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水”

2009-03-25 04:09全柳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课题语文老师

[编者按]本刊在今年推出“课题研究培训”活动后,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很多老师来信来电,畅谈对1、2两期中《谈谈课题研究的选题》和《浅谈课题的管理》的学习体会,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期,我们推出第三讲——《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力”》,全柳芳老师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具体谈课题研究与老师们专业成长的关系,相信也会给你启示。希望老师们把读后感以及平时研究中的好方法写下来寄给我们,让课题研究成为一股股汩汩而流的清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今天,“教师专业成长”已经摆到了教育的重要位置。确实,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让教师得到最优化的专业成长?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开展课题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这是一盏不可缺少的“护航灯”,更是一注难能可贵的“生命活水”。

一、 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的自主学习

问题即课题。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疑惑时,课题研究的“雏形”就出现了。随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的“为什么”“怎么样”越来越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以我和课题组老师开展《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为例,我们的自主学习就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自主读书

这个课题的产生,追根寻底,来自我几年来的教学思考。自从2001年,太仓市全面进行新课程改革,率先成为国家课程标准实验区起,我就一直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在与孩子们一起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教材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深深感受着这套实验教材的“新、实、简、美”,感受着其间散发的浓郁的新“课标”的气息。我一边学习,一边尝试着课堂教学改革。几年间,我写下了很多的教学反思和后记。每过一个阶段,我都注意将收集的案例进行归类反思。有一次,我发现:如果在教学时,让孩子们用心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想其所想,乐其所乐,忧其所忧,怒其所怒,那么,他们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就很深入。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找来了很多书籍、杂志,潜心阅读后发现:这是因为有了学习过程中真切的体验。什么是体验呢?如何有效促进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我又进一步在书中探寻答案,并把它作为我的研究课题。后来,这一课题成为凤凰母语教科所的全国科(教)研立项课题,我和课题组的老师更是在有计划的读书、做摘记、交流读书心得等活动中拓宽了视野,夯实了研究的理论根基,丰厚了自己的学识。

2. 专家引领

一年之后,当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凤凰母语教科所专家的一致好评,升格为重点课题时,我们发现:要深入研究,仅仅靠自主读书,已经无法满足大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了!“体验”的概念尚能在书中找到,但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体验”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也阻碍着研究的深入。于是,我们利用一切的学习培训机会向专家请教:凤凰母语教科所、教材编辑部的专家、省小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指导老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只要有机会,当面提问、电话求教、邮件请教,多种方式、多个渠道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有了清晰的认识。

3. 专题搜索

为了不让我们的思考成为“井底之蛙”的一孔之见,不让课题研究做过多的重复劳动,多年来,我和老师们常常在网络、教育教学期刊中进行“专题搜索”。我们的做法是找寻和我们的“体验教学”相关的案例或研究,进行快速阅读,从中提取关键内容,在课题组“教海沙龙”中开展专题研究:关于体验教学,专家或者同行们在研究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在学习借鉴中及时调整我们自己的研究。这样的学习,为课题一步步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更在不断修改完善中使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

二、 课题研究,激活了教师的课堂实践

实践即研究。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更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思考课堂教学的突破,关注其质量,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只有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实践、深入地研究,才是最能焕发生命活力的课题研究。

1. 审定“为什么教”

叶澜教授在《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专题报告中给教育做了这样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我想:语文教学就应该是有意识的、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学习活动。那么,语文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明确一点:“为什么教”。

在课题研究中,每一个研究者都会这样扪心自问:“我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如何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研究?”如果经常这样地追问,在实践中你会留下思考的痕迹。河南郑州冯宇老师《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江苏扬州刘咏春老师《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成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昆山高子阳老师《让100%的学生爱上写作》的研究,就来自于这样的追问。虽然研究的内容不同,但是大家不约而同的明确了这样一点:我们语文教师是为传承和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教,为夯实每个学生的母语根基,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而教,为从祖国语言文字中渗溢出来的生命价值、为语文教育促进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教,为语文教育促进孩子有更多的自主超越的机会和能力而教。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大背景、大环境,是其深入开展的一个根基。

2. 比较“教什么好”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常常将开展实验的前后情况或者是否开展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在“同课异构”“对比执教”等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研究的内容,我们常常选择“教什么”:江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苏教版小语国标本教材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他们教学更关注深掘教材中的资源,为学生的习作牵线搭桥,有效推动了习作教学的进程;扬州东关小学的《苏教版小语教材课后练习实效性研究》课题,使老师们更关注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发挥其实效性为教学服务;我们的“体验性学习”课题也让我们发现:学生只有对自己亲历的事情才记忆深刻。如果学习的内容是经过教师讲述、或者是其他同伴交流的,只能留在学生的瞬间记忆里。而课堂机械沉闷的教学,损耗的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应能力——语感。因此,我们将课堂教学的“教什么”问题,定位于以下几点:①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② 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方法;③ 孕育其中的深厚的人文情感。

