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2009-03-25 04:09张明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维也纳大厅乐章

张明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是一篇富有魅力的文章。文本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体现在城市的景观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河穿城而过”,一座古朴、自然、清新、幽静的小城,使人浮想联翩,更令人向往;同时,也为下文介绍维也纳独特的神韵埋下了伏笔。

其二,表现在文本的语言美。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清晰明快。虽然文字朴实,但字字句句渗透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还有很多像课后练习3中“许多”“多”这一类的词语,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用词的精准、恰当。

其三,穿过景观,透过文字,音乐的神奇魅力跃然纸上。音乐就像空气,弥散在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上空;音乐就像水,渗入人们的肌肤;音乐更像一道美味,激发生活的情趣,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一篇课文,既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魅力,还要体会维也纳人对音乐的痴迷热爱,更要感悟文本语言文字背后的神韵。而学生没有直接经验,没有对古典音乐的感性理解,不易体会音乐的无处不在,所以在理解的过程中,这些方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音乐元素”——即文本的主要旋律(重要线索)、四大乐章(主要层次)、音乐灵魂(内涵中心),始终贯穿其中。

元素一:文本旋律——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1. 欣赏。播放《维也纳的森林》乐曲,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入座,边欣赏音乐边进入课堂。然后请学生谈谈在音乐陪伴下心情如何,从而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轻松快乐之情,在此基础上进入文本。

2. 读词。用概括的方法把文章读成一个词——“音乐之都”,先让学生从字面上谈谈对“音乐之都”的理解。

3. 读句。由“音乐之都”这个中心词,再将文章读成一句话——“奥地利首都维亚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句话概述了这座城市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4. 读段。再具体地展开,读成一段话——课文的第1自然段。学习第1自然段,可通过图片等影像资料,充分领略维也纳的优美,产生由衷的向往之情,感受这里人杰地灵。还可以读成这些话——它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的歌剧院和“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开端,由音乐进入,感受音乐愉悦身心的独特神力,为下文理解维也纳人对音乐的痴迷作了铺垫;接着,就如把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直接就通过“读词——读句——读段”的方式,触摸到并紧紧扣住了文本的主旋律即文本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流程既紧扣了文章课后的主问题,又暗合了本文或者说本单元重点安排的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元素二:四大乐章——遥远又熟悉的古典音乐

1. 第一乐章。课前,学生在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的森林》的乐曲中入座,学会欣赏。

2. 第二乐章。在理解第2自然段时,先理解“摇篮”的本意,再理解它的引申义。然后,衬着舒伯特悠扬的《小夜曲》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所了解的众多著名的音乐家,通过对“乐谱和手迹”的想象、叙述,感受这里孕育了欧洲古典音乐,这里更孕育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是真正的“摇篮”。

3. 第三乐章。可以将第3、第4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聆听欢快轻盈的圆舞曲,悠扬婉转的小夜曲,或欣赏家庭聚会时的传统演奏曲,甚至是政府会议时的古典音乐……在众多丰富的乐曲感染下,进而理解“到处”“几乎”“随时”“掺和”“惯例”等词语的深刻内涵;感受在维也纳目之所及是音乐,耳之所闻也是音乐,甚至空气中弥漫的还是音乐,从而领悟到维也纳真是音乐之都。

4. 第四乐章。出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想象、感受它的“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由几层平台组成”的移动舞台还能“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可见歌剧院是多么现代化,它不愧为“世界歌剧中心”。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因此,它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是音乐圣殿的象征。

播放2007年新年音乐会的片段,让学生走进“金色大厅”,感受其盛况。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说感受,从“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胸像”“金色镂花梁柱”“到处金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而且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是一场“音乐盛典”。

不管是星罗棋布的歌剧院、音乐厅,还是世界顶级的国家歌剧院,或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金色大厅”,众多的各类音乐建筑,以及在这些场所举行的音乐活动,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维也纳人不但人人热情地参与音乐表演,而且乐于欣赏音乐,享受音乐,也就是享受着生活。音乐是维也纳人生命中的一部分,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设计意图:整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教学时,课堂上必须要出现音乐。什么时间出示,何处欣赏,选哪些音乐,都需要掌握一个火候。实现上述的四个乐章,是必要和适合的。当然,必须明确的是,乐曲的欣赏不是语文课的目的,在各具风格的乐曲声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才能实现语文课的真正价值,使本文的教学成为文字中有音乐的赏读课。]

元素三:音乐灵魂——浸润于音乐的历史与生活

记得一位旅行家曾经说过:要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走进它的博物馆,触摸它的历史,在那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看看那里人民的生活。就让我们走进维也纳人民的生活,触及这座城市的灵魂。

1. 触摸历史。博物馆中有多位18世纪以来欧洲古典音乐家的“乐谱和手稿”,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在这里度过他们大部分音乐生涯。可见,音乐是维也纳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维也纳厚重的带有音乐特性的历史。

2. 走进生活。在维也纳,人们学习环境里有音乐,工作场所中有音乐,街道上有音乐,家庭里有音乐,娱乐场所有音乐,严肃的集会照样有音乐。可以设想,假如你来到维也纳旅游,导游一定会带你去参观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大厅;运气好的话,还能到“金色大厅”欣赏音乐家的表演。只要到过这些地方,你就会感到,在这里,音乐浸润着每一处,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文正是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两个方面,向我们描绘了维也纳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特点——音乐之都。

3. 立体感受。借助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选择一处地方(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联系课文内容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展开想象:当你站在这些地方时,你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这时你心中又会想到什么?学生通过练说,不仅对音乐之都产生向往之情,还对维也纳产生立体的感受,从而在内心产生维也纳确实是“音乐之都”的共鸣。

[设计意图:通过触摸维也纳的历史,走进它的生活,不仅让学生领悟到维也纳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而且能借此让学生认识到课文正是按时间顺序向我们介绍“音乐之都”的;再联系前面所说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等从侧面介绍维也纳人对音乐的热爱,知道在现实生活的介绍中,还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不同方法。从而领悟课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想象练说既是对学生理解、运用课文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也是引导学生情感、态度进一步升华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这样的一篇游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聚集的其实就是——音乐。它是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灵魂,更是维也纳人民的灵魂。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触摸到了灵魂,就探索到了一种深度,延伸出了一种广度。这时,我们再来看维也纳这座城市,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再来看维也纳人民的生活,就理解了他们对音乐的痴迷;再来读类似的游记类散文,就学会了透过语言文字触摸思想,触摸文化的方法,也就达到了一种审美境界。

(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维也纳大厅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谱写肌肤新乐章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跟踪导练(四)4
网上办事大厅解决方案
候机大厅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图说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