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 亥
2009年6月9日,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的藏南地区)首席部长杰奥·辛格宣称:“新德里已同意向‘阿鲁纳恰尔邦增兵近6万,以应对印度未来的安全挑战”。
据了解,此次印度在中印边界增兵的重点,将是在“阿鲁纳恰尔邦”新增部署2个山地师,每个师约3万名士兵,这2个师均为刚刚完成整编的山地快反师,主要以轻步兵、直升机、轻型装甲车和伞降型155毫米火炮等适合山地作战的装备为主。此外,印度空军也开始在东北部的提斯浦尔基地部署18架最先进的苏-30MKI战斗机,目前第一批4架已经完成部署,其余战机也将在年内陆续部署到位。今年4月,印度总统帕蒂尔访问“阿鲁纳恰尔邦”时,对驻守在那里的印军士兵说:“要记得4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中印边界的现状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印两国一直按照传统的行政管辖范围来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即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这一地区是三个争议地段中自然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生态最好且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长约650公里,从西藏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
东段边界区域由我国西藏的林芝和山南两个地区分别管辖,也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引起争议所在的区域。目前该区域在印度的实际控制之中,总面积约为9万多平方公里,1987年印度在此地区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在非法占领的同时,印度还向该地区大量移民,截至去年年底,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人口的总和还多2倍。
中段边界区域由我国西藏的阿里地区管辖,双方争议面积约为0.21万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西段边界区域分别由我国西藏的阿里地区与新疆的和田地区管辖,双方争议面积约为3万多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在我国的控制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与我国领土争议地区总面积约为12.55万平方公里,我方控制其中27%,印度非法侵占73%,约9.1万平方公里。
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英帝国主义在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即以印度为基地,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不断地向我国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进行侵略和扩张。191 1年我国发生了辛亥革命,西藏地方政府处于混乱的局面,英殖民主义者趁机向我国西藏地区派遣“讨伐队”,对藏族部落种族进行武力镇压;同时还派遣大批测量探险队,窜入西藏东南部的中印边境地区进行大量的侦察、测绘活动,为侵占我国领土做技术上的准备。
1914年3月,英殖民者炮制了干涉中国内政、策划西藏独立、阴谋侵占西藏的“西姆拉会议”,企图把西藏从我国领土中分离出去。虽然此次会议由于我国中央政府代表拒绝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致使英殖民者的阴谋没能得逞,但在会后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以各种手段威逼利诱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胁迫其背着中央政府在德里与他进行私下秘密交易并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骗夺我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事后,英殖民者知道炮制这条“麦克马洪线”的非法性,所以长期对此保密,不敢公开。时隔20多年后,1938年英殖民者采取伪造证据、偷梁换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重新出版该卷,而出版日期仍用i929年原版日期。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销毁。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传统习惯边界线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样,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就炮制出来了。
在中印边境西段,1846年英殖民者吞并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原本属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归英印政府统治。1865年英属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潜入新疆南疆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约翰逊线”,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
