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2009-03-25 07:20王淑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科学孩子

王淑艳

[摘要]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为此每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为学生创设“玩”的课堂。

[关键词] 科学 孩子 实践

国家要繁荣昌盛,社会要公正和谐,人民要生活多姿多彩,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让科学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科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一、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一种原始的驱动力,“玩”永远是孩子最高的兴趣,永远是孩子的至爱。北京世界博物馆把很多科学现象纳入其中,参观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玩”,再现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真是应有尽有,奇妙无穷。学生在里面当然也就各个“玩”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了。由此可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为此每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为学生创设“玩”的课堂,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掌握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形成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如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我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个气球,要求同学吹气球、玩气球,谈所得。同学们把气球吹得鼓鼓的,玩得十分开心,10分钟后谈所得,让人很惊讶,有的同学说,气球可以贴在墙上,原因是摩擦起电;有的说,吹鼓后的气球一放手,就飞跑了,这是大气的反冲;有的说,气球吹得太鼓就破了,原因是里面压力太大,等等。学生在玩中感受到了科学的存在。接着,我又发给学生2个气球,1根气管,2条细线,让学生接着玩,但又要求2人合作,把2个气球吹成一大一小,然后分别栓到气管两头,用线绳扎紧,你有什么发现。两人一组,学生玩得仍然很开心,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15分钟后,各个组都有了收获,开始汇报。12个组的结果是“大的变大,小的变小”;2个组气球大小不变,1个组因气球没有扎紧没有结果。玩出结果后,我接着问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小的更小,大的更大”的结果呢?学生们说了很多理由,但最后讨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气压不一样,大气球压力小,小气球压力大,所以,小气球的气被压到大气球里,就出现了上面的结果。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玩具——气球中,引发出可供孩子们探索的科学内涵,这本身会给孩子们很多启示,科学离孩子们很近,处处有科学,只要肯于发现。

二、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去探索科学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成长,不仅仅意味着人的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更意味着人格的完善,成功的自信。科学课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舞台,能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激发求知欲,调动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又能促进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积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如在讲《磁铁的性质》一课时,上课前,我为每组学生精心准备了条形、马蹄形两种磁铁,还有铁钉、曲别针、小铝片、铜丝、小木棒、小石子、碎纸片等材料。上课时我给每组同学下发了一张表格,要求同学们动手实践,把表格填完,最后总结出磁铁的性质,学生们开始实践,一会儿2块相互吸一吸,总结出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总结出了磁极端点的磁性最强;一会用磁铁吸吸铁钉,吸吸木棒,人人动手实践,人人总结发现,学生们实验的过程非常认真,你一言他一语,在快乐的动手实践中,感悟科学的奥秘,感悟科学的乐趣,在轻松愉快中,总结出了磁铁的性质,学到了科学知识,产生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科学

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大至宇宙,小至人自身,却存在着各种自发规律,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而作为科学教师,要懂得科学的重要性,要遵守科学规律,把科学课的课堂打开,延伸,使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身边,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身边的大自然。因为只有身边的,才是儿童所熟悉的;只有身边的,才能给儿童捕捉的机会;只有身边的,才能给儿童的发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身边的,才能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行动条件;只有身边的,才能激发儿童去发现的浓厚兴趣,只有身边的,才能获得许多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才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探索科学,才能让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深入科学领域,让科学成为学生的最爱。

如“夜来香为什么能驱蚊”,让学生们在身边去找科学。我们学校花坛里有十几株夜来香,一到晚上,香气宜人,同学们都喜欢在花坛边游戏玩耍。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夏天在夜来香盛开的花坛边玩,没有蚊子咬。同学们都很奇怪,觉得“夜来香”里面一定有科学,大家对此产生的兴趣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实践、查阅资料,决心要弄个明白。有的同学把抓来的蚊子放在夜来香花瓣上,蚊子没有精神;有的同学发现蚊子不往夜来香盛开的花坛中飞,而没有夜来香盛开的花坛边,蚊子多得撞脸,同学们都十分好奇,在上微机课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夜来香开放时发出的香气,蚊子闻了就会发晕,所以蚊子就会躲得远远的。通过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身边现象,懂得了科学的价值,科学的魅力,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去观察去实践。

四、让孩子们在“小小科学家”评比中喜欢科学

孩子们对科学的喜欢在于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在于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去激发,在于教师当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收获,有了自信时去赏识、去肯定、去鼓励。

为了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激情、品质和能力,在科学课上我实施了“小小科学家”评比制度,凡每学期被评为小小科学家的学生,教师奖励给博士帽一顶,奖励“科学家日记”一本,奖励“科学博览书”一套。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都想获得“小小科学家”的称号,为此我主要侧重了“小小科学家”的过程评比,让孩子们从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践,每一份报告中去喜欢科学。

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1.明确“小小科学家”评比内容

(1)认真上好科学课,提前按老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实践材料。

(2)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并有实践记录。

(3)勤于观察,勤于动脑,不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每学期发现并解决问题3个以上。

(4)每学期写实践报告两篇。

(5)每周实践性作业完成好。

2.明确“小小科学家”评比方法

(1)侧重课评和周评,主要由小组长负责。

(2)侧重实践操作,一次一次给等级:优、良、可。

(3)侧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一次加5分。

(4)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总之,3年来,自己依据教材特点,重实践,重活动,重发现,重探索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兴趣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喜好入手,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每节科学课没有迟到的学生,各种材料和课本从未出现不带的现象。每个学生真正达到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学课成为了学生至爱,成为了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平台。

猜你喜欢
实践科学孩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