课题研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抓手”,有了明确的实践方向。在比较分析中,清晰感知自己正在“教什么”,以及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原因。

3. 实践“怎么样教”

“怎么样教”这个问题,是很多一线老师最为关注的,也是每一个课题研究者积极探讨的话题。江苏洪泽的吕伏安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自然状态的研究》中,带领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自然规律,顺应语文本性,遵循教法、学法的自然法则,去矫饰、减繁枝,探寻语文教学的本原,还语文于自然状态;山东省聊城陈明老师带领课题研究团队在手工制作、自主归类等识字活动中,将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识字资源充分加以挖掘,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善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课题研究,在识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探寻体验性学习的具体操作措施,关注体验教学的“三度”:适度、深度、真实度,使教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所以,当我们围绕这三个“教”字展开有计划的研究,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有了科研氛围,我们的教学就会朝着更科学的方向迈进,我们的教学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三、 课题研究,推动了教师的深入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让教师写反思,就是在课题研究中重视教学反思,让其成为促进研究不断深化的一种手段。这是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主动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自我,其自我的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动。课题研究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反思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跟踪日记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常常将自己或者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体会、收获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像河南郑州冯宇老师课题组的张敏老师,在《成长着我们的成长,快乐着我们的快乐》一文中,记录着自己进行课题研究两年时间里,由“紧张”——“迷茫”——“激情”——“期待”的成长历程;扬州宝应刘咏春老师的《在实践中成长——一个课题的真实历程》,记录了课题的诞生和一路走来的各种收获;我在班级学生作文集《擦亮星星》中,将孩子们《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中的成长真实记录了下来……日记式的跟踪记录和不断思考,使课题研究有了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案例分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案例反思。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在课堂如何生成,运用课题理念开展实践研究的效果对比,失败教学的深入反思……一则则案例在分析中生动演绎。这样的研究,贴近教学实际,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在深入细致的剖析中,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一个“照镜子”的过程。在比照中,教师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成败得失,更真切地触摸到了课堂教学的脉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3. 专题总结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跟踪日记、案例分析等反思的日积月累,其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也日渐明晰:曾经困惑的一个个问题有了解决的策略,一篇篇专题总结论文就应运而生了。在“体验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们课题组的20名教师先后写出了百余篇案例反思,梳理出有质量的专题论文70多篇,其中50多篇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这些成绩让老师们备受鼓舞,从而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与坚定!当然,总结不仅是为了发表,它更是对课题研究一阶段成绩的汇总,有利于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和步骤,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 课题研究,打造了优秀的教师团队

围绕共同的研究课题,教师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自身的潜能,在交流中不断得到开掘,智慧的火花在“头脑风暴”般的碰撞中不断闪现。这时,每一位课题研究者不仅仅是个体,已经成为研究团队中的一分子,成为集体智慧的一个拥有者了!

1. 同伴互助

课题研究使“同伴互助”式研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演绎。在课题不断推进过程中,每一位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专长,可以做理论探究的“先遣队员”,也可以成为积极实践的“行动组员”;可以在课堂上一展身手,也可以在活动中崭露头角。有了每一位成员的积极参与,研究集众人所长,实践汇百家之优,那么,课题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成为每一位成员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优秀教师团队不断打造的过程。

2. 跨校合作

因为有了共同的研究话题,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区的,甚至不同国度的学校之间,就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和交流,教师的教育研究视野也得以开阔,促进了其专业成长的进程。我参加了多次“苏教版小语国标本教科研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与研究识字、习作、阅读教学等相近课题的老师们有了更多的相互学习和探讨的机会,获益匪浅。另外,有的课题还可以由一位老师领衔,带动了同一地区众多学校的教师一同参与,促进了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在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老师走进了新加坡小学的课堂,交流着课题研究的成果,而他们的华文老师,带着共同的话题,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这样的交流,深入而有效,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更加富有意义。

3. 网络交流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凤凰语文网等优秀的网站为我们介绍了语文课题研究的动态,更为我们和各地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比如,在“课题研究”专栏中,我们可以了解众多同行研究的动态,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一同探讨研究的话题……这样的研究团队,虽然远在天涯,却也近在咫尺,让每一位成员尽享同伴的互助,感受成长的快乐!

五、 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成果即成长。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课题研究共同进步。教师不再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不再是机械重复,消耗生命的“粉笔”。他们有了深掘“一口井”的志向,有了不断深入的追问,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之水和终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也就有了孜孜不倦的探究和耕耘。学习着、探究着的人生是美丽动人的,而课题研究更让我们饱尝了经历风雨的痛楚,也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当我们的研究变成了铅印的科研论文,当我们的研究提升着课堂的质量,当我们的研究转变着学生的行为,当我们的研究换来了师生生命的成长时,我们享受着课题研究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愿更多行走在课题研究之路上的语文老师们,用这份执著和坚定,走出一路灿烂来!

(作者单位: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