英殖民者在中印边境东段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在西段炮制的所谓“约翰逊线”,是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和新疆的产物。遗憾的是,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却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的衣钵。
印度增兵藏南意欲何为
了解了中印边界争端的缘由,我们来看看此次印度增兵藏南深层次的政治和军事因素。
从印度国内政治形势来看,有以下几点因素:总理辛格刚刚连任,需要在国内、国际树立强硬形象以稳定支持率;藏南事实上是印占之地,此次增兵可以强化其非法占领,这种实际控制也是为他将来在中印边界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做准备;在解决金融危机这个问题上,印度能对美国作的贡献并不是很大,但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秩序下,印度却能通过遏制中国给美国帮大忙。因此,此次增兵藏南也是在战略上策应美国、牵制中国、分散中国注意力;威慑巴基斯坦,逼迫尼泊尔、不丹在中印之间站队。
从中印关系来看,只要印度不在军事占领线外挑战,中国就暂时不会和印度摊牌。中国对付印度的牌很多:开辟第二条、第三条进藏铁路,并延长青藏铁路支线,便于兵力的战略投送;保持足够的军事压制,在西藏部署先进的歼-10、歼-11战斗机和战力强大的山地师;武装巴基斯坦,扩大出口JF-17战斗机(国内编号为FC-1)、导弹护卫舰的规模,加大对其军工的技术支持,帮助巴基斯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军事工业;同时深化与其它南亚国家的合作,从战略上包围印度;以此次海军索马里护航行动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向印度洋派遣军舰;支持印度的地方分裂势力;雅鲁藏布江掌握着印度和下游其它几个国家1/3的水源,我国完全可以以西部缺水、造福西部人民为由,在雅鲁藏布江上筑坝发电或灌溉,控制印度的水源。
此外,印度之所以在中印边界大举增兵,还有一部分原因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失败造成的复仇心理,那次战争让印军怀恨在心,时刻想找机会“扳回一局”。通过这些年来军事力量的大幅增强,在印度军
队内部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其声音日渐高涨。他们认为如果中印再次发生战争,印度很可能会“获胜”。印度前防长费尔南德斯曾公开称,“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而印度政府安全顾问米什拉在阐述印军的作战思想时更加露骨,他说印军“没有在必要时攻入西藏的能力,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印度的安全”。
中印藏南军事力量分析
由于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的便利条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自身财力不相称的武备之路,大量从俄罗斯、欧洲、美国进口先进的武器,企图打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更是以中国为假想敌,经济上要与中国看齐,军事上更是想以“大跃进”的方式赶超中国。其现役总兵力约为132.5万人,预备役53.5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准军事化部队109万人。同时它还拥有核武器,其战斗机数量世界排行第四,海军也已跻身于全球十强之列。在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思想指导下,印度推行“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根据这种战略,印度平时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应对巴基斯坦,突出“进攻态势”的特点;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边境应对中国,保护其“战略边境邦”;剩余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内部治安力量。
目前,印度共在其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部署陆军2个军8个师共2l万多人(加上最近增加部署的2个师,数量已达到了27万多人),而且在纵深还部署了1个军作为战略预备队;空军有9个飞行联队,加上此次增调的2个苏一30MKI联队,将有11个联队的空中力量;此外,还部署了1个射程为150公里的“普里特维”战术导弹群。这些与上世纪60年代初相比增加了4倍,已对我军形成局部优势(7倍以上为优势),远远超过了它的防御需要。但据巴基斯坦《亚洲防务评论》分析,此次增兵之前印度在中印边界地区部署的军队,已在数量上超过了对面的中国军队,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举增兵边界,只能说明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不放心。
