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儿
[摘要] 本文从英汉倒装句的定义入手,分析英汉倒装句的结构异同,英汉倒装句的语篇功能。通过对比发现,英汉都有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其差异是:英语倒装一定是主语和动词的换位,而汉语倒装则不一定。同时,英汉倒装句都具有话题导入、情境设定、诗体压韵、焦点凸显、焦点对比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功能。
[关键词] 英汉倒装 结构 语篇功能
一、英汉倒装的定义对比
英语民族认知客观世界的概念结构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由此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法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这种句式体现了英语的基本词序,故被称为基底结构(邹智勇, 1998 )。Quirk等指出SV,SVO,SVC,SVA,SVOiOd,SVOC和SVOA这七种是英语的基本句式。无论是哪一种结构,他们都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顺序排列,因为他们认为句子的自然顺序应该如此。什么是英语倒装现象(inversion)?Bimer(1994)认为倒装是逻辑主语出现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助动词/能愿动词)后,而某些其他在正序句中处在动词后的成分出现在句首的位置。虽然语言学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定义,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是基于对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句子自然顺序的认定。从使用目的区分,倒装有两种情况,即语法倒装(Grammatical Inversion)和修辞倒装(Rhetorical Inversion),例如:
(1)They can go in now , so can we(语法倒装).
(2)To such lengths did he speak that everyone got bored(修辞倒装).
语法倒装即按照语法规则的要求必须使用的。英语中主语和助动词位置颠倒的疑问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倒装结构便属于此类,或称之为强制性倒装;修辞倒装是指用不用倒装都可以,用只是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表达效果,如强调,渲染气氛,或达到特定修辞目的等采取的倒装语序,且可以恢复到原先的语序,也叫非强制性倒装,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修辞倒装。
什么是汉语倒装现象?汉语倒装的定义为:“修辞方式的一种,为了明显地达到加强语气,或突出表现某种内容,或协调音律,或错综句式的修辞目的,有意识地颠倒语句的顺序,就是倒装。”(《语文知识词典》)。从历史形成的汉民族的思维模式看,其线性序列为: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各种标志→主体的行为→行为的客体(贾德霖1990)。这个模式反映在汉语句子线性序列上,即行为的标志处于主语与谓语之间。所谓行为的各种标志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等。因此,汉语语序的基本格式不仅仅是“主语+谓语+宾语”,还包括定语和状语的位置,甚至各种复合句中主句,从句的位置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汉语中的倒装不单单指主语和谓语动词的换位,还包括没有遵循正序句中的修饰语+中心语,述语+宾语/补语的次序,而按语用需要把一些成分颠倒过来。可见,汉语倒装包括的范畴远远大于英语倒装的范畴。
汉语倒装句也包括强制性倒装和非强制性倒装。强制性倒装体现在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在古汉语疑问句中,代词宾语一般位于动词或者介词之前,构成倒装语序。在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一般位于动词之前。现代汉语口语与书面语中的倒装语序基本上均为非强制性倒装。
二、英汉倒装结构对比
从形式上分,英语倒装有两种:全部倒装(Full Inversion)和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如:
(3)Bang came another shot(全部倒装).
(4)Only through sheer luck did he manage to get some tickets(部分倒装).
谓语动词全部位于主语之前的称作全部倒装,只将谓语动词的一部分(通常是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称作部分倒装。语言学家们一直把倒装看作是“语言自然形式的偏离”。需要指出的是,将宾语、状语、主语补语或宾语补语置于句首,但不改句子的自然语序(即主谓语不颠倒),在英语里叫做前置,如下例句:
(5)Their support we dont need ! ( = We dont need their support !) (宾语前置)。
(6)Warmer and warmer it gets. ( = It gets warmer and warmer. ) (主语补语前置)。
(7)Dishonest I never thought you. (= I never thought you dishonest .) (宾语补语前置)。
(8)Without fear , she faced the enemy. (= She faced the enemy without fear.) (状语前置)。
和英语相似,汉语的主谓倒装可视为完全倒装,其他的为部分倒装。
(9)来了吧,你哥哥?(完全倒装)。
(10)吓死人了,说得!(部分倒装)。
汉语中,非强制性倒装也即修辞倒装常见的形式有:谓语前置、补语前置、宾语前置、正句前置、连谓结构颠倒和修饰语后置,举例如下:
(11)快说吧,你!(谓语前置)。
(12)都岔气了,笑得!(补语前置)。
(13)那个人住这里,据说。(宾语前置)。
(14)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的。(正句前置)。
(15)吃点儿饭,到食堂!(连谓结构颠倒)。
(16)荷塘上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修饰语后置)。
与英语倒装句对比,邓奇(2008:115)总结出了汉语倒装句的 6个特点,具体如下:
(1)所有的倒装成分,都可以在不改变句式及基本意义的条件下还原到原位。
(2)一般情况下,倒装成分和句子其它成分之间都是用逗号隔开的。
(3)一句话的重音落在前置成分上,后置成分轻读。
(4)信息焦点落在前置成分上,后置成分不做强调。
(5)后置成分是余外的解释,填补了句子的信息空缺。
(6)句中助词都出现在前置成分之后,而不在后置成分之后。
在结构上,英汉都有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其最大差异,是英语倒装一定是主语和动词的换位,而汉语倒装则不一定。同时英语可以提前一个副词和一个助词甚至是象声词来构成倒装,如例(3),而汉语没有这种现象。
使用主谓语序倒装句的频率在汉语中较少,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或出于修辞的需要,或者在急促的情况下发问时才使用倒装。这类句子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它们句式简短,语气较强,表达的感情比较强烈。例如:
(17)快走吧,小王!
