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良 戴 萍
彭德怀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9月29日,彭德怀被任命为首任国防部长。作为毛泽东在军事上最得力的助手,他在4年多时间的国防部长岗位上殚精竭虑,勤奋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主持制定新中国的战略方针
在出任国防部长之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从1952年7月起,受命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担任国防部长以后,他仍然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直接领导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主持制定新中国的战略方针,是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后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不断制造包围中国的阴谋,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中国的头上。美国同环太平洋的一些国家签订了“安全条约”,建立起实质上的军事同盟,对中国形成新的包围圈。1955年初,美国同台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生效,给中国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这样严重的国际国内形势,彭德怀在主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必须尽快制定新中国的战略方针,以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健康发展。1955年4月,他在向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汇报关于反侵略战争准备和作战计划时,明确提出“必须解决战略方针问题”。
1956年3月6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之前,专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明会议讨论的战略方针问题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建议邀请一些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毛泽东批准了他的建议。因此,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有近100位解放军高级领导和地方各部委主要领导同志。这么多军地高层领导聚集一堂研究国家的战略方针,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作了系统和完整的阐述。他的报告经过会议认真讨论和修改后,上报中共中央。4月2日,毛泽东批示:“退彭德怀同志。此件看过,可用。”这个报告后来下发全军贯彻执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成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从此,中国有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就是“积极防御”。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同年9月19日,彭德怀在中共八大上向全党代表阐述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1957年7月16日,他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向第三次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作了《军事建设概况》报告。他在报告中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作为一个重要问题集中作了阐述。
从此,“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成为指导军事工作的总纲领和总原则,使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主持部队精简整编,挑战编制体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彭德怀在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坚决执行毛泽东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要求。当时,在军队建设工作中遇到一个最大矛盾,就是军队的数量过多,机构规模过于庞大,导致军费开支大,国家经济力量难于承担。减少军费开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实行精简整编,裁减人员,提高质量。彭德怀就此提出了三多三少一增的原则:即多减机关,少减部队;多减步兵,少减特种兵;多减战士,少减干部,增建学校。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以后,在彭德怀主持下,全军进行了大规模卓有成效的精简整编工作。
在部队精减整编工作刚开始时,彭德怀就模范带头。他将身边3个做警卫和服务工作的人员减少两个,只用一个。他说:全军如果减去几十万多余的人员,就能给国家省出很多钱。军队精减,我应当带头,如果我自己做不到,只要求别人去做,人家当面不说,背后也会骂我的。我自己带了头,给别人做工作也就有力量了。
1954年初军队的员额为480万人,1954年到1955年实行精简整编,军队员额精简了约21%,陆军裁减了约54%。1956年再次实行精简整编,全军员额在1956年的基础上又精简了约36%。
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在精简整编中,彭德怀特别注重加强军种和兵种建设。在这两次精简整编中,主要是减少步兵,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和防化兵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还得到了增加。海军和空军也得到了加强。所以说,通过这两次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由以陆军为主体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的初步转变。
