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王子剑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转轨,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合理、及时的偿付养老金隐性债务,直接关系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测算及偿付手段的总结与述评,力图为解决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养老金隐性债务(IPD) 规模测算 偿付手段
为了应对老龄化危机,我国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转向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采取了“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计发方法。但新制度实施前,已经退休人员并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在职人员同样没有账户的实积累,由此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The implicit pension debt,简称IPD)。由于我国没有筹集专门的资金来偿还养老金债务,长此以往将难以抵御人口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巨大养老金支付压力。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偿还这笔隐性债务就被提上了日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手段的总结与评述,力图为解决我国IPD问题提出新思路。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测算方法概述
1996年,世界银行按照隐性养老金债务应在养老金支付额的20-30倍范围内的国际经验,由我国1994年养老金支付额大约占当年GDP的2.3%推判出,1994年我国隐性养老金债务应占当年GDP(43798.8亿元)的46%-69%,即20147-30221亿元。然后,该报告在三支柱框架下,通过对我国1995-2050年的人口、劳动力、工资增长和GDP等指标的预测,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模拟测算,得出我国隐性养老金债务规模为19176亿元,其中,“老人”的隐性债务为6813亿元,“中人”的隐性债务为12363亿元。 宋晓梧(2001)以1997年全国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评估时点,假定工资平均增长率未来5年内为5%,6-10年为4%,10年以后为3%,养老金平均增长率为工资增长率的6% ,替代率平均每年降低0.66%,平均赡养率为3.25∶1等,按照不同的缴费率(16%、20%和24%)和退休年龄变动的不同情况(是否考虑提前退休),分5种方案和3种投资回报率(4%、6%、8%)对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进行测算,得到15种不同的债务规模,从18301亿元到108260亿元不等。
房海燕(1998)采用了给付配置精算成本法来估算1997年我国IPD的规模。第一步,计算已离退休者的精算债务现值总量。第二步,计算“中人”的养老金精算债务。将养老金权利现值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权利现值,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接着分别测算两部分规模大小,并相加。第三步,计算IPD规模,即前两部分现值之和减去已经积累的基金滚存额。将已离退休者的精算债务现值12345亿元与“中人”的精算债务现值6094亿元合计,得到基本养老保险总的精算债务为18439亿元。同期,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为441.2亿元,两者相抵减,便测算出了1997年我国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规模,为17998亿元。
何平(2002)在对测算时限内人均工资增长率、利率、新退休人员替代率进行预测假定的条件下,根据“老人”、“中人”、“新人”三种分类,按年度、按男女实际不同工作年限和平均余命、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进行了精算。其精算结果是:隐含债务总额=“中人”过渡性养老金+“中人”个人账户补偿+“新人”个人账户补偿+“老人”现收现付=28753.34(亿元)。
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手段相关研究
关于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手段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开源、节流和增值。
(一)拓宽养老金来源渠道
划拨国有资产。隐性养老金债务的融资完全可以通过转移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形式,将这些资产转移到中央级操作的养老保险基金中去(Pieter Bottelier,2001)。具体来讲,应从国有资产中划出一部分归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持有,企业发生兼并或破产拍卖时,社会保险部门将该企业老职工的历史隐性债务进行评估,所欠的社会保险费有权从中优先受偿。
发放养老债券。智利是养老保险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智利政府对老制度中参加工作并转入新制度中的职工采取国家认可债券的形式,确认每个职工在老制度中的养老金债务(Arenas de Mesa,2004)。政府担保对认可债务进行指数化调整,并保证每年4.6%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在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兑现认可债券用于防老(Bravo J.H.,2001)。
征税。增加税收可以减少居民在转轨时期的总消费,从而增加经济的总储蓄与总资本(Lawrence Thompson,2003)。但是应该通过调整优化税源、税负结构来达到提高税收总量的目的(陈志云,2001)。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社会养老保险费改为社会养老保险税,加大征缴力度;其次,将个人所得税纳入养老基金的专项来源;再次,开征遗产税,并把房地产占用税纳入养老基金的专项来源(姜永宏,2006)。
(二)削减养老金支出以控制IPD规模
推迟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的延长可以同时起到基金增收减支的两种功效。据测算,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龄提高到60岁,债务将缩减18%,提高到63岁时,IPD债务缩减40%。同时,在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姜永宏,2006)。