(18)正在这时候,一个便衣莽汉闯到了大门口。“干嘛的,你?”李大个子把他拦住。
三、英汉倒装的语篇功能对比
语言为同一语义提供了不同的句子结构,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可以选择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语序来表明意图、交流情感、传递信息。倒装语序的选择必然隐含着与正常语序不同的某种语用意图,并最终服务于说话人在具体语境下的交际目的或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语言效果。
在英汉语语篇建构过程中,倒装句这一语用重组手段都具有如下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话题导入(topic-introducin)功能、情境设定(situation-setting)功能、诗体中压韵功能、焦点凸显(focus-highlighting)功能、焦点对比(focus-contrasting)功能、语篇的衔接与连贯(textual cohesion and coherence)功能等。
1.话题引入功能
在语篇的建构过程中,倒装句可以将某人或者某物作为新信息置于句末,以供下文展开谈论之用。
(19)In a little white house lived two rabbits. They/ The rabbits were named Flopsy and Mopsy, and they spent their days merrily invading neighborhood gardens.
上例(19)中,一方面,凸显句末后置主语“two rabbits”,另一方面,也是为语篇导入新话题,为下文围绕新话题展开叙述提供一个出发点。如果这里要叙述的新话题是the little white house,那就不必使用倒装句,常式句反而更自然和让人接受。
汉语是话题表达非常丰富的语言,变动语序可以满足话题需要。在“主—谓”对应的倒装句中,主语与谓语传达的信息相同,唯一变化的是话题。通过易序,从而使谓语成为话题,满足话题变化的需要。
(20)A:回来了吗,你妈妈?B:还没呢,爸爸回来了。
例句(20)中“回来了吗,你妈妈?”和常式句“你妈妈回来了吗?”语义相同,但信息结构不同。倒装句的信息焦点落在“你妈妈”上,成了下一句的主位——即整个语篇的话题。同时,“还没呢”与“回来了吗”形成了语法衔接,“爸爸回来了”与前面的话语形成了语义对比。这里的倒装结构的使用使语篇衔接更得当,话题引入更自然。所谓话题(Hockett,1958),乃是说话者提出来,接着要继续谈论的一个“人、事、物”(The speaker brings up something and goes on to talk about it).
2.情境设定(situation-setting)功能
倒装句的情境设定功能就是为语篇设定一个空间或时间范围,使其能够在这一情境内叙述发生的事情,从而保证语篇的平稳发展。
(21)On one of the islands was a lighthouse; and there, all through that stormy night, Grace Darling had listened to the storm.
(22)早晨,一个小姑娘,默默地读着一本书,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
例句(21)中的后置主语a lighthouse是以信息焦点的方式为下文所设定的空间情境,Grace Darling所听到的、看到的和想要做的都是在这一空间情境范围内发生的。例句(22)的整个句子状语“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是诗人要强调的语义重点,所以倒装,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3.诗体中压韵功能。例如:
(23)The Crickets sang/ And set the Sun/ And Workmen finished one by one/ Their Seam the Day upon.
(24)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句中的第二句倒装使相同的韵脚得到了保持,(24)中的“江晚正愁余”是“江晚余正愁”的倒装,倒装后“余”和“鸪”押韵。
4.焦点凸显功能
在构建语篇的过程中,倒装句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可以把语言使用者想要传递的重要信息通过变换语序,改变原来的位置,使之成为信息焦点,引起读者或者听者的注意。语言使用者把句子中准备作为信息中心的成分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移至句子的句首或句末,以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这就是焦点凸显功能。
(25)Came frightful days of snow and rain. He did not know when he made camp, when he broke camp. He traveled in the night as much as in the day.
