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立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了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本册教材第六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这为后面选修课“生物技术与实践”的学习也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这节内容在高中阶段生物科学习中有着重要低位。
由于当时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通过问题探讨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2个经典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最后,教材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有些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没有DNA,其中的RNA就是它的遗传物质,进一步归纳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笔者认为,正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还应注意弄清一些问题。
19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如何?到底哪种成分才是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由于染色体不是单一物质组成,因而,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相当激烈。随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进行,使人们普遍接受DNA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的特点是: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在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中,一批批科学家前赴后继,作出巨大贡献,他们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球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并分离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S型肺炎双球菌。据此,他得到: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促进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及其同伴将组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已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并创造性地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加入,发现只有加入DNA才能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他们首次提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说法。
让人们普遍接受“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结论的科学家是赫尔希和蔡斯,在于他们找到一种特殊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2噬菌体(蛋白质与DNA可以有效分离),并借助于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噬菌体侵入到细菌的成分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为什么只能用35S和32P这2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不能用14C和18O?如何标记?标记2种物质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进行噬菌体中侵入到细菌体内的是DNA还是蛋白质,因而标记元素应该是蛋白质或DNA特有的。14C和18O两种物质均含有,不具有特异性,因而不可以;而DNA含P,蛋白质含S,P、S是它们各自特有的元素,因而可以用35S和32P这2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由于噬菌体等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单独进行,其生命活动及物质合成必须依赖于活的宿主细胞。因此利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应先利用同位素标记其宿主细胞,然后以噬菌体病毒侵染已被标记的细菌,使形成的噬菌体含有被标记的元素。
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里应注意3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生物而言,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还可能是RNA或蛋白质;二是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三是绝大多数生物含有DNA。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