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灵感 提高创新能力

2009-03-27 08:17赵春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主体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种时代要求,积极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有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与期待,有教学创新的热情,有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冲动。

2、教师角色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21世纪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从传统的教学生学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扩大了的、更新了的教育新概念应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老师”转变为一名“学习指导者”和“启示者”。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成为认识的主体,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激发创新灵感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古今中外,真正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除了勤奋与具备天赋外,成功的关键都离不开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和研究,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如果对研究性学习毫无兴趣,只是为了拿高分而被动地进行学习,那将不会激发出创新灵感,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研究的兴趣。

2、营造和谐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3、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人的思维的受阻很大程度上是“不自由”造成的,在当前提倡开放式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地思考、质疑,以高涨的情绪去分析,去发现,去学习。引导学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系统性、开放性和逆向性的思维方式,支持学生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研究新对策。这样,才能迸发出新观点、理出新思路,才能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

4、鼓励学生质疑。疑源于思,思解于问,问是学问的重要内容。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由于学生的思维、知识不同于成人,有时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可能是一些与教材内容不沾边的问题,教师不应责备他们,应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他们敢于各抒己见。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学生个性才能得以实现,创新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5、改革评价方法,加强创新测试。要相应地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加大创新教育内容的考试分值,以此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调动创新思维,鼓励创造发明。在日常的学习和测试中,提倡解题思路有创新,学习方法有创新,参加实践活动有创新。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在总结活动或劳动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有责,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锐意进取的一代新人。

赵春玲,教师,现居河北昌黎。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