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当前,有效教学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我以为有效教学是精细工程,是系统工程,是科学工程,也是复杂工程,它需要教师在诸多环节中融进教学智慧钻进去、沉下去,尽量贴近《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贴近学生发展实际,贴近教与学的规律并顺其本质深入探究。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即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我想就此谈一点个人的体悟。
定准目标进课堂
目标的准确定位,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责任,它解决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我觉得大而言之,目标要体现学科特质,要实现学科的双基训练总要求,要养成学科学习习惯,要提升学科素养,要培养人文精神,这是上位高位总目标;小而言之,一册教材、一个单元、一节课要学生学会什么、养成什么、得到什么?用什么方式让他们得到?得到的效果如何检测和调控?进课堂之前,教师必须要有学生知、情、思、能的生长点、训练点、提升点的通盘考虑,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是等位即时完成的现目标。我们定位目标必须要从以上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虑。忽略前者,学生学科品质、学习潜能等长远目标便不能充分得到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灵气;忽略后者,学生语文素养、双基训练的基点都会落空,前后目标的实现过程变成了纸上谈兵。再从另一个角度讲,目标有的很显现,似乎很好抓,比如教参给每一课教学目标都梳理好了,你一看就明了;再比如课后习题、单元练习都告诉了你该教什么?还有集体备课也能感受到大家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但是要把握好一些隐性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从宏观角度、从学科整体目标的高度、从整个小语教材统整把握的高度来确定的目标,就不可能一下子体现出来,总是被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分散在各册教材、各个单元、各节课中。再比如一篇阅读教材摆在大家面前,哪些地方是很好的拓展训练点呢?不同的人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有的教师可能不敏感抓不到,有的教师能抓到,可是抓到什么程度、深浅如何,不一定把握准。再比如情意、习惯等目标都有可能散落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不做有心人、不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角度去考虑,往往会关注不到。简单说目标定位要准确可行,一要依循“课标”,对“课标”要逐词逐句抠懂;二抠学段要求;三抠教材;四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品析悟道练思维
语文课最主要的教学流程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在语言的揣摩、玩味、表达中渗进情操的熏染、情趣的浸润、事理的明辨等,这是语文课的特质。语言的感知、理解、赏析、深悟、归纳、运用、提升都要融进深度思维,在以语言的品赏为介质的进程中不知不觉地也在进行着思维的训练,否则教学就不利于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不利于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智。
如何构建扎实而不浮躁、深入而不浅表、有学科文化内涵而又吸引学生的有效课堂呢?我觉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融入教师情智的整体把握,才能真正深入学科的本质,才能真正启动学生的心智。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能凸现一条清晰的主线,或能抓住一个能够整体回旋的词句,或者能有一个激发思维的问题支点,或者能有一条引人入胜的情感脉络……总之,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口对准目标教学,寻找最佳突破口,应该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最佳路径,使既定的目标有机整合。如果拎不住一个个节点,目标散乱,学生积极性会受影响,思维也就会随之凝滞,效果自然不好。
还要强调的是语文课和其他课不一样,意蕴情趣的深刻体悟更多地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来完成。情意相生的课文诵读,势必伴随着读书主体的个人独立思考。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只要边读边思,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语文课堂上,无论是放声朗读,还是沉思默读,只要师生读得有滋有味,那么这样的读书一定是用心灵和文本、作者对话,这样的语文课也一定是充满灵性和活力的,能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使其潜移默化地得到语感训练,形成语文素养的。
把握契机教灵活
请看我校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和平老师《口语交际——学会道歉》的教学片段:
(江老师走向学生时,“不小心”把一个学生的书碰翻在地)
师:啊呀,课桌太挤了。
生:不是这样的,是您走下来时,不小心把张宁凡的语文书弄掉了。
师:那我该怎么做啊?
生:应该向他道歉。
师:说得对,有没有同学愿意教我怎么向他道歉?
生:张宁凡,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碰掉地上了,请原谅。
师:还有谁愿意教我?几位学生发言后,(教师面向张宁凡)你觉得谁讲得好,就告诉我一声,我就跟谁学。
生:张宁凡,实在对不起,我不小心把您的书碰掉地上了,您能原谅我吗?
张:(点点头)江老师,这位同学讲得最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说得好呢?
张:因为他承认做错了,还很有礼貌。
师:那我就跟他学。(面向张宁凡)张宁凡,实在对不起,我不小心把您的书碰掉地上了,您能原谅我吗?
(学生笑)
师:用话语道歉是一种好办法,还应该及时付出实际行动,这样道歉就更诚恳了。(江老师弯下腰来捡起书,掸掸上面的灰,然后把书端端正正地放在了张宁凡同学的课桌上)
以上教学过程一切于不经意中,但细细揣摩却很有艺术性。教者把一个看似碰巧,却精心预设的情景作为契机,先勾起学生和教师亲和闲聊的交流天性,再和学生反串角色,让学生指明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道歉,接着巧妙利用学生回答的内容作为下一个环节进行的契机,让学生在教会老师如何道歉的过程中学会道歉,并引领学生评判怎样道歉听者最易接受,成功满足了学生此时的交际欲望。学生在毫无斧凿痕迹的教学片段中涌现出的是纯净无瑕的童真,是和教师心心相印的和谐融洽。此片段教学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谁也不觉得你是老师,你却成了真正的老师。”
叶澜教授说,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既不都来自于备课时的预设,也不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决定。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学情、课的具体形态和教师的处理策略。一个语文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有情有趣的课堂。当然,灵动的课堂需要浑然一体,需要巧妙安排教学过程,也需要把握契机。这种契机可能是你环环相扣的预先设计,也可能是学生随堂生成的各种情况,教师要适时把握住这种极好的灵动环节,活教书,把书教活。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是直线形的,一条垂线由教师牵着拽着下来,学生的主体性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堂好课平时就要有意识地预设一些开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文本多重对话的平台。要真正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要让心灵对话、情感交融,关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不要让“死”的教案限制了师生,使课堂变得刻板和程式化。一堂好课还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想象、思维的节点,捕捉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契机,不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解读、调控进程。
训练反馈落到位
目前教学中,语文的训练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听、说、读、写、思的双基训练不扎实;比如训练过程一晃而过,学生印象模糊;比如教学中的训练内容少,如蜻蜓点水等等,以上种种都违背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和三维目标。一提到训练,有人就和题海战术勾连一体,认为训练就是大量做练习题来应付考试。我这里所说的训练有三项内容:一是指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进行学科基本功训练;二是在训练中逐步形成语文素养;三是通过训练得到一种文化的滋养。当然训练是要做习题的,而且书本上的练习题一定要练实,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涵盖了教学训练的目标,应该借助它灵活变通,训练学生解题思维、解题习惯和解题技巧。在练到位的同时,评讲订正也要及时到位。我们要在反馈时尽量让学生多看自己成功的地方,让积极激励的氛围围绕学生;要不断总结师生双方的经验教训,反思教与学得失的多方原因,从而让课堂处处洋溢睿智和有效。
愿我们语文人智慧地行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让我们的语文充满魅力而恩泽天下。
(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