恐、放荡不羁。学院、系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恋爱要加以管理、教育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不文明、不健康的恋爱现象的处理结果要进行公示,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当然,规章的制定不仅仅是对违规大学生的惩罚,更重要的方面是教育,要大学生明白制定此规定的理由和违规后的不利后果。

大诗人歌德说过:“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大学生处在青春期,风华正茂,对爱情充满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的恋爱就象不成熟的青果,青翠得诱人,却又苦涩得让人心伤。作为高校教育者,要对大学生恋爱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我们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学会把握和处理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感问题,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小玲.社会文化对大学生恋爱倾向的影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张秋陵,肖光宏.当代大学生恋爱调查与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恋爱教育者大学生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与原因分析
“恋爱”的小密码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