合理确定养老金替代率。合适的替代水平可以确保退休者收入与退休前收入或在职者收入的均衡(张盈华,2007)。而关键是要确定工资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的指标参照系。第一,要确定最低的养老金标准是计算工资替代率的出发点。第二,要使养老金平均水平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是计算我国养老金工资替代率适度水平的基础。第三,养老金发放的平均水平,不应超过“中等偏上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王永康,2004)。
(三)余量资金投资增值
在巨大隐性债务压力下,要使养老保险体制具有可持续性,必须有相应的投资机制来保证养老基金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投资渠道的选择。Watson(1994)指出,由于在不同的养老保险计划下的风险分布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投资组合策略,所以投资渠道应该做到多元化。在具体投资市场的选择上,有人主张投资于国内市场,因为作为代表全国劳动者利益的社保基金,别无选择的要投入到中国而非外国的上市公司(陈志武,2005)。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将目前完全是“风险投资基金”性质的“全国社保基金”改造成为“储备基金”,完全离开国内资本市场走向海外市场(葛延风,2003)。
投资风险的防范。增值要以保值为前提,要以获取平均水准的资金利润率为目标。投资策略应当分散化、多样化,基金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向持股机构的董事会报告投资计划和财务报表,审计部门也应对此进行审计监督,国家也应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以保障职工的利益(周小川,王林,1999)。李绍光(1998)认为还必须通过建立最低收益担保制度来控制养老基金收益风险。他认为在基金会理事会(或董事会)中,应当有投保人的代表加入。
投资主体及管理方式的选择。Romano(1995)认为,公共养老金理事会比私人养老金理事会为养老基金的努力程度差,绩效也差些。Clark(2000)发现公共养老金理事会的投资决策保守,公共养老金的管理是重安全过多而不是重获取好的回报,是为了完成义务而不是追求收益。但David Hess(2003)却发现公共养老金理事会并没有滥用养老金基金去参加股东行动,经验研究未能支持公共养老金理事会对基金绩效有负的影响,而由养老金计划参与人选出的受托人对绩效有正的影响 。
简要述评
(一)我国IPD规模测算方法述评
IPD规模测算是研究分析偿付机制的前提,但至今官方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测算方法,由不同机构、部门和个人提交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我国IPD规模测算方法的概述,将测算方法进行汇总(见表1)。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从测算过程看,各研究者测算基点、测算范围、假设条件和依据的资料不同。从测算结果看,IPD规模的差异也是比较大,从18301亿元至108260亿元不等。
(二)我国现有IPD偿付手段述评
关于我国IPD偿付手段的研究,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基本上都没有被付诸于实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理论还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则在于政府对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未能充分了解其危害性。截至目前,我国还尚未有统一的IPD规模测算方法,也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债务偿付机制。
当前,我国对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偿付,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投资增值填补漏洞及新债还旧债的方式。200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正式建立,并设立了基金理事会,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积累。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借鉴智利、美国等养老改革较成功国家的经验,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机制。
结论
IPD的偿还是养老保险制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和代际负担沉重的特点,使得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模式的转轨已成为必然。在制度转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隐性债务。如何度量与偿还这些隐性债务,决定了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持续稳定发展。
IPD规模的测算是建立偿付机制的前提。我国当前到底有多少隐性债务需要偿还?这个数字必须做到精确与客观,因为不同的债务规模会产生不同的偿债机制。如果IPD规模大小不能被准确的测算出,那么所谓的偿付手段就都失去了意义。
综合采用各种偿债手段来解决IPD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投资增值来解决债务的缺口,但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次贷危机的影响,投资利润率大幅度下滑,因此必须寻求其它可行的偿债手段。国外经验表明,单独采用任何一种方案,都难以很好的解决IPD问题。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必须在客观、全面分析现有偿债机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而不能简单的把国外的一套模型和方法拿来照搬。
参考文献:
1.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房海燕.对我国隐性公共养老金债务的测算[J].统计研究,1998(4)
3.何平.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报告[J].社会保障制度,2001(3)
4.阿雷纳斯一德梅萨等著,杨燕绥等译.退休金计划—退休金、利润分享和其它延期支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