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的民生表达

2009-03-24 05:30黄洪珍
中国记者 2009年2期
关键词:晚报金融危机长沙

黄洪珍

始于美国华尔街且正危及全球的金融海啸,百年一遇。这一发端于资本市场的经济危机,已波及到我国部分领域的实体经济。危机引发国内一些出口企业的不景气乃至倒闭;农民工回乡;房地产和汽车市场萎缩;人们消费心理悄然发生变化。这一系列经济现象成为新闻媒体当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搞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报道成为新闻界共同面对的一个话题。

《长沙晚报》作为地方报纸和机关报晚报,在有关金融危机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加工的深度、选题的广泛、分析的专业性上不及财经专业媒体,但《长沙晚报》充分发挥党报的权威性优势,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等会议精神,结合湖南本土的实际情况,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以“组合拳”报道模式,帮助普通百姓坚定信息、直面危机,体现出媒体社会责任感。

提振信心

与经济变化相适应,经济报道的模式也要转变过来。在金融危机面前,经济报道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报道要求,不仅要让读者知道当地经济、当地人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要将这种影响与当地人民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消除读者对未来预期的焦虑。这就决定了一段时期内要让经济报道为读者提振信心。民生,是2008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一个关键词。《长沙晚报》从“大民生”概念来理解中央经济工作的会议精神,重点关注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帮助读者树立信心。

1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程报道落脚点。

比如2009年1月8日《长沙晚报》刊发的消息《512亿元着力改善民生》的报道。原本是市委、市政府发布十大重点工程的消息,工程涉及安居、饮水、畅通、电力、生态环境治理、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福利、食品安全共10个方面,但在金融危机特殊背景下,重点工程报道侧重点体现出件件工程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同样一条新闻,落脚点不同,视角不一样,其传播效果就大相径庭。

2将利好政策作为楼市报道重头戏。

通过对这些利好政策集中报道,刺激消费,从而使楼市经济回暖。

尽管湖南相比沿海而言,外向型出口企业较少,金融危机初期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读者对金融危机的关注度仍然很高,因为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何时结束尚不明朗。尤其是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由起伏走向低迷,政府出手救市时,楼市报道重点便转向为各种利好政策出台。如:“湖南18条新政托楼市”“经适房货币补贴”“住房公积金首付二成”“房产税收新4条鼓励购房”等房产调控政策成为《长沙晚报》“广厦周刊”的报道重点。

那么,2009年楼市到底会怎么样?该选择何时买房?记者及时通过对行业专家的采访,分析了房地产市场走势:随着市场萧条及对后市的悲观,今后两年内房地产投资将会萎缩,新开工面积将会有大幅下降,因此,市场可能将会在2009年下半年表现出明显回暖形势。读者通过获取以上利好消息,形成一种认识:目前地产界的调整期正是消费者的巨大投资机会。引导消费者可以从众多楼盘中挑选高品质高成长性的产品。

3把稳健避险作为投资理财转向的报道重点。

牛市催生人们的赢利意识,熊市则唤醒人们避险意识。2008年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动荡和自然灾害,使投资理财重点转向保值保障、稳健避险。人们保险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保险保障类产品顺理成章成为当前金融消费的重要选择。2008年10月8日,《长沙晚报》通过《保险理财,弱市下的华丽转身》一文,提醒读者:保险好比“理财篮子”的底,没有这个底,再多“鸡蛋”都会掉光。并就各不同险种的配置,提醒读者投保时首先要选择意外险及附加意外医疗住院等,其次是健康险,然后是养老险,包括带有投资功能的定期寿险(分红、万能等),最后才是风险较高的投连险。

正确引导

这场危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其实远比海啸要持久。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开展经济报道,往往能体现出一个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

1消费引导

经济报道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抽象深奥、枯燥乏味,内行人看了不过瘾,普通读者又觉得看不懂。尽管金融危机是社会经济新闻,能吸引眼球,但由于危机起始于美国华尔街,对中国尤其是内陆省份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媒体如何做好引导工作至关重要。

