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光余 朱东海
摘要阐述了海口市电子农务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海口市电子农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农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海南海口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51-0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党中央、各级政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工作。海口市政府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和大胆地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电子农务。
1电子农务的定义
电子农务是海口市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它于2005年开始在海口市秀英区试点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07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电子农务主要包括3个部分,即电子农民、电子农业和电子农村。
1.1电子农民
指要重点培养一批信息化的农民,让拿锄头的农民也会点鼠标,让这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接现代社会,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向其他乡亲传递技术和信息,并成为新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中坚力量。电子农民要体现信息化、信用化、组织化、科技化。
1.2电子农业
指在农业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其他配套体系上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与全球的大市场同步对接,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农产品包装和推销中逐步实现品牌化、国际化,并且有效降低或避免市场风险。归纳起来就是要“一化带动四化”——用信息化带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1.3电子农村
指建设信息化的农村、科技贡献比较高的农村、学习型的农村、信息被快速发布和传播利用的农村。目前电子农村主要通过建设“科技示范村”来实现,要达到科技示范村的“十个一”标准。
电子农务的发展宗旨:利用信息化促进三农工作的现代化,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以农民为主体;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重要内容;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以科技示范村为载体;以种养大户为示范拉动者;以农民专业协会组织作为重要纽带和桥梁;以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为抓手,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海口市电子农务的建设现状
2.1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1)目前已在23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服务站,有1处固定场所、1套信息设备、1名信息员、1套管理制度、1套效果评估办法,并且均设有技术咨询区、学习培训区和农资经营区,服务功能有了较大提升。海口市还在条件较好的村设立电子农务服务点,给每个服务点配备电话、电脑等设备,不断扩大农业科技服务向农村进一步延伸。
(2)通过开展培训班、座谈会、阶段性考核等措施,培育了一批懂技术、肯奉献的信息员队伍,他们分布于每个服务站、服务点,负责本地农产品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等。海口市还非常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几乎每月都会邀请农技站工作人员以及外界专家开展培训,甚至还有深入田间地头的实地指导,培养了一批“既能扛锄头,又能点鼠标”的农民,被形象地称之为电子农民。
2.2信息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1)先后建立了电子农务网、海南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等数十家涉农网站,开通了电子农务地理信息系统、会议视频系统、技能培训系统,完善了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料市场、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等,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质量。
(2)开通了“海口市农技110”服务专线,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汇聚农产品供求交易、农村教育、农业科技、政策法规等大量实用信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3农业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
电子农务工程利用电脑网络、服务热线、信息短信、建立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开展“大比拼活动”等多种渠道推动农村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口市进行的“大比拼活动”形式新颖,深受农民群众喜爱。仅2009年至今,已经举办了“蜂蜜大比拼”、“樱桃谷鸭大比拼”等数10次活动,有力的树立和推广了农产品品牌,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永兴荔枝大比拼”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荔枝的价格由2006年的7元/kg增长到如今的18元/kg,仅此一项,永兴镇平均每年增收千余万元。
3电子农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匮乏,农民积极性有待提高
目前海口市只有城镇及附近3km范围内有宽带网线,离城镇3km以外的村庄尚未安装宽带网线,这些村庄的农民即使有电脑也无法上网。而且由于农民本身收入就不高,加上受知识和观念的限制,在没有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真正实惠时,是不会主动上网的。在此情况下,若要求他们按照城市居民同样的标准偿付信息费用(如宽带费等),则因成本较高,而获得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化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举步维艰。
3.2缺乏对农村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农业生产具有高风险性,产前、产中、产后都有大量的信息需求,而当前给农民提供的信息转载重复率高,未能与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嫁接和整合,体现不出农业的地域性;信息内容大而空泛,宏观性、综合性信息多,准确可靠的供求信息、市场行情等指导性信息少;由于农村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一的标准,往往使得农民所发布的信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要求的信息存在差异,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3.3缺乏统一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
由于海口市电子农务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自上而下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没有基层网站的支撑,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收集、发送和传播,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多角度、全方位、本地化的涉农数据库还极少,特别是能够体现农村特色的数据库建设尚未起步。
4加快电子农务发展的对策
4.1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1)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各级政府要将电子农务建设明确为“一把手”工程,即市、镇级各部门要全部由“一把手”抓电子农务建设工作,并制订和完善扶持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电子农务的发展。二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即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不断加大电子农务理论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2)培养农民信息观念,全面提升农民信息素质。政府部门要想让农民参与到电子农务建设中来,除了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积极引导、宣传和帮助,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观念。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推进电子农务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加强电子农务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和实践2个层面真正重视电子农务建设工作。
4.2信息服务要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由于农业的分散性,需要一个整合的统一平台来实现个体的服务,降低全部的成本,突出体现“整合”2个字,即实现信息平台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信息终端的整合,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之路。具体做法是:一是搭建一个大平台。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信息中心平台,各区、镇不再建立物理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二是修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覆盖全市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3G无线通信为辅的数字化、高速率的通信网,实现“数字海口”、“无线海口”。三是共建一个涉农数据库。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多角度的涉农数据库,全市共享一个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4.3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现代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1)加强电子农务主体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推动作用。电子农务的建设要从主体建设抓起,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电子农务的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信息企业等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发挥其辐射及带动作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大力启动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从源头上促进电子农务的发展。
(2)探索农民、政府、企业各方面利益兼顾、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以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农技推广新体系是电子农务发展的根本出路。具体做法:在坚持对农民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的前提下,用物流所形成的利润反哺科技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从而使农村科技信息的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使信息流和物流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5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发展证明,海口市电子农务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农村信息化推进模式,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6参考文献
[1] 薛亮,方瑜.农业信息化[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
[2] 何立颖,宋立云.“小”宁夏的“大”作为[J].通信企业管理,2008(12):16-19.
[3] 李习文,梁春阳.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存在的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8(12):64-66.
[4] 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10(8):46-48.
[5] 李道亮.2008年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 张广胜.影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6):64-66.
[7] 赵国洪.电子农务与农村电子政务的概念辨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0-232.
[8] 赵丽.发展电子农务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新东方,2008(7):22-24.
[9] 周明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电子农务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16-120.
[10] 张勤,柏桦.电子农务:建设新农村的利刃[J].新疆农垦经济,2007(7):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