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婷
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只局限于词句的教学而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做到“文”、“言”并重,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一、在文言翻译中穿插古典文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为:“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会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由于时代和语言的变迁,同样的字在古代文言文中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字体的形态发生改变、词语的词义产生变化就形成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题型,因此在文言翻译中确切解释原文中的字词,把它转换成相应通顺的现代汉语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如何理解掌握如此众多的文言现象就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其翻译规律。如:在判断一词多义现象时可以使用“形训法”,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字音推断法,根据同音通假求得本字,还可以借助成语印证法和具体的语法语境推断出词在句中的含义。在翻译词类活用现象时可归纳常见的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大量词义抽象的虚词,如“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这就需要给文言虚词以必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其是属于指代作用,组合、联结作用还是语气或结构助词的作用。与这些文言语法知识相生相伴的还有具体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在翻译中遇到古代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谥号、官名、书名、器具等专有名词就要原文抄录,以保留原文中的时代氛围;如遇到“饮宴”“避席”“祭祀”“太牢”等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汇就要在释词的同时介绍古代的礼仪文化知识,以便于学生融会贯通全文内涵。
二、在解读领悟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中学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精神人格的塑造,课程纲要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对汉民族文化了解传承的过程。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体现对中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像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在疏通文意之后,也要对文章进行深入地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就文本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首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精神内涵。比如教学《愚公移山》,在疏通文意之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探究“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什么是愚公精神?这个神话故事为什么会传承至今?”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神话传说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只有理解并接受了这一精神内涵才谈得上了解汉民族传统文化,所以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传统的继承,只有实现这种文化的对接,文言文教学才能提升到一个塑造学生品性修养和审美趣味的高度。唯其如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算真正走进了文本,深入到文本,才能真正汲取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三、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学能力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毫无自主可言,提起文言文翻译就头痛,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陈旧死板。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新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一言堂”,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习文言文而言尤其重要。
在教学文言文之前,可先让学生自主查阅与文章及作者相关的资料,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让学生自主疏通文意,确有不解的词句记下来提交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上课时提交全班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对较难的知识及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做到活而不乱、扎实高效。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文背诵比赛、演课本剧;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常见的文言现象,比如指导学生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进行归类复习,然后在小组内让他们以抢答的方式考对方,教师对优胜者予以奖励;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找同题材或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中。总之,可以灵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让学生在各种有兴趣的活动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成婷,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