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 靳 取
摘要: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用SWOT方法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我国钢铁工业优势劣势分明,机遇挑战并存,要在今后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减少劣势影响。
关键词:钢铁产业竞争力SWOT方法SWOT矩阵
一、引言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我国钢铁工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要成功实现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转变,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培养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鉴于此,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我国钢铁产业的SWOT因素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的内部资源优势
1.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猛。1978年我国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在世界上名列第5位,从1996年钢产量以10124万吨的产量升至世界第1以来,至今这个名次已保持12年。我国钢铁产业已形成了包括选矿、烧结、焦化、炼铁、轧钢、耐火材料、铁合金等,以及勘探、设计、施工、科研等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
2.钢铁生产成本优势明显。作为钢铁工业的重要配套资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总量丰富。全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排名世界第1。目前,我国现有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14亿吨,煤矿剩余可采储量约为1038亿吨,并且开采成本相对低廉。
中国在廉价劳动力供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如2004年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13%,而日本优势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0%,美国为20%-25%,德国为25%。在国际以成本竞争的大环境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无法抵挡的竞争优势。
3.政府高度重视钢铁工业,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2005年,我国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这是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之后,第2个由国家发改委起草、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级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今后5-10年钢铁业的布局调整、技术政策以及投资管理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并提高了外资企业的准入门槛。此举将加速国内钢铁业的整合过程,提高国内企业采购议价和产品竞争能力。
(二)我国钢铁产业的内部资源劣势
1.铁矿石等配套资源相当贫乏,对海外铁矿石资源依赖上升。虽然我国铁矿资源储量很大,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开采,我国铁矿石可采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步显现。目前,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年均增长为8%,而国内铁矿石产量年增长仅为2%,因此我国钢铁业的增长最终还将依赖境外铁矿石的供给。预测2020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大量的进口将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原有的价格优势,成为制约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增长的瓶颈。
2.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现有钢铁生产布局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基本上属于资源依托型布局。随着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这种布局逐渐暴露出效率不高、污染环境、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市场集中度常用于分析一个产业的企业规模分布,通常用CR4来表示。2004年,我国钢铁生产商超过800家,我国CR4值为18.54%。按贝恩的划分,仅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而同期其他主要钢铁强国的集中度CR4为:韩国88.3%,日本73.2%,俄罗斯69.1%,美国61.1%。产业集中度低是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业整体竞争力不足的直接原因。
3.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不高。我国虽然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无论从钢材出口数量还是钢铁出口结构,都与其他几个钢铁大国相距甚远。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世界出口钢材比重为40%-60%,而我国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仅占13.4%,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初级产品比重却高达64.2%,高技术钢材品种仍然依靠进口。
4.生产总体工艺落后,研发投入不足。近年来,宝钢等我国钢铁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有很大改善,但为数众多的中小钢铁企业基本属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我国钢铁产业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式经营,只重视产量扩张而忽视产品质量提高,使得企业R&D投入严重不足。日本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R&D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将难以生存,如占2%可以勉强生存,占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中国多数企业的R&D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0.7%左右,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甚至低于印度和巴西的0.9%-1%。
(三)我国钢铁产业的外部环境机会
1.日益增长国内外需求,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市场化的加快,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钢材的消费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钢铁有较大的潜在需求,加上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这都为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钢铁工业是一个强调规模经济的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会促使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增加资金技术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2.全国钢铁工业布局实施展开并将进入开展。早在2001年国家制定的冶金工业“十五”规划中,国家就希望形成5大钢铁集团,即东北的鞍钢、华北的首钢、华东的宝钢、中南的武钢和西南的攀钢,鼓励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做大企业。在2005年国建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又对全国钢铁产业布局做出了明确的规划,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钢铁产业聚集区已日益清晰,以特大型企业为主的骨干企业军团正在形成并将进一步发展。
3.后发优势明显,人才、技术开发体系将逐步完善。随着我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钢铁产业的后发优势明显。高等教育的迅速推进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为钢铁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和技术支持。截至2005年,中国涉及钢铁领域的科技机构已达230家,科技机构人员31342人;有科技机构的钢铁企业达到160家,钢铁产业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技术人员达22.4万人,占钢铁产业从业人数10%以上。
(四)我国钢铁产业的外部竞争威胁
1.对外贸易摩擦日益升温。近两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价格较低、对象较集中,已经招致了来自北美、拉美、欧盟、东盟等出口目的国的反倾销调查。据统计,仅2007年上半年,涉及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反倾销案件就有26起之多。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钢铁企业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主题。
2.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钢铁产业环境欠账严重。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其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9%--10%,特别是用煤数量巨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近几年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指标已有很大改进,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燃料燃烧排出大量SO2、CO2、NO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钢铁企业还是废水污染的大户,多年的无序排放已使很多水体遭到严重污染。这些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我国钢铁企业在世界市场议价能力薄弱。当前国际铁矿石产量增长有限,且行业集中度高于钢铁工业。2003年世界前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6%,而同期前三大钢铁企业的产量只占全球钢产量的11%,因而矿石企业对矿石价格的谈判能力比钢铁企业更强。我国作为世界铁矿石第一进口国,从量上看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铁矿石的价格,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4.来自其他潜在产钢大国的竞争。未来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印度为例,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钢铁工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印度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已探明的铁矿砂储量达120亿吨,成为世界上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第三大铁矿砂出口国;另一方面,印度政府相继取消了钢铁企业的一些政策障碍,极大地调动了本国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当前印度的钢铁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前十,未来必将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我国钢铁产业SWOT组合分析
将分析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如下表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
(一)优势与机会组合(SO组合)
指产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去赢得外部环境中的多种发展机会。我国钢铁产业要充分利用未来的各种发展机遇,扩大自身优势,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二)优势与威胁组合(ST组合)
指产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去应对和化解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和不利变化,发挥优势去降低威胁。对我国钢铁产业而言,成本低廉仍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利剑。对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能占领国际市场的钢铁产品,国家应在出口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同时要鼓励钢铁企业并购,有利于淘汰落后企业,减少环境压力。此外要注重与国际政策的协调,保护本国钢铁产业。
(三)劣势与机会组合(WO组合)
对此组合应创造条件抓机会,使劣势趋于最小,机会趋于最大。我国大型钢铁企业要凭借国家大力调整钢铁产业布局的契机,进一步加快企业重组兼并,利用我国人才优势,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并合理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经验。
(四)劣势与威胁组合(WT组合)
这是最不利的组合,应尽可能避免这种状态,一旦面对,则尽可能减少损失。国内有实力的钢铁企业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国内能源消费和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避钢铁出口增加的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