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琼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年龄多大,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爸妈年龄大了,身体还硬朗。住在干休所,没事就种菜、喂鸡什么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过年过节的时候,就约我们去他们那里吃他们喂的鸡,种的菜;和爸妈围坐在餐桌旁,听他们絮絮叨叨地说着怎么种菜:每天早早地起了床,浇水、浇粪,一样都不能少,自己吃不完的菜,就摘了送邻居,别人又送了他们什么什么,那是他们想种但又没地儿种的菜。妈妈忙着问我们吃小白菜还是青菜,爸爸忙着告诉你他亲手种的菜,如何如何无污染、口感如何如何好。话还没有说完,妈妈把煮好的菜端上桌,我们兄妹几个不约而同地去夹菜,同时又呵呵地笑着,妈连问几声“好吃吗?”,顾不及搭话的我们只有点头算是回答。
平时虽说工作忙碌,从来没休过工龄假、干休假,时下还流行什么带薪假,很是怀念以前当老师的时候,长长的寒暑假让你直盼望快点开学才好。好在现在周末是两天,不时还遇上黄金周,还小黄金周、大黄金周呢。等不到放假时,几日游、国内国外游的促销广告就铺天盖地,好像你不出去玩就跟傻子一样,或者就是一个time our(淘汰出局)的人。一上班同事问你的第一句话就是去哪玩了,怎么没出去玩啊,或者是别人去了某地玩了,如何如何地好玩又花了多少钱等等。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放假了,放松放松紧张的心情,调整调整生活的状态,特别是给心灵一个自由空间,休憩、疗伤等等,不啻是对自己的犒赏,享受生活的美好。旅行是一种心灵的放逐,也是人生的体验方式,如果约上三五好友,轻吟浅酌,倾诉生活的苦和奋斗的甜,一起携手走过风雨历程,这样的生活,即使没修成正果,一份同甘共苦的相依相伴也让人流连。如果是“出门看庙,上车睡觉”式的人挤人、人看人的走马观花,还是省省的好。
旅行重要的不是去什么地方,而是和什么人一起。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在于欣赏风景的心情。这道理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味道,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因为怕挤怕吵,所以我选择留守。我会给父母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我放假了,他们会问来不来,我说婴的。买了老人爱吃的水果,慢悠悠地走着去,妈早已等在门口了,问些不沾边的话,随口应着进了门。想帮帮她的忙吧,她只是让你切葱做个蘸水,别的她早就弄好了。老爸从菜地回来了,换了衣服洗了手,坐在他的“太师椅”上,倒上一小杯葡萄酒,开始自顾自地“晕”起来。这一份怡然自得就够我们这些上班的“穷忙族”羡慕的了。细细地品尝妈妈的厨艺,忍不住夸赞几句,妈妈很谦虚地说没什么的啦,都是我们平常爱吃的菜也是平常的做法。不知不觉又多吃了,放下碗筷二哥抢着洗碗,偷了懒的我就躺在沙发上,并不在乎谁看电视吵,翻翻过期的《读者》,困了就闭上眼睛眯会儿,侄儿在一旁争论NBA或者足球什么的,睁开眼睛看看他们,也不理会我,换个姿势,又翻几页书,有朋友发短信问候,摆弄一会儿手机,转几条发出去。哥嫂和妈妈叫我起来陪他们打小麻将,又不做菜又不洗碗的人,不陪他们娱乐,似乎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倒了水,削好水果,可以开始了。爸爸不喜欢我们打麻将,大哥又喜欢砸牌,我们不停地提醒他说“轻点,轻点”,他还是记不住。怕老人家发火,我们都打一会儿又看看墙上的钟,大约五点左右,就必须收场。“老头儿”慢摇慢摇地回来了,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大哥开了口,“老爸,你饿了没有?我们马上就弄菜了哈,只打最后一盘了。”老爸乐呵呵地说:“没有饿,没有饿,管得你们的哦。”
吃了晚饭,陪爸妈和哥嫂出去转悠,嫂让哥开车,