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胜新
评价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作用”、“影响”等引导词来提问,要求考生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这类试题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评价类主观题虽然是常见题型,但与新课程“以人为本、体验探究”的理念非常吻合、符合新高考“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方向,很有生命力。
一、典型例题
例1.(2008年海南历史卷第30题)(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例2.(2008年海南历史卷第32题)(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
例3.(2008年山东历史卷第27题)(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例4.(2008年上海历史卷B组第17题)(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
例5.(2008年全国文综卷Ⅱ第37题)(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例6.(2008年上海历史卷A组第17题)(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例7.(2008年上海历史卷共同部分第37题)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例8.(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例9.(2008年天津文综卷第37题)(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
例10.(2008年上海历史卷共同部分第36题)(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例11.(2008年上海历史卷共同部分第38题)站在30年后的今天,以“中国的1978”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展开论述。
例12.(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9题)(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例13.(2008年江苏历史卷第23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例14.(2008年重庆文综卷第37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例15.(2008年四川文综卷第37题)(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二、解题方法
哲学上的认识论对做好此类考题很有帮助。常见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分为二评价法
一分为二评价法是评价类主观题中的最常见的解题方法。它要求我们对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要全面分析,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它一般展现为评价的两个方面,既要肯定其积极(正面)作用,也要否定其消极(负面)作用。如:
例1参考答案:直接民主:积极作用是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消极作用是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
间接民主:积极作用是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消极作用是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
例2参考答案:这种态度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
例3参考答案: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我们应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但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例4参考答案:积极作用: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对英国保持社会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为以后其他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借鉴和模式,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极作用: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
例5参考答案: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积极作用:维护了本国的领土主权;消极作用: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阻碍了对外交流和中国的进步。
同样,例6、例7、例8、例9,包括评分标准上明确表明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的例10、例11,也是用一分为二评价法来解题最为适宜。同类典型的例子还有:评价美国的西进运动;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历史人物如秦始皇、雍正、康熙等。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在采用一分为二评价法时,有时需要坚持重点论,也就是说,在进行一分为二评价时,要分清主次。如例2、例4中其积极作用都是主要的。
当然,答题时审题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如例12、例13、例14三题就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不可画蛇添足。
2.主客观评价法
主客观评价法是指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评价时,既要看到其主观出发点(目的),又要注意到其带来的客观结果。这种评价方法在解题中一般不多见,例15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答:英国人的行为完全是为了攫取更大的物质利益,而且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流血、污秽、穷困和屈辱。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民族独立的道路。
可用这种方法答题的还有:谈谈关于哥伦布航行美洲的历史影响。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它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又如: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反帝问题?辛亥革命主观上反帝要求不明确,但客观上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再如:如何认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出现。
3.分阶段评价法
分阶段评价法实际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注意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2008年高考试卷中没有此类题型,但这种评价方法在解题时较为常见。
如: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稳定小农的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当封建社会转入衰落阶段,这种政策严重妨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就是典型的分阶段评价法。
评价科举制: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的地步,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等。
可用这种方法答题的还有: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价唐玄宗(毛泽东说他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评价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的活动;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问题等。
三、模拟训练
1.如何认识长城的修筑?(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见证,它在一定时期里对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保障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长城的修筑加重了人民负担,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从长期看并未起到军事防御工程的应有作用。对中原王朝而言,长城的防卫作用必须和一个朝代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来。
2.如何评价秦始皇?(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肯定: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否定:暴政,焚书坑儒,愚民政策。总的来说,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
3.如何认识宋金和议?(主客观评价法)
参考答案:南宋与金达成和议的目的是苟安南方,压制抗金力量的壮大,维护统治。但和议之后,中国出现了宋金南北对峙局面,金军基本停止了南下掳掠,客观上造成了南宋区域的相对稳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金政权能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上来,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有利于女真族的封建化和北方的汉、契丹、女真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4.从封建社会的发展全程并用世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康乾盛世”。(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清朝前期,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稳定,人口增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但从封建社会的发展全程看虽是盛世,也改变不了封建社会衰落的总趋势。与世界相比,西方已经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拉大,落后于世界潮流。
5.如何认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主客观评价法)
参考答案:主观上是为了防止反清势力和外国殖民势力的扩张,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妨碍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6.评述“实业救国”。(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实业救国”是一种爱国思想,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是无法救国的。
7.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对复辟独裁和尊孔复古,有它的进步性;但对传统的思想文化持偏激态度,是它的局限性。
8.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黑暗。”如何认识陈独秀的这个观点?(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力图通过新文化运动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富强,具有历史进步性。但陈独秀过于相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救中国的前提是反帝反封建,这是他这一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9.简评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分阶段评价法和一分为二评价法相结合)
参考答案:抗战初期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战的主力,作出了巨大牺牲,粉碎了日本速胜的阴谋,迟滞了日本侵略,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但片面抗战路线使国民党丧师失地,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损失。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和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日的主战场,敌后战场在全面抗战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10.怎样评价圈地运动?(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圈地运动既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在这两种作用中,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占主导地位。
11.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阶段评价法)
参考答案: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传播了革命思想,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拿破仑的后期战争侵犯了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各国人民财产,激起反抗,导致失败。
1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应如何认识?(一分为二评价法)
参考答案: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到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反日本法西斯人员伤亡的作用。许多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