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互东
教师在问题设计中如何保持正确的指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 问题设计要指向文后问题
课文后的问题是根据课文的整体或文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而设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如果能紧紧围绕文后问题来进行,就能牢牢抓住文章重点,使教学少走许多弯路,既省时又高效。例如《天鹅的故事》文后有个问题: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充分体味课文中老天鹅奋力破冰的这一重点段帮助学生建立起老天鹅丰满而鲜明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当时,冰面上会出现什么景象?你对老天鹅有什么话要说吗?以此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有感情的朗读来提升对天鹅品质的认识。接着,教师在引领学生对斯杰潘老人的心理做了一番探寻后,还可以设问:斯杰潘老人回去之后会怎样做?贝加尔湖的未来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让学生进行想象和推测,从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抓住文后问题设计教学问题,不但使整堂课的教学结构更加严密,而且能够让学生很快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让文本的潜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达到经济、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 问题设计要指向阅读探究
缺乏阅读探究的语文学习是浅层面的学习,在此情况下,学生很难实现语文能力的自主建构。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促进其认识和能力水平的再提升。例如《珍珠鸟》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教师教学时,首先从文眼“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来设问:“请从珍珠鸟的行动和‘我的行为两个方面来对比阅读,体会鸟儿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比一比,看谁读得细、抓得准。”然后给学生大块时间,让他们带着问题静静地阅读和探究,并提示学生边读边圈画,把自己想到的内容随时在文字旁边记录下来。接下来组织学生深入交流,并将课文读好。这一问题讨论结束后,我又从整体着眼,设计了如下问题:“这种美好的境界是由珍珠鸟和‘我共同创造的,是由一幅幅和谐的画面组成的,大家能否将这些画面在头脑里放放电影,并用自己的话将这美好的境界为大家表述出来?”这一问题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并适度整合,让他们经历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表达的过程,从而深入感悟文本,体会这一境界的美好。
用恰当的问题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或表达,让他们自主地在文字间走上几个来回,这样,既没有打破文章的整体美,又较好地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建构。
三、 问题设计要指向程度延伸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要通过有价值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去实现知识向宽度拓延、见解向高度提升、情感向深度延续。而能否达成以上目标,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回答,关注了学生的生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云房子》第二课时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既然云房子这么美,你们想不想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云房子?
生:(齐答)想!
师:那请你们闭上眼睛造一个吧!
(生闭眼想象)
师:现在,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云房子吧。
生1:我的云房子像个蒙古包,睡在里面可舒服啦!
生2:我的云房子像个大蛋糕,有一股香味!
生3:我的云房子是黑色的,像……
师:云房子是白色的呀,怎么会造出黑房子呢?坐下再想一想。
(生3摇了一下头,坐下)
课后,我专门来到生3跟前,问他:“请告诉我,你的云房子为什么是黑色的,它又像什么?”生3停顿了一下说:“我的云房子是被浓烟熏黑的,它就像一座迷宫,黑洞洞的。”这是多么有价值的想象和思考!他的想象不但合理,而且关注到了人类常常忧思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从心底佩服这个孩子,并好好夸赞了他一番。然而这么晶莹的创新火花,却被老师的一个反问句给浇灭了,多么可惜呀!
根据学生的回答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情感、见解顺利地走向深刻,得以提升。面对学生出现的“云房子是黑色的”的想法生成时,我们不妨接着设问:“你是怎样想的,谈谈你的见解好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唤起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培养智能、滋养生命的高度。
四、 问题设计要指向人格完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正在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下生发出许多富有个性的见解,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要用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鼓励他们大胆扬弃,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他们的人格素养。《三袋麦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去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三种不同的评价。在本课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作为重点,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各有各的处理方式,你赞同谁的做法呢?请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学生的见解各有千秋,有的赞同小猪的做法,因为小猪憨厚可爱,很会享受生活;有的赞同小牛的做法,原因是小牛很会过日子,非常节俭;有的赞同小猴的做法,理由是小猴聪明能干,有长远打算等等。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我没有简单地表明对与错,而是组织学生围绕这些见解展开深入讨论,自己也积极参与其中。结果,学生的分析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从价值取向上看,也越来越正确。
(作者单位: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