(26)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强调定语)。
上述例句都是通过后置成分句尾焦点(ending-focus)来凸显要强调的信息。(25)英语句子的主语成分被后置,既突出了“下雪下雨天气的威胁”,同时又遵循了英语末端重量原则,如果采用相反的自然语序,句子反而会显得平淡无味。同样汉语倒装句(26)句中的定语“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倒置其中心词“生活”之后作为焦点凸显,是说话人想要凸显的强调信息。
虽然英汉倒装都具句首焦点和句尾焦点调节信息的功能,但是基于英语末端重量和汉语前端重量原则(金积令,1998),汉语倒装句出于语用表达的需要,更多的时候把焦点放在句首,在汉语口语中尤为常见。陆俭明(1993)指出,汉语口语中倒装句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其语句重音和表达重心均在前置部分,后移部分必须轻读,不能成为强调的对象。在这类倒装句中,前置部分总是说话者急于要传递出去的句子的新信息或者说话者意欲传递的对比焦点,所以往往是被强调的部分;后移部分大都是对前置部分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把整个句子的表达补充完整,如:
(27)我找到了他,在电影院门口。
在(27)句中“我找到了他”,是说话者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往往脱口而出,但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话者再将本该在状语中表达的次要的信息补足于后。这是带有原始状态的口语,反映出人们说话时思维活动的过程。与主谓倒装不同,倒装至句末的状语包含着新信息,是对前面部分进一步的说明补充,这在汉语口语中是非常普遍的。这就是汉语倒装句的信息追补功能。在汉语倒装句中,状语尤其是副词和介词短语做状语倒置到中心语之后,是起到信息追补的作用。又如:
(28)通知所有的教师来这里开会,下午两点。
例句(28)急于交代“通知教师开会”这件事,但说出后发现刚说过的话漏掉了重要信息“何时开会”,所以在后面作了补充。
5.焦点对比(focus-contrasting)功能
有时作者出于对比的需要,会连续使用两个倒装句,把所要凸显的两个成分并置于句首或句末,使这两个成分所承载的信息形成对比性信息。
(29)Great was the excitement in Alba Longa, and great was the alarm of the false king Amulius. All through the land close search was made for Rhea; but no sign or trace of her could be found.
在(29)中,Alba Longa的居民和非法的国王Amulius对于同样的一个消息,其反应完全不同,这里的两个倒装句将两种不同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使人感觉描述栩栩如生,接受到的信息清楚明了。
(30)A:昨天奥运会摔跤比赛你看了吗?—— B:没有,怎么了?
A:比赛结束后两个选手都哭了。——B:怎么都哭了?
A:一个赢了哭了,激动地。——B:那个呢?
A:那个输了哭了,伤心地。
例句(30)中,两个句式对称整齐的中文倒装句体现了两个选手巨大的状态反差对比,胜利者喜极而泣,失败者伤心落泪。
6.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
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则既可由前置成分体现,也可由后置成分体现。这就是说,倒装句作为一种语用重组手段,可以将句子成分前置或后置,对新旧信息编排的先后顺序进行重组和调整,从而确保语篇信息编排上下衔接、前后连贯,使语篇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31)The picture shows an engine partly cut away so that the cooling system can be seen. Around the engine cylinder is a water jacket. This jacket is an. . .
例(31)句使用倒装句将a water jacket作为新信息放在句末,为后续语句提供起始点,后续语句围绕这一话题加以展开,这就保证了语篇话题的自然连贯性。
在汉语中,倒装句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重组手段,调整了常式句的语序,与上下文形成语法、词汇或是语义上的衔接,从而达到整个语篇的连冠,如下列例句:
(32)完成这项任务需要资金与智慧。资金,周虎有;智慧,周虎没有。
例句(32)中前一句的词语“资金”“智慧”被置于句首重复,形成意义的自然过渡。倒装句是有标记的句子结构,运用有标记主位性前置可以使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意思衔接得更紧密,意思过渡更自然,语言表达更清楚有力。
从上述的英汉倒装句对比可以看出,英汉倒装句都有以上6种相同的语篇功能。其中,话题导入功能、情境设定功能和诗体中压韵功能一般通过其后置成分体现,而焦点凸显功能、焦点对比功能、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功能则通过成分的左移或右移变成前置或后置成分来实现,这些共性说明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特点的产物有着许多的相同点。同时,英汉倒装句的语篇功能也存在着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汉语倒装句还具有信息追补功能,这反映了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邹智勇.左向移位结构及其语用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2):8–10.
[2] Quirk , R. , S. Greenbaum, G. Leech , and J . Svartvi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London:Longman,1985.
[3] Birner B J .Information Status and Word Order : an Analysis of English Inversion[J] .Language,1994,70 (2):233-259.
[4]邓奇.从功能主义视角看汉语口语中的倒装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114-116.
[5]金积令.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J].外国语,1998,(1):28-35.
[6]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 Greenberg,Joseph H1Universals of Language[M]. Mass Cambridge:M. 1. T. Press,1963.
[8]Prince. E. Toward a taxonomy of given/new information [A]. Bimer,1994.
[9]徐盛桓.英语倒装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28-37.
[10]张克定.倒装句的语用理据[J].外语学刊,2002,(1) :68-721.
[11]张克定. 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