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道
摘要介绍了稻头薯间作秋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与地块选择、科学间作与精细做畦、适时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大豆;间作;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31;S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33-02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稻头薯(在早稻收割后的田地上种的甘薯)的常年种植面积为270hm2,占甘薯种植总面积的1/4。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制约,清种甘薯一般鲜薯产量为26.25t/hm2左右,产值为1.05万元/hm2;甘薯套种秋大豆模式下(即每间隔8株薯苗套1穴秋大豆),由于秋大豆生长旺盛,影响甘薯产量,一般鲜薯产量仅为18.75t/hm2左右,秋大豆产量为975kg/hm2,产值约为12 375元/hm2。在生产实践中,笔者进行了稻头薯间作秋大豆栽培种植模式试验,收获薯鲜产量为29.25t/hm2(品种金山57),秋大豆产量为1 350kg/hm2,产值达18 450元/hm2,比清种甘薯和甘薯套种秋大豆分别增收43.0%和36.6%。近4年来建立栽培示范片共计32hm2,且推广种植面积达6 600hm2,创社会效益340多万元。现将稻头薯间作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具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与地块选择
甘薯选用金山57、福薯26、福薯9号等高产优质品种的薯块育苗。薯苗要选用无病、节间3.3cm的6叶包心壮苗。剪苗要在晨露干后或午后进行,利于伤口愈合且薯苗乳汁浓、养分多,有利于还苗发根。秋大豆选用种皮光滑、颗粒饱满的绿皮大粒品种,播种前用筛晒种2h,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出苗的整齐度。选择前茬早稻田、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土壤质地偏沙的田块作为种植地块。
2科学间作与精细做畦
在早稻收割前5~7d,把水排干,使水稻收割后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以便在翻犁中操作轻松,犁出的土块易散而松。四周贴田埂15cm处,作秋大豆环埂单株种植。后犁宽85cm的带沟畦2畦为薯畦;犁50cm的带沟秋大豆畦1畦;再之薯畦2畦,秋大豆1畦,依序进行。该间作模式使不同作物间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而互不侵犯、正常生长,从而获得高产。甘薯6犁成畦,先从畦中心外翻2犁;次之内翻2畦,施下包心肥,后再向内翻2犁,即成畦。人工做畦,先把畦表面土块打碎打细,再把落在沟底的土扒向畦顶,成30cm的高畦,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甘薯茎蔓均匀分布,减少因茎蔓重叠而导致部分叶片枯黄,且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能力。做畦后,通过晒白2d,薯苗即可插植。秋大豆做畦,先把畦面的稻头锄平,然后施基肥于畦面上,再结合深沟把土扒上畦面并整平即可。
3适时播种
最佳播插期需在7月20日前。甘薯苗插植密度为6万苗/hm2,株距为20~22cm。插植方式推广包叶扦插,因为稻头薯扦插期间气候炎热,苗叶水分蒸发量大,苗插后缓苗慢。故提倡包叶扦插法,即在扦插时把薯苗顶端留3叶包心,把下端的叶片同时插入土中,以叶代根,供给保留土面叶片的水分需求;加上浇水,一般3d就可还苗。扦插后保苗水,推广人工浇水。水灌浇苗致使畦心土壤板结,通风透气性差,而造成甘薯减产,不宜采用。秋大豆畦种2行,株行距为25cm×40cm,每穴放种3~4粒,深度3~5cm。播种后及时灌好出苗水,水灌标准为畦面出现1/3湿土为宜。
4科学施肥
4.1甘薯
根据甘薯高产栽培要求对氮、磷、钾配比按1∶0.3∶1.5原则分配。基施土杂粪3t/hm2,碳酸氢铵225kg/hm2,再用土沙7.5t/hm2盖肥;点头肥于插后10d内,结合中耕除草晒白,施尿素37.5kg/hm2或水肥3t/hm2,促进薯苗早生快发。薯苗插后25~30d,结合施夹边肥晒白,一边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0kg/hm2;另一边施尿素75kg/hm2加硫酸钾75kg/hm2,可促进甘薯地上部快速伸长,力争在白露前封行。在霜降前,追施裂缝肥,施尿素37.5kg/hm2加硫酸钾112.5kg/hm2,可促进薯块迅速膨大,增加大薯个数,为高产奠下良好基础。甘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力减弱,采用根外追肥,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对甘薯增产有一定的作用。选择在收获期前45d左右无风的下午进行追肥,用尿素7.5kg/hm2加磷酸二氢钾2.25g/hm2对水1 125kg喷施叶面,连喷2~3次,每次间隔7d。
4.2秋大豆
基施钙镁磷肥750kg/hm2;苗期结合中耕除草,施水肥1.5t/hm2加尿素37.5kg/hm2进行穴施,可促进根系发达和根瘤菌快速形成;鼓粒期进行根外追肥,用加拿大龙灯集团产的都能壮叶面全营养剂1.5L/hm2对水900kg于无风下午叶面喷雾,隔5~7d喷1次,连喷2~3次,其增产效果显著。
5田间管理
旱灌水、涝排渍。在做畦时,应开好四周排水沟,要求比畦底深10cm,做到雨中沟无水,雨停沟底干。灌水原则:当土壤相对湿度低于70%时,应及时灌水,每次灌水要求灌至畦下部1/3处为宜,确保畦上部1/3疏松,可增加畦心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
6病虫害防治
防治斜纹夜蛾,用10%吡虫啉600g/hm2加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酸盐乳剂300mL/hm2对水900kg;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用20%盐酸吗啉双胍·乙铜900mL/hm2对水900kg;防治甘薯茎螟、亥麦蛾、旋花天蛾等害虫,用5%甲维盐乳剂300mL/hm2加90%敌百虫晶1.5kg/hm2对水900kg;防治甘薯疮痂病,用苯甲·丙环唑300mL/hm2对水900kg;防治豆荚螟,用1.8%阿维菌素乳剂1 500mL/hm2加18%杀虫双3 000mL/hm2对水900kg;防治甘薯小象虫,采用性诱、压缝和辅助化学药剂综合防治,薯蒂膨大期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60kg/hm2,撒施在薯蒂周围;甘薯裂缝期用20%硫母6 000mL/hm2加40%硫磷7 500mL/hm2对水11.25t灌注薯头。
7参考文献
[1] 王树立.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89.
[2] 王雪红,钱云,刘国华,等.银杏经济林夏玉米间作大豆高效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08(2):66.
[3]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11-112.
[4] 杨爱梅,王家才,纪允安,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商薯19高产栽培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7):43-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