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书
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几何形体是人们用来衡量物体形状的一种标准形式,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几何形体的教学,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各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几何形体的学习不仅能使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促进其知觉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且能逐步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激发其创造力打好基础。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1. 了解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形象性,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把几何体与他所熟悉的实物混淆在一起。例如把圆形说成是球、玻璃弹子等,把椭圆形说成是鸡蛋、鸭蛋。幼儿常常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混淆在一起,如认为砖块就是“长方形”、皮球就是“圆形”等。幼儿容易发现和掌握几何形体或实物的主要外形特征,但难以掌握各种形体的定义。幼儿认识几何形体虽然与几何形体本身的简单或复杂有关,但重要的是与他们生活经验有直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物体及与之相似的形体,就较易认识。如圆形(圆镜、硬币、球等),正方形(手绢、方图书等),而对生活中接触感知较少的,则较难认识,如椭圆形、菱形等。
根据幼儿的认识特征,3~4岁的幼儿,宜教简单的平面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使之学会正确叫出这几种图形的名称并感知其特点(如知道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有四个一样大小的角)。4~5岁的幼儿以较常见的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为主,使之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了解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和异同。
2. 教幼儿观察和比较各种几何形体的异同,训练其扩散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应当让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实物的形状,以获得最初的直观印象,然后再进一步认识与实物形状相同的几何形状。例如教幼儿认识正方体。先让幼儿观察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手绢、方桌面、方积木等实物,引导幼儿找其共同点:都是由四条一样长的边和四个一样大小的角组成的,然后再看彩图上的正方形也是由四条一样长的边,四个一样大小的角组成的图形,告诉他们这种图形就是正方形,正方形具有以上两个特点。
在幼儿认识了几何形体后,可以教他们将圆形与椭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圆形和圆柱体等进行比较,找出二者间的异同。还可以结合几何图形的特点,让幼儿展开想象,诸如利用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等)可以做些什么?水壶为什么不能做成球体形状等问题,以训练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
3.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性练习
3.1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长短不等的小棒,在幼儿有兴趣时,启发他动脑筋拼各种几何图形,比较谁拼得对,拼得多。
3.2 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有内容、情节的画面,引导幼儿看看画中的物体形象是由那些几何图形拼成的,数一数每种几何图形有几个,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实践证明,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脑筋思索,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收稿日期: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