在精简整编部队的同时,人民解放军的编制体制也进行了几次调整。至1956年,军队为“八总部”领导体制,划分13个大军区,增加公安军、防空军两个军种。1957年后,根据“八总部”体制在实践中出现的缺点,又将总财务部、总军械部划归总后勤部,总干部部划归总政治部,撤销了训练总监部和武装力量监察部,恢复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三总部”领导体制。同时,撤销了公安军,防空军并入空军,形成陆、海、空“三军种”。
经过精简整编,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由1951年的48‰到1957年下降到18,8%;军队总员额由1954年的480万人,到1958年精简为240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员额最少的时候。大刀阔斧的精简整编工作,保证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主持修改制定中国特色的军事制度
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时,军队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他认为军队建设转入相对和平时期建设后,必须实现正规化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条令条例、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度等中国特色的军事制度。
1957年1月3日,彭德怀在军委第96次会议上强调指出:用3年到5年将我们的条令搞出来,应作为一个奋斗目标。编写条令的依据,应是根据我们的建军传统和作战经验,参考苏军的经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有用的东西,突出我们的优良传统:即领导制度、政治工作、民主作风和群众路线。
在彭德怀主持下,《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等三大条令经反复修改,公布实施。军事科学院成立后,彭德怀又马上组织全军编写战斗条令。到20世纪60年代初,编写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及军队各级的战斗条令。
彭德怀还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如何推行兵役法的建议,得到毛泽东的认可。1955年7月16日,他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的报告》。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使人民解放军有了
可靠的常备兵源。9月,彭德怀亲自到东南沿海地区调查考察,与驻军及民兵反复交谈论证,得出民兵和预备役结合起来的办法是可行的结论。1957年5月30日,彭德怀在军委会上提出,把预备役和民兵合而为一,得到一致赞同。6月,报请毛泽东批准,实行了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这是彭德怀对新中国兵役制度的重要创新。
1953年9月8日,彭德怀向毛泽东报告: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以便按职责条令的规定,行使职权,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9月,开始实行军衔制。
1953年9月,彭德怀提出,现在团、营、连干部生活很困难,非解决不可。1954年7月,他就实行薪金制问题专门向中央提出建议,并得到同意。经党中央和毛泽东批准,彭德怀于1954年12月19日,签发国防部命令,公布于1955年1月1日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1957年1月,经过调查研究,彭德怀发现军队中最高薪金与最低薪金的比例显得过大,主张从正师级到军委副主席每级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从而使军队中最高薪金与最低薪金比例从7,5:1降低到6:1。
这些中国特色的军事制度,为加强军队管理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军事训练作为全军工作的中心,加强军事院校建设
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军兵种的先后建立,需要不断加强军事训练,以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彭德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他指出,部队军事训练工作是全军的工作中心,培养教育干部的学校工作又是中心的中心。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他专门讲了军事训练问题,指出,过去我们的技术和装备比较简单,现在已逐渐在改变,过去主要是在战场上练兵,现在则主要是依靠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1956年以后,全军形成了军事训练高潮。各军兵种和战略区,依据“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结合未来的作战任务,进行以战役训练为主,以战术、技术为辅的军事训练,并展开创造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的军事竞赛活动。
彭德怀对军事院校建设特别重视。他认为,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指挥干部和专家来掌握使用,则是一堆废物。而干部和专家必须依靠专门学校来培养训练。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多次提出,要认真办好学校,大力培养干部,提高干部质量,在今后几年中培养一批与现代化军队要求相适应的军事干部和其他干部。各部队要选调最优秀的战士和干部到院校去学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军队实行精简整编,但院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得到迅速发展。到1957年底,军队各类院校已经有200余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军事院校体系。
在彭德怀的积极努力下,全军形成了军事训练高潮,扩大了军队院校,培养训练出了大批军政人才,保证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急需的人才。
列建中国的军事科学研究
