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国忠
入乡随俗,豆腐开路——治疗水土不服的千金秘方
其实,我本人也经常外出旅行。也有过水土不服的情况。经验多了,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处,都先吃这个地方的豆腐。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甚至有副作用。
有的朋友出去旅行,每到一处,都容易水土不服,身体出现问题了,吃什么都不香,也就没有福气吃地方风味,品风土人情了。这怎么办呢?
“入乡随俗”有时候是需要一些方法的。所谓水土不服。除了气候不服,最主要的还是饮食不服,脾胃不适应这个地方的水,或者不适应这个地方的土养育出来的食物,就叫水土不服。人体得不到合理的营养和能量供给,于是什么问题都来了,通常是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或皮疹之类。不管是什么症状,都是水土不服。所以,克服水土不服,关键在于调理脾胃。
旅行中如何把脾胃调得适合他乡水土呢?《本草拾遗》里有这样两个方法:“鞋底土刮下,和水服,即止”。另有一法最便,行旅中只带伏龙肝,虽在万里之外亦无异于故乡。“伏龙肝即灶心土也,家家有之。”
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出现水土不服,就将鞋底的土刮下来,兑水喝下去,马上见效。为什么呢?脾胃属土,土能补土,鞋底的土,既有家乡的土,又有异乡的土,二者相融为一体,喝下去以后,意味着脾胃能像容纳家乡的食物那样容纳异乡的食物。
先且不管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还是古人无数次实践经验的总结吧,反正到了现在,这个方法似乎不可用了。我们的鞋底不沾土了,而且现在环境污染那么严重,鞋底即使沾土,也没人敢喝下肚子。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带上家里的灶心土,不管在哪里都会和在故乡一样。灶心土就是灶底的土,是一味中药,经过长年高温烤炙,性温,可以暖中土,调脾胃,在古代,灶心土的确是家家有之,但今天,恐怕很少有人家还有这个东西,所以这个方法也不适用。我这里仅仅将其列出来,做个参考。谁要是有机会用一用,效果肯定是有的。
其实,我本人也经常外出旅行,也有过水土不服的情况。经验多了,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处。都先吃这个地方的豆腐。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甚至有副作用。由此可见,豆子是调和各种食物的,而豆腐乃是豆子的精华凝结而成,所以更是调和各种食物的佳品。再加上豆腐质地柔软,对肠胃没有刺激性,易于吸收,所以,别的食物吃下去都可能伤害脾胃,唯独豆腐不会。
各地有各地的豆腐,是用当地土生的豆子和当地的水做成的,吃下去,一方面正好可以调和当地的饮食,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使肠胃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逐渐适应这个地方的水土。
豆腐在中国人的食谱里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简简单单的一道菜肴,却在我们的这片国土上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风味。蜀地有麻婆豆腐,上海有火焙豆腐,浙江有沙锅鱼头豆腐,安徽凤阳有瓤豆腐,江苏扬州有文思豆腐,山东泰安有三美豆腐,等等。这些豆腐之所以风格各异,正是由于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水土特质而形成的。正因为此。品尝豆腐,不仅仅是品尝一种新鲜,还是要让它为我们的肠胃开路,为我们的他乡之游做一个饮食上的铺垫。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豆腐在富含蛋白质以外,还含有豆固醇,它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常吃豆腐的朋友应该也有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只吃蔬菜。总会觉得肠胃里似乎不够“充实”,缺了点什么,可如果猛吃荤腥鱼肉,又常觉得心里堵塞壅滞,仿佛交通出现了问题;而唯独吃过豆腐以后,心里既觉得营养充实,同时又有种别样的清爽利索。
普普通通的豆腐,就会这样让你吃得舒心、吃得踏实,不然。怎会有人戏称豆腐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发明”呢?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多吃些素朴白净的豆腐都决不是坏事。适应一方水土,就是这么简单。当然。见到美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肉山酒海,饱食暴饮。否则你的每一次出游,都是对肠胃的无情摧残。简简单单,吃些豆腐,旅途总是有滋有味,愉快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