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远视·近视

2009-03-24 05:30朱立毅
中国记者 2009年2期
关键词:平视宏观经济楼市

朱立毅

一场来势汹汹并将影响深远的经济危机,对报道提出更高要求;但这也是改变报道传统思维,探索经济报道新理念和新方式的一次实战机会。

平视:用人性化的角度解读经济新闻

要吸引更广泛的受众,通常以数字和专家观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道方式显得缺乏生动性,如果在经济报道能出现活生生的“人”,将会使稿件具有亲切感,更贴近的解读方式将使受众在带着感情的阅读过程中,认清宏观经济形势,并认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在楼市普遍低迷,交易量大幅萎缩,房价出现下跌的情况下,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一系列信贷、税收政策,刺激市场交易。然而,这些政策却引起不少人的困惑:国家对楼市调控多年,刚刚出现一点效果,为什么又要干预?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政策是为了保持高房价,是为了保护房产商的利益。

在楼市新政出台过程中,许多报道也有意无意回答了这些疑问,如房地产业与包括银行、建筑、家具、家电在内的50多个行业相关,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对稳定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内容虽然从宏观层面很好地回答了我国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两者共同面临困境,以及国家出台楼市新政的背景,但是还有一些受高房价之苦的受众对这些与自己生活看似无关的“国家大事”无法理解,一些偏激观点甚至质疑:要保经济就要百姓当房奴?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新政?笔者认为,平视,用人性化角度去解读新闻事件,应该是这类社会关注度高、矛盾复杂的敏感话题的选择方向之一。

笔者去年11月在广州参加了第104届广交会报道,通过与一名年轻业务员小李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面对出口受阻、内需预期不足、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等“国家大事”时对楼市的思考。

小李在山东一家地毯厂工作,经济危机已经让他们在欧美地区的出口订单急剧下降。不仅如此,楼市低迷之后,买房的人少了,装修的、买地毯的也相应减少。小李担心,恐怕半年后,楼市的问题就会“传染”给地毯厂,那时企业能不能撑得下去还是个问题。

但是提到房地产市场,小李心情又十分复杂。看着房价飞涨,想起兜里辛辛苦苦攒起来的血汗钱,他就希望谁都不去买房,把房价砸到底。但看到房地产和自己工作的毛毯公司的关系,小李有些无奈:“我突然不知道自己是希望房地产热,还是冷。”

小李的遭遇和困惑无疑是许多年轻人的缩影,在当时市场和政策环境下,对小李这个典型的“人”的描写,应该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宏观大势与楼市的关系,理解国家新政频出背后,是“寻找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使房价处于合理区间的平衡点”的积极举措。

在特殊经济时期,更多普通受众需要理解当前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而这种对宏观经济事件平视、人性化的解读角度应该需要发掘,特别是在内需消费、煤电油运劳动保障、股市楼市等宏观经济领域的报道,这种平视角度将大有用武之地。

远视:以瞭望者的姿态前瞻经济新闻

从目前形势来看,国际经济危机还在深化,对我国的影响还在加深,我国势必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已越来越不仅仅只满足于对形势和政策的解读,以瞭望者姿态进行前瞻,应该成为经济报道的重要内容。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媒体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到扩大内需、保障民生,再到4万亿元投资对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等进行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解读性报道。

在众多报道之中,一篇针对巨额投资的评论令人耳目一新。这篇评论提出,要重视对这4万亿元投资使用的监督,一方面要严防贪污、挪用等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要警惕铺张浪费、效益低下等失职渎职行为,把这笔钱用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在此后不到一周时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便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保证管好用好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建设中贪污、挪用、挤占、私分资金的行为,要从严查处。”

在众多反映中国政府直面国际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和方向的报道中,这篇评论在国务院刚刚开始部署投资的情况下,对相关各地各部门而言无疑具有“敲警钟”意味,这种“向前看”的意识使其在众多报道中独树一帜,赢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同。

近视:以小见大的视角观察经济新闻

在许多人眼中,经济报道特别是宏观经济报道往往显得有些枯燥:数字、官员和专家的解读,顶多再加上一些企业和从业者的现状。如何将经济报道变得“有声有色”是媒体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以小见大的视角往往可以将一些看似枯燥的经济现象变得生动。

去年,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外向型制造业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一根吸管在2008》一稿,对一件毫不起眼的小商品——吸管的生产、销售、运输和市场开发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报道。

正如这篇稿件的作者曾航在文中写道:“就是这样的一根细发丝(指吸管,笔者注)上,现在也站立着变得越来越沉重的巨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海运费上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国际订单减少……在2008年,这个中国对外贸易的严冬之年,利润危机席卷东部的所有制造业,也没有放过这根最细最微贱的吸管。”报道以位于浙江义乌的全球最大吸管生产企业为蓝本,从一个小切口反映出宏观经济现状这一大主题。

文学创作中,需要把人们熟悉的事物或现象“陌生化”,增加认知和感受难度,以达到审美目的;但在新闻采写中,则应该把普通受众认为陌生的、专业的、远禽自己的宏观经济事件和现象“去陌生化”,通过透视身边的例子,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令受众切身感受到宏观经济与其密切的联系,使其对新闻的观察更为清晰。

(作者单位: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

猜你喜欢
平视宏观经济楼市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3月楼市政策扫描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平视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