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性小诗,从整首诗的内容看,它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但我们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其内涵很是深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观书有感》初一读来,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半亩方塘,一泓池水,水光清澄,波平如镜,没有一丝涟漪;红日、白云倒映其中,美不胜收,天上云卷云舒,日升月落。一位诗人在方塘边静坐深思:方塘的水为何长年这么清,这么深?也许此时诗人在方塘边小径上徘徊,当他看到方塘的水的源头处有一条小溪,顺着小溪,眼光再沿小溪上溯,发现远远的溪流也许来自一座山,也许来自一道瀑布,站在方塘边也许还能听到瀑布的一点响声。此时作者也许心中有一个惊喜:方塘之水之所以这么清,这么深,原来是有源头活水来啊!
但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一美景竟然和读书的感受极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塘边的朱熹,捋着长髯,手中拿着一本书,忽有所悟:一页书,一卷书,不就是半亩方塘吗?打开书本,面对的就像半亩方塘;阅读书的内容,简直就是池中的天光云影。那么,读书为何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呢?荀子《劝学》上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时常的不读书就会言之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人时常的读书,就会与古今哲人交流,人生的境界,自身的觉悟就会日有所进。书上的知识就是源头活水,滋润着自己干涸的心田,使自己的内心就像半亩方塘一样澄澈清明。会心的朱子顿悟后挥毫写下了这首小诗。老实说读这首诗,使我想到了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情形,而这首诗就是朱子的读书悟道。是因为有长期读书积累的丰富知识。举例说吧:红学家们读《红楼梦》,那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来读,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今天我读这首诗,一方面使我领略了朱子的读书之乐,读书境界:书光悦人性,理趣空人心;一方面使我仿佛置身于青岛崂山龙潭的潭边,潭水清而深。上有龙潭瀑布的水长年注入,下有龙潭水库大坝的阻拦,不过不是完全的阻拦,而是多余的水可从大坝上流过。这样进出收支平衡,潭中的水四季总量不变,可谓流水不腐,否则光有源头的水进,没有水出,最终就会像“死海”一样没有生机。一个人光读书,不进行知识的思考梳理,不断的扬弃一些浅见陋识,就会成为一个书橱式的书呆子,只有多读多思,继承一些,扬弃一些,方能步入读书的圣境,成为一个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人。当年的朱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书海中的弄潮儿,令我们后人仰视。
中国古代还有很多的劝学诗,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金缕衣》),这些诗句勉励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每个人对这些诗句都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思想深处的惰性,升华我们的人生境界,世间才能少一些排挤和纷争,多一份宁静和温存,每个人才能做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朱素英,山东万杰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