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侠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和挑战也不断加剧。但归纳起来,其根本还是“人”的竞争,即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人才的多寡、教育的成败。那么,中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状况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提高人口素质,使其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从而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人口素质”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 “人口素质”内涵和外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学复兴以来众多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依然见仁见智,未有定论。
对人口质量较早给出定义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他在著名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定义如下:“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认为,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涉及人口性别年龄构成、职业构成、人群健康、国家政策、社会关系、教育水平等诸方面因素。人口的思想素质指人们的社会心理、传统习俗、民族自尊心、献身精神、使命感等,可从社会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中体现出来。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一般指标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文化水平构成、文盲率、科研率、科研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技工的技术等级构成、社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创造性能力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还较高,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出生约1500万新生儿,其中严重出生缺陷占1.3%。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单基因病占5%~7%,多基因病占15%~20%,染色体病占0.5%~1%。
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万~1800万人。我国人群中没有遗传病的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据估计,平均每个人携带有5~6个有害基因,并且会按一定的方式向代传递。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许多化学物品不断投入我们生活环境中,其中有部分可诱发基因突变,通过突变增加了我们的遗传负荷。综上所述,我国迫切需要推行优生学知识,以提高人口素质。
值得欣慰的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已有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增长了45%。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着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定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首先,要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取胜,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其次,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更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因此,科教兴国,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必须先投资于民,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根本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此,从幼儿到老年、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物质基础到家庭社会环境,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付出努力。同时还应做到,凡是对提高人口素质有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坚持,凡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妨碍人口素质提高的东西都要坚决抵制,这样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才能使提高人口素质早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