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忠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院(系)党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院(系)党组织必须深刻认识面临情势的重大变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精心捕捉新形势下院(系)党的工作着力点,准确把握院(系)工作性质和对象的特殊性,努力提高党的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推进大学院(系)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深刻认识院(系)党的工作面临情势的重大变化,增强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经历了30年的改革与发展,今天的中国高度开放,并正逐步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需求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人口自由流动性加大;信息传播正走向以传统形式和互联网、手机、卫星电视等现代多种形式共处的立体化,整个社会日益走向透明化、民主化。
在这样新的世情、国情中大学之形态也发生变化,从过去与外界相对封闭而逐渐走向与社会互动发展,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同时,大学在与社会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往来日益频繁和深入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应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保持自己应有的定位的重要性,学会了在坚持大学之为大学应有的精神的同时有机地融入社会,逐步建立并保持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由此,今天的大学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内在的文化氛围等等都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按校院(系)二级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方向,逐步探索新的内部管理模式,院(系)自主作为的空间日益增大;人事制度打破了传统单一死板的用人制度和国家工资体系,逐步实现了国家岗位聘用与校内的岗位聘任,薪酬分配形式的多种多样;人员结构逐步实现了新老更替,具有国际背景的中青年教师日益增加,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出生的学生日益成为主体,而且留学生比例在大幅度上升;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体系中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日新月异;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逐步建立校园管理和学生生活管理的新体制和机制;校园文化建设非常活跃,社团五花八门,校内外互相参与的活动丰富多彩,多种风格包容并存。
面对时代的发展、国情的变化和大学自身的变革,只有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思想观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院(系)党建才能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党组织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在院(系)科学发展中发挥坚强有力的作用。
二、精心捕捉院(系)党的工作着力点,努力发挥党组织应有的重要作用
院(系)是大学的基本组织。院(系)党的工作是体现大学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支撑和先进性的基础。应按照“围绕中心抓党的工作、抓好党的工作推进中心工作”的思路,精心捕捉党的工作着力点,保证院(系)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和党的先进性得以充分体现,防止出现党的工作无所作为或党的工作完全代替行政工作的两个极端现象。
第一,最关键性工作:着力在建设团结和谐、开拓务实、勤政廉洁、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方面下功夫。要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班子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在班子中要经常、及时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沟通,既提高认识和能力,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促进相互团结,相互配合。书记更要及时掌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心理动态,多主动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
第二,最基础性工作: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在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保持党员先进性,促进师德师风学风建设方面下功夫。要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首先是要规范、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防止其随意化、娱乐化,甚至消失化。要认真开好有关党员会议和专题组织生活会,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的重要工作抓手。其次,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巧妙地开展经常性教育。要教育师生坚持、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各种合适的场合、适当的方式来教育教师潜心学问、乐于教书育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勤奋学习、锤炼品格、磨练意志、锻炼能力。
第三,最基本性工作:着力在营造一个有凝聚力的温馨和谐、积极向上富有正气的学院氛围方面下功夫。要拓宽听取师生员工信息渠道,不回避矛盾、不积累矛盾,主动及时沟通和协调。注重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积极做好关心、服务工作。努力在党政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教辅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教职工之间、党内与党外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精诚合作的富有正气和向心力的和谐氛围。要善于抓住有关重大活动的契机,来营造校内外良好的发展环境,积聚人气,振奋精神,凝聚人心。要加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院务公开、党务公开,提高公信力,特别是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统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有效运行管理的体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会(相关委员会)、党政联席会相互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决策、处理各项工作中,尽可能体现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
第四,最根本性工作:着力在推进改革和发展,支持院长(系主任)在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方面下功夫。院(系)党的工作必须要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掌握院(系)办学规律,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各项规划论证、重大或重要工作事项的决定,要善于与行政沟通协调,积极支持院长(系主任)在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做到党政相互支撑、相互补台,共同形成建设院(系)的合力。
三、准确把握院(系)工作性质和对象的特殊性,努力提高党的工作的有效性
院(系)党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大学精神和文化。大学是一个学术的殿堂,体现的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造的激情、求是的态度的精神灵魂。这种大学精神在各个大学中具体演化为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渗透、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风格和师生的风格上。第二,院(系)传统和氛围。不同的传统和氛围,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会有效。第三,院(系)学科特点。学科不同,其特点不同,师生的学习、工作方式就不同,甚至思维方式也不同,表现出人的风格、行为习惯、话语系统等都有所不同。第四,院(系)师生的特点。大学师生不仅来源多样化、个体差异性明显,而且思想活跃、追求人格独立,民主意识和批判精神强。第五,院(系)工作的基层性特性。院(系)党组织是校党委工作的延伸和支撑,既面对上级党的各个部门,又面对广大师生员工,“上面一根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善于把上级的精神化作院(系)自己的内容和方法,甚至把很多党的政治语言也要转化为各个院(系)师生习惯的话语。
在准确把握以上五个因素的基础上,院(系)党组织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院(系)党组织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各项工作中应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这是院(系)党组织直接面向师生的基层工作性质决定的,更是师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自尊心的特性决定的。在工作形式上需突出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和服务。第二,支配与引导的关系。大学院(系)不同于党政机关、也不同于企业,党组织更应该从支配型思维向引导型思维转变。师生是有个性、有思想的群体,强调的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党组织不宜采取简单命令式、支配式的工作方法,更需要的是调动师生积极性,采取师生易接受的形式来引导师生树立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顺势利导,推进工作。第三,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大学师生善于从自己专业角度谈问题,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和自己的判断力,喜欢发表自己的主张看法。灌输性教育与自我教育比较起来,自我教育更为有效,可以多采用师生启发性引导性发言后的座谈学习讨论会,激发师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开展自我教育。第四,群体性工作与个体性工作的关系。大学师生,尤其是教师富有个性和独立性等方面的特点,再加上教师除上课以外,上班不具有统一作息时间,平时的个别谈心、沟通等个体性的工作方式更显突出重要,当然必要的召开会议等群体性工作也是必需的,而且安排合理、设计恰当的活动、会议等群体性工作也会起到非常有效的激励人心、凝聚人心、教育师生的效果。
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