长沙是中西部生活水平最高的三个城市之一。在许多外地人眼中,长沙是一个低收入、高消费的城市,全民娱乐,懂得生活。其实,长沙人消费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拼命攒钱以备不时之需,另一部分人却在拼命消费,哪怕之后口袋空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08年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闭幕不久,《长沙晚报》便组织了一期话题式评论的“你说话吧”,并在《长沙晚报》所属星辰在线网站同步直播——“金融危机下的年底,你敢花钱吗?”利用网络和手机搭建公众参与表达的平台,引导市民树立正确消费观。并提前3天进行话题预告:年终奖马上要发了,商家打折活动又这么多,你会不会敞开钱袋子放肆消费?如果要消费,你倾向于买哪些商品?你对拉动内需,繁荣长沙消费市场有何意见和建议?你认为在满足市民消费需求方面,政府、商家可以有哪些作为?《你说话吧》请你说话。

在这期话题讨论中,形成三派观点。A派观点——钱是用来花的,消费的黄金季节已来临;B派观点——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还是要居安思危,理性消费;c派观点——如果能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是最好不过。

通过话友的充分讨论,金融危机下的年底,你敢花钱吗?观点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2理财引导

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报道既要注意传递反映金融危机这一经济现象的微观性信息,也要注意传递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向、走势和预测的信息。这样,经济报道才能有利于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尤其是2008年,股市由牛转熊,大部分证券投资者付出昂贵的“学费”。有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有94%的股民亏损,其中亏损50%以上的占比高达82%,这让投资者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

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挑选理财产品以及选择理财银行呢?2009年1月11日,《长沙晚报》携手浦发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2009年理财策略报告会”。通过这场报告会,引导市民如何选理财机构,如何选理财师。而且,《长沙晚报》还把星城几大金融与证券专家集聚在一起,成立由26名专家组成,其中2名顾问、24名专家成员组成的

“赢行家”投资理财专家团。

2008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年到头算下来,理财没赚到几个钱:炒股赔了不少,理财基本停滞,没有买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由于降息,存款利息都缩水了。那么,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究竟如何为全年投资理财盘点?谁来为个人及家庭做个“年终决算”?2008年12月31目,《长沙晚报》组织记者采写了“年终盘点是养成理财习惯必修课”的报道,并请该报“赢行家”理财团,通过理财好习惯来总结过往、提示将来的理财生活。

3就业引导

在这场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报道中,《长沙晚报》除传递涉及有关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及金融理财方面的信息外,还对劳务、人才市场进行重点关注。

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7万家左右中小企业倒闭。以珠三角为例,仅2008年10月上旬,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企业倒闭或裁员,由此引发大量湘籍农民工返乡。据湖南省劳动部门统计,其中沿海一带大约有280万农民工回流。那么,他们在外的生存状态如何?回来后打算干什么?农民工回乡走的是什么路线图?他们从哪里回来?又为什么回来?

为此,《长沙晚报》组织记者走近农民工,开展面对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五成返乡农民工从珠三角返回,建筑工人及工厂生产工人占56%,近七成是因为企业倒闭、停产返乡,近四成返乡农民工希望通过培训充电而掌握一技之长,六成农民工盼望政府能为他们找工作、学习技术提供帮助。随后,该报策划推出“280万农民工回乡干什么”的系列报道。

报道始终表现出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关心,并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能迅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生活困难的失业农民工安排好生产和生活,为返乡农民工开辟一片新天地,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80万农民工回乡干什么”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正因为对280万湘籍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报道,推动了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一个政策、一个工程和四项计划”共6大保就业措施,正确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湖南省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全面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和分布,掌握他们的技能需求、就业意愿、创业计划等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根据返乡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联系帮扶。把解决农民工“返乡潮”问题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紧要实事来抓办,开展“十万党员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返乡农民工得到实惠,得到就业再就业的发展机会。

4创业引导

经济报道很容易见物不见人,见财富不见人情。实际上,很多读者阅读经济报道时,最希望了解企业家、职业经理、打工者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成功经验或者借鉴其失败教训。

为确保因企业倒闭、裁员造成失业困难的农民工返乡后尽快实现再就业,《长沙晚报》除联合长沙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工再就业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外,还开设一个“创业富民在长沙”专栏,连续推出长沙各行各业中小企业主的创业故事,既关注这些企业主的发展现状,又关注他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他们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挖到的,又是如何奋斗起家的。这些对普通市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是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夜班编辑中心主编)

猜你喜欢
晚报金融危机长沙
长沙之旅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我眼中的长沙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