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产业集群面临衰退风险

2009-03-25 10:34魏后凯
决策 2009年2期
关键词:集群企业

魏后凯

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前,这种衰退风险就已经存在。只不过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趋势,使过去隐藏的集群结构缺陷暴露无遗。

产业集群是推动我国沿海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和增长极。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浙江“块状经济”和广东“专业镇”为代表的沿海产业集群正面临着衰退风险,有些已出现衰退迹象。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产业集群衰退风险,提高集群持续竞争力,将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病象”陡现

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近1/3是依靠专业镇来创造的,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50%是依靠“块状经济”创造的,福建各类“准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52%,江苏该比重接近40%。可以说,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沿海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然而,由于沿海产业集群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产业集群面临着严重的衰退风险,一些集群已出现衰退迹象。

集群内企业出口受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订单大幅度减少,出口增速迅速回落。自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已连续2个月出现下降。其中,11月份和12月份分别同比下降2.2%和2.8%。沿海产业集群因产品大多以出口为主,所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大,因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特别是,在专业镇集中分布的珠三角地区,2008年出口仅比上年增长9.3%,其中深圳只有6.6%,东莞只有8.9%,均远低于全国17.2%的平均水平。由于订单大幅度减少,2008年广东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25.3%,一些服装产业集群的整体状况普遍不好。

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面对近年来要素成本的全面提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集群增长率明显下降。以“块状经济”占据工业半壁江山的浙江省为例,由于“块状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回落,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仅有10.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从月份看,2008年3月份浙江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6月份回落到10.2%,8月份又回落到6.1%,10月份则回落到2.2%,11月份和12月份分别只有0.9%和1.1%。目前,浙江省不少“块状经济”均处于增长“低迷”状态。

企业停产和倒闭数量增加。由于国际市场订单大幅度减少,加上汇率变动和要素成本上涨,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倒闭数量增加。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2008年1-9月,广东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10月份停产企业数则达到8513家,比前9个月的总和还要多。浙江许多中小企业也因订单取消和资金周转不灵而纷纷停产或倒闭。据温州市对全市10个重点乡镇的调查,最严重的乡镇有14%的企业倒闭,最轻的乡镇有5%的企业倒闭,平均倒闭率为8%。温州瓯海区693家规模以上企业,停产的有4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6.1%;半停产7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0.5%。在绍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仅一些中小企业倒闭,而且华联三鑫、江龙控股、纵横集团等龙头企业也濒临破产。

企业向外迁移增多。近年来,由于土地缺乏,能源供应紧张,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全面上涨,导致沿海产业集群部分企业逐步向周边和中西部地区迁移。自“十五”以来,浙江的许多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就在加快向江西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珠三角企业也开始向广东中西两翼、粤北山区和中西部转移,佛山的陶瓷企业则外迁到江西、湖南、四川、山东等地。据东莞市外经贸局统计,2008年前3季度,东莞累计关停、外迁外资企业627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4.2%。惠州市关闭的中小企业,外迁企业占四分之一。

结构性缺陷

当前,我国沿海产业集群虽然还没有出现衰退现象,但已经面临着衰退风险。导致这种衰退风险的出现,既有外部原因,如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要素成本全面上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也有其内部原因,如现有集群的结构性缺陷。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前,这种衰退风险就已经存在。只不过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趋势,使过去隐藏的集群结构缺陷暴露无遗。

产业低端化。目前,沿海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领域,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集群规模增长主要靠价低量大取胜。可以说,现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还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仍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

链条断裂化。从纵向看,目前沿海产业集群大多呈现出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组织结构,即生产制造环节能力较强,而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等环节较弱,产品价值链是断裂的。从横向看,集群内大量中小企业同质化过度竞争,缺乏有机联系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组织分散,配套体系不健全。

生产贴牌化。目前,在沿海产业集群,大量企业都采取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少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比如,绍兴嵊州是我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其领带产量占世界的40%、中国的90%,但至今为止嵊州的自主品牌出口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在大量“贴牌”的情况下,集群内企业大多在为跨国公司“打工”。企业获得的仅仅是少量的加工费,绝大部分利润都被跨国公司攫取了。

技术模仿化。集群内不少企业创新意识淡薄,跟风仿效之风盛行,模仿多于创新产品,创新人才高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浙江省“块状经济”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有0.45%,不仅低于全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0.52%的平均水平,更比全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0.61%低0.16个百分点。

由于这种结构性缺陷,导致沿海产业集群主要依靠低成本(工资、土地、政策优惠等)、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随着大规模产业集聚造成的要素成本上升,如土地价格和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到期,很容易促使现有集群内企业大规模向外迁移。同时,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大量同质的中小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过度竞争,靠产品数量多和价格低取胜,由此导致利润摊薄,大量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由于利润很薄,致使集群在价格上抗风险的空间非常小,也导致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和技术开发。

集群升级之路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防范产业集群的衰退风险,避免产业集群走向衰退,关键是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集群升级和转型,增强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目前产业集群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求生存的状况。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现有的高新区、大学科学园和软件园等为载体,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对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应在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税收减免、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促进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转变。要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柔性生产,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有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走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道路。尤其是,对于那些以贴牌为主的集群,要推动企业从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变,进而向OBM(原始品牌制造商)转变。

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要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种人才尤其是归国人员,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鼓励发展专业化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促进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推动多个企业共同合作研发;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矛盾。

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在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加快信息咨询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和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公共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培育各种社会化的中间组织,特别是投资咨询、市场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

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要强化技术创新,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在全国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鼓励集群内现有贴牌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冒,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集群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对构建智慧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