从战术的角度看,中印边界线上尤其是东线,地质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中印战争结束之后,我国主动撤回了传统习愤线,让印度在领土方面占了个大便宜,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全部在我国军队占领之下,这些海拔均高达5000米以上的制高点,令印军高山仰止,无可奈何。此外,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后勤补给困难,山地作战一般比普通的战斗所需时间至少多一倍,而高原作战更是难上加难,各种困难成倍于普通的山地作战。1999年几十个巴基斯坦游击队员占领了印巴之间有争议的锡亚琴冰川上的一座近6000米高的山头,印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幻影"2000、苏-30战机、FH-77榴弹炮等诸般先进武器都用上了,在后勤保障占优势的情况下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才拿下山头。可以想见在战场环境更加恶劣的中印边界线上,面对寸土必争且又以顽强著称的中国军队,单兵作战能力并不占优的印军未必能有所作为。
从战略角度来看,印度与中国对抗中的地缘劣势注定其要失败:其首都新德里距离中印边界只有300多公里,而北京却距中印边界5800公里。这意味着一旦印度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它将吃很大的亏:中国的战术武器对印度来说就是战略武器,仅此一项不平衡的对比,就可以轻易抵消印度在导弹武器项目上的十年艰辛。印度要想抗衡,就必须部署足够数量且能够精确制导的战略拦截导弹才行,这将耗费巨大的战略资源。所以印度对中国部署的战术导弹一直如刺在喉,愤愤不已。由于距离遥远,印度空军要想空袭中国内陆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进行空中加油或者使用战略轰炸机,更何况中国还有着严密的防空网,印度空军的战机很难突破。而中国空军要想打击印度目标,战机在西藏起飞后一个俯冲就能到达新德里上空。
用印军方的话说,中国目前在西藏地区兴建了至少4座空军基地,在西南其它地区也兴建了3座基地,对印度构成了国防威胁。中国设在西藏的空颜喀拉巨型雷达站,可以俯瞰纵深并不深远的印度全境。与其说是地面雷达,不如说是不上天的超级预警飞机,印度一切举动皆在中方掌握之中,未战即已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也就是说,中国在西藏的远程威慑力犹如一根铁链,牢牢地锁住了它的咽喉,使其不敢有任何异动。
对印度来说,中国占据了西藏,就占据了兵家必争的制高点。虽然印度在中印边界部署了将近25%的军事力量,并号称占据了“绝对军事优势”,而且在目前的军力对比下,它的确有能力在边界线上暂时占上风。但一旦开战,临近西藏部署的成都军区空军三代战机及其地空导弹部队会夺取空中优势,居高临下的我军山地战部队也会像上次那样摧枯拉朽般地把印军赶出这一地区。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军进攻提供后勤补充,世界第一的中国陆军可以陆续开上高原,这些都是印度很难做到的,其所谓的军事优势将化为泡影。那么,印度的结局将会重蹈40多年前的覆辙。
网友语录:
wln1969
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是制约部队驻防的先决条件。历史原因也是条件之一,只要有争议,国家对军队的建设就不能停下。哪位领导没有抓军队建设,必然不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所以,现在的重点是经济建设,加强反腐败,减少公车的使用;加大科技含量,减少稀土的出口,稀土也是军备中的重要物资。军队建设要集中于一点,先解决海空军问题。战争开始,给阿三或越南以立体打击,彻底消灭之。简氏平可夫
现在应该深化西部大开发,抓住青藏铁路通车的时机,在政策上鼓励东部公民向西藏移民1000-5000万,为移民安全考虑并成建制移民,这才是长远维护统一、巩固国防的大计。这样才能迅速繁荣西藏,为西藏人民造福。
清风雨林
藏南那片土地这样换算:相当于1个江苏省、1个浙江省;相当于3个台湾、6个北京;相当于1个匈牙利、2个丹麦、3个比利时;相当于6个科威特;相当于10个英阿争议的马尔雏纳斯群岛;相当于20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国版图的1/101。
Yangwangao
局势险恶,东海、南海都不平静;如果示弱,则群狼群起而攻!惟有以坚强的决心和意志,痛打出头鸟,杀了阿三这头先跳出来的狼,示弱的结果必然是痛苦的结局。晚清政府犹有左宗棠收复新建,冯子材痛殴法国。放弃藏南,何以凝聚人心?
关我屁事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条理论:混,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我混好了,别人爱咋咋地。所以今日阿三也好,南蛮也罢,无论怎么闹,只要不真打,都好商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吗!再说国内的矛盾还少吗?阿三或别的国家撑死了是抢地盘,而国内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被人夺权,孰轻孰重自己掂量。
老驮人
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完全错误的一个历史事件,但印度人就拿着这个荒唐的东西,就想侵占我们中国的领土。不要说有一个省那么大,就是只有小小的地方,也不能有一丝妥协,这是我们国家的原则问题,这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支持国家的对策。
wr73
印度有核武,难道中国的核武是模型?双方的筹码是平等的。我想在这个地球上即使美国也不敢主动对中国动核武吧。中国的立场是不主动使用核武,如果阿三敢先用,中国的核武毁灭它们几次都绰绰有余。核武的顾虑可以抛开了,如果发生战争,双方只会使用常规武器,阿三的胜算有几分?
Minsheng
正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般——也就是说“只争朝夕”,至于“一万年”就跟我们无关了。同理,“寸土必争”……
以上内容节选自部分网民对藏南争端的看法,文中观点仅代表网民自己,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