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原来也如此精彩

2009-03-25 04:09陈桂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大的荷叶观点

陈桂香

又到了集体备课时间,我参加二年级备课组活动。这次备课内容是集中精力研究如何简化头绪,切实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通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片段”研究,使我很受启发。

组长首先给出了一个教学案例让大家评析。

师:学了课文,你知道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什么吗?

生:我知道了“我”想变成雨滴,“我”想变成一条小鱼。

生:我知道了“我”想变成蝴蝶,“我”想变成一只蝈蝈。

生:我知道了“我”想变成星星,“我”想变成弯弯的新月。

生:我还知道了“我”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都说得不错。其实,每个小朋友心中都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我们以后可要多留心周围的景物,展开想象的翅膀噢!

围绕以上案例,大家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类似这种方式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它是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小结,让学生对“我的美好梦想”形成一个明晰的认识。它简化了“梦想”存储的信息,促进学生巩固和记忆了课文知识。应该说,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课文感悟也是到位的,但还谈不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很多特点没能充分体现。

问题诊断出来了,那用什么方式教学好呢?

青年教师小张第一个发言(观点1):我觉得从课后问题入手,紧紧抓住“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进行教学比较好。例如:“夏天来了,课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样,既可促进学生巩固和记忆课文知识,又可以引发学生的自由想象。

徐老师对低年级教学很有经验,她接着补充说(观点2):我认为低年级课堂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给予必要的提示。我想在小张设计的基础上稍加改动,首先问学生“夏天来了,课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你能照书上你喜欢的句子说一段话吗?”这样会更好。

董老师一向爱琢磨,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观点3):学了课文,学生对“‘我想变成什么,‘我真想变成什么”的问题,回答起来不会很难。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话可以作为教学时的一个重点,即扣住课题或抓住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画,再让学生总结——‘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老师对于总结得比较好的同学,让他们说说获得成功的方法,如:① 认真读书;② 画出关键句子。然后让学生仿照“夏天来了,我想变成”的句式,边说边演。如果这样尝试教学,那效果一定更好。

老师们畅所欲言,备课组成为了教师智慧碰撞的场所,获得信息的窗口。

精彩瞬间给了我又一次反思的机会:

观点1与组长提供的案例相比较,教师在从课后问题入手中还进行了知识的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说一说“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给学生又一次创造了表达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读书,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这样对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足之处,在于没能顾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

观点2的特点就是教师把阅读与说话有机结合起来了。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模仿,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说话练习,十分符合这一特点。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和发展。徐老师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观点3做到了前后呼应,“‘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可能是学生一接触课文时就遇到的问题,总结课文时,再回应疑问,这一趁热打铁的做法,使学生在“读——思——画”中的疑问得到消除,问题得到解决。仿照“夏天来了,我想变成”的句式,边说边演,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样会极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活动,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它有“预设性”。如果说,作者撰写的课文是一度创造,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二度创造;而课堂教学的实施则是由教师与学生合作的三度创造。作为“教学设计”这个二度创造来说,虽然还只能说是一个“半成品”或一个“中介”,课堂教学的完全成品,有待学生的创造参与。但从许多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案例看,备课越好,预设越好,生成便越好。由此看来,健全备课制度,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教师努力将各项教学任务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备课,认认真真上课,那么,课堂教学也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二附小)

猜你喜欢
大大的荷叶观点
大大的惊喜
大大的自然与小小的我
荷叶像什么
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大大的梦
观点
荷叶圆圆
荷叶伞
业内观点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