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化

2009-03-30 09:46刘志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额度订单数字化

刘志明

一些IT新企业,正在用传统的管理思维把自己搞成“大企业病”。一些传统老企业,正在考虑如何借新经济的东风,使自己一下子由“恐龙”成为“变色龙”。进行所谓变革的企业,步入的是误区还是坦途?面临的是陷阱还是新生?

伊利集团是近年来崛起的大型企业之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它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再靠“语文式”生存,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是一种奢望了。最简单的例子,集团要求各事业部做下一年的销售计划,可是发现做计划缺乏定量的数据,人们只能根据感觉“蒙”出一个数字,例如明年要增长25%、35%等等,至于依据,谁也说不出来,也没人能提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驳。企业有意识地积累市场一线的原始数据,在市场、销售环节实行表单作业。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积累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公司决策层不惜血本投巨资实施“数字化”,打造企业在未来生存空间中的全新格局。经过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已经得到的最大好处是整合了业务流程,实现了过程管理。

采用实时在线的方式,在信息系统上实现了各个环节都在流程上作业,原来那种相对随意的作业方式得到规范化。比如,在给客户下订单发货的时候,本来有一个信用额度的问题,超过该额度就不应该发货了。但在没有分销管理系统的时候,信用额度就有可能被忽略,或者被人情、关系替代。有了分销管理系统以后,超过此额度就下不了订单。再如,在离线的方式下,订单过来了,业务员可能不马上录入,而在线方式下,不录入就没法打印订单,做不了业务。这样就真正做到了过程管理,改变了过去那种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管理方式,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一边是企业,另一边是客户。过去是靠人为整理,现在是靠数据的自动控制。企业与客户,处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有利于双方的在线操作,这对双方来说,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技术能力,都是一个“平等”的“界面”,可以实现双赢,这对改善企业之间的传统关系,意义重大。

过去的企业生存,是“语文式”的。从企业名称到管理语言,从物流流转到财务分析,再加上领导意图的贯彻、员工意见的反馈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基本上是靠语文学上的语言传播和语义理解。报告、会议等就成为企业运作的方式,统计报表等也夹杂了大量的人为痕迹,智囊和专家等更多的是靠“人文”而非“数理”来为企业的“主观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这样的依据,就不一定严密。不严密,就是不科学。不科学,就无效。于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常常是在“大概”、“一般来说”和“总体上看”等模糊语义学的范畴里,靠偶然的、或然的和不确定的因素来“确定”。

从语言到计算机语言,从“语文式”管理到数字化处理,将是企业划时代的变革。数字企业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市场在更大程度上的集成,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取得利润最大化和持续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显示,我国仅有不足5%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商业活动。仅有11%的企业实施了ERP,对企业的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不到20%。尽管现状不尽如人意,但“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信息化因为给企业带来了直接效益和长期的回报,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并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猜你喜欢
额度订单数字化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数字化制胜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