彭德怀认为,现代化革命军队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现代军事科学武装起来,因而他非常重视创建中国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1957年7月1日,他在第三次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专门讲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问题。他指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广泛应用到军事力方面,毁灭性武器大量出现,未来战争的方法和形式都有很多新的特点。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摆脱我国军事技术装备上的落后状态,有效地保卫祖国的安全,必须积极地展开军事学术和技术研究工作。他将军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任务归纳为:一是系统地总结我军的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经验,研究和编写我国我军的战史;二是以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为指针,以我国我军的现实装备、制度、自然条件为主,照顾我军最近和将来装备发展的情况,编写军事教范和条令;三是研究帝国主义的战争潜力、备战措施、战略战术及其特点。他还指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准备成立一个军事科学院,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1957年4月18日,他主持军委会议,讨论军事科学院组织机构。会后,他批准了军事科学院的组织机构。军事科学院成立时,他亲切接见院领导和有关人员。1958年4月15日,他在审查军事科学院1958年工作计划时批示: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逐步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去充实和修改计划。并且,他给军事科学院规定了具体的研究任务:一是编写战争史和军事史;二是编写我军的条令和条例;三是统一军语;四是研究技术装备的使用和改进。他郑重指出:只要军队存在一天,军事科学就不能取消。如果忽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就会落后。军事科学研究要以我为主,从现实出发,照顾将来。
协助毛泽东指挥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
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彭德怀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先后对金门岛实施7次大规模炮击。
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援阿拉伯人民,在金门、马祖地区打击蒋军,牵制美国,1958年7月18日,毛泽东提出: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炮弹,以后每天打1000发,打两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转场到汕头、连城,由福州军区政委叶飞主持作战。
彭德怀密切关注前线部队行动的进展和敌情变化。7月24日得到情报,台湾国民党军将以两个师到金门换防,彭德怀立即向毛泽东建议,炮击时间推延到27日,趁国民党军换防时机进行炮击可收到更大战果,得到毛泽东批准后。彭德怀于25日晚电令厦门前线指挥部待命开火。
7月27日,毛泽东写信给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决定暂不炮击金门。
彭德怀接信后,马上传达给叶飞,随后用电报发去全文,指示黄克诚阅后再转给粟裕和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王尚荣研究。
8月18日,毛泽东在广州军区拟在深圳方向上举行军事演习的报告上批示,准备炮打金门。
8月20日下午,毛泽东召集彭德怀、林彪、黄克诚等开会,研究炮击金门。21日,叶飞到北戴河向毛泽东汇报,彭德怀、林彪等参加,会上确定23日开始炮击。当晚,军委向前线部队发出炮击金门的命令。
8月23日,厦门前线发炮31757发,毙伤国民党军官兵60。多人,击毁炮兵阵地和通信设施多处,击伤货轮1艘。24日,解放军又发炮9808发,海军鱼雷快艇同时出击,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运输舰各1艘,使金门岛上补给运输中断。
炮击两天后,台湾方面积极设法向金门运送补给物资,解放军则以炮火阻止破坏其补给,双方有小规模炮战。叶飞于8月底回到福建厦门前线指挥所。
彭德怀根据前线有叶飞,北戴河有黄克诚等同志负责,报经毛泽东批准,于8月31日乘飞机去哈尔滨勘察战略后方。
9月4日,彭德怀乘飞机回北京。9月6日,他主持军委会议,讨论《军委关于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9月7日,又乘飞机去哈尔滨,继续勘察战略后方。
彭德怀于9月21日从沈阳回到北京。9月24日,他报经毛泽东批准,以军委名义指示前线:以炮击为主,海军空军在确实不误击美舰美机和把握胜利的原则下相机作战。
1959年1月3日,金门国民党军炮击大嶝岛,托儿所中弹,炸死儿童13人,伤17人,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愤慨。彭德怀主张惩罚国民党军的反动分子,命令前线官兵做好炮击准备。1月7日,他把为惩罚国民党军而举行炮击的《国防部发言人谈话》稿送毛泽东审阅。
经毛泽东批准,1月7日解放军实施了第七次大规模炮击,发炮26000余发,击中国民党军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所,毙伤国民党军官兵100余人。国民党军炮兵进行了猛烈的还击,发炮7000余发。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炮战。
重视与外军的友好合作
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先后3次率领代表团出国访问。第一次是1955年5月率领代表团出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波兰;第二次是1957年11月跟随毛泽东出访苏联,并担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第三次是1959年4到5月率领解放军代表团出访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8国。彭德怀说:我们出访目的是为了向兄弟国家人民和军队战友表示敬意,学习他们在军事建设中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军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1955年5月16日,彭德怀率领代表团参观波兰军队的野战训练演习,陪同参观的是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当指挥员下令把装甲兵团调到待机位置时,彭德怀和罗科索夫斯基对这一处置评论不一。两位国防部长,出于职业军人的秉赋,不顾外交礼仪,争论起来。演习毕竟是演习,后来双方都意识到这是无可验证的争论,都同时转换了话题。争论不但没有影响友谊,而且两人都为对方的直率坦诚而倍感亲切。
