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云
近日,读了这样一则故事,颇受启发。
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在面试大学生时,拿出一个魔方,请大学生们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看到大学生们很为难,老总说:“你们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
应聘的大学生们走后,有人不解地问:“这对你聘用员工有什么帮助呢?”这位老总自信地说:“我可以据此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职务啊。”“有什么奥秘吗?”“很简单,如果他当天就把魔方拿回来,说明他非常聪明,可以做我的助理;如果他周三前拿回来,说明他请教了别人,很有人缘,可以胜任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如果周五拿回来,说明他勤劳肯干,可以从事低级程序员的工作;如果他把魔方拆开后再一个个安上去,就说明他敢做敢为,可以从事市场开拓方面的工作;如果他直接拿刷子刷上颜色,说明他很有创意,可以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如果他最后告诉我自己不会,那说明他很诚实,可以从事保管和财务工作……”
读完故事,你不能不佩服老总慧眼识英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面多棱镜,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都可以反射出七彩的光芒。但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只盯着其背光的一面,以至于常常发出“我是恨铁不成钢啊”的无奈叹息。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头快要低到桌子下面了,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考试考不好,您是这句话;有时调皮不守纪律,您是这句话;偶尔作业没完成,您还是这句话,甚至还当着父母和众多老师的面也这么说。老师,我真的让您这么‘恨之入骨吗?我知道您心中的‘钢是什么样儿的:听话,守纪律,待人彬彬有礼,次次考试都是班级或年级前几名,最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将来读大学,出国留学,成为研究生、科学家……我也知道您这是为了我好,我也曾向这样的目标努力过,可一次次的失败让我终于意识到:我这辈子或许压根儿就不可能成为‘钢,只能是一块默默无闻的‘铁。”
其实,铁有铁的价值,钢有钢的用途。“恨铁不成钢”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谬的——为什么“铁”一定要成为“钢”呢?每种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正如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
有这样一个孩子,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作为。”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是他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列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更令他难受:“你是绘画意识方面不可能有造就的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孩子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这位文学、艺术方面“不可能造就之才”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就是奥托·拉瓦赫。
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孩子是块璞玉,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孩子是面多棱镜,需要我们拥有验光师的本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个角度,变一种思维,世界就会因此多一个奇迹,多一份灿烂与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