195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苏联政府决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毛泽东任团长的代表团,团员包括彭德怀。彭德怀到苏联后,向中央建议派遣军事代表团同时访问,得到中央同意后,以最快速度组成了以彭德怀为团长,叶剑英为副团长的军事代表团,赶赴苏联。
在苏访问期间,苏方专门给中国代表团放映了3部苏联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军事秘密影片。看后,彭德怀对身边同志说:原子弹、氢弹的确很利害,杀伤力很大,过去只有美国有原子弹,到处吓唬人。现在苏联也有了,打破了美国的原子垄断。但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自卫,不搞不行。我们除了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外,还准备聘请苏联专家来帮助我们制造原子弹。总有一天,我们的原子弹也要响的。
1959年4月24日,彭德怀率领军事代表团离开北京,开始对波兰、匈牙利等8国的访问。在波兰,彭德怀对波兰国防部长斯彼哈尔斯基说:与上次我来时相比,4年来你们军队建设有很大进步,武器装备好,军官比较年轻,专业素质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接见彭德怀时说,提高生产力和购买力,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彭德怀说,我们现在市场供应紧张,你们经验多,比我们掌握管理得好。在与德军的座谈会上,彭德怀指出,军事首长~个人不可能掌握许多专家的技术。连长不懂的,士兵可能懂得,所以我们提出教学相长,互取其长。我们的军队就提倡讲道理,把任务给大家讲清楚,成为自觉行动,比强迫命令好。
代表团在捷克斯洛伐克应邀参加5月9日庆祝解放14周年阅兵和群众集会。在捷中友好农业合作社参观时,彭德怀对作物和产品的优质高产和机械化程度高,啧啧称赞。参观结束回到住处,彭德怀对代表团成员说:捷克斯洛伐克农民多么富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已实现机械化。我国农民何时才能赶上他们呢?我们国内农民还是靠天吃饭。公社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生产。好在中国人民苦惯了,群众听党的话,倘在国外,或许难免要上街游行了。
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观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机车工厂回来路上,彭德怀对罗马尼亚国防部长萨拉扬说:以毛泽东同志名字命名工厂,我们当然感到光荣。不过在我们国家里,没有以毛泽东同志名字命名的工厂或学校。因为毛泽东不喜欢这样做。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书记乔治乌一德治接见时,对中国新闻报道“大跃进”的生产数字有疑问,彭德怀未表态。
在莫斯科,和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科涅夫的交谈中,彭德怀说这次访问总的印象还好,各国一致认为社会主义阵营要加强团结,十月革命的道路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国有其自身特点,不可过分强求一致。5日,彭德怀在苏方人员陪同下,到原在中国任总军事顾问的彼得鲁瑟夫斯基上将寓所探望。上将十分高兴,热情款待。
6月12日,代表团从集宁市返回北京途中,彭德怀在火车上主持座谈会,回顾出访50天来的收获和沿途观感。他指出,这些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好,机械化程度高,官兵军事技术水平高于我军。但没有完全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具体表现是对军队性质、战争性质没有区别清楚,在建军原则,官兵、上下、军民关系上,形式与内容,以及战略方针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彭德怀说:我们这次出访,增强了同各国的友谊,也看到学到他们不少长处,代表团同志要认真回忆总结,并写出一个好的书面报告来。
庐山会议上蒙难仍坚贞不屡
1959年4月28日,根据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任命彭德怀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这是新中国的第二任国防部长。当时,他正率领代表团在东欧访问,回国后继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59年7月,彭德怀出席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他在会议上写信给毛泽东,对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意见,未被采纳,反被认为是“向党进攻”,被错误地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同年8月,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他被错误地定为“反党集团”的首要人物,被免去国防部部长职务,停止一切实际工作,结束了他光辉的军事生涯。1962年6月,他再次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反驳庐山会议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结果再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并被剥夺了党员的权利。1965年9月,彭德怀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他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革”期间又惨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但他坚贞不屈,刚正不阿,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病逝,终年76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查并纠正了对彭德怀的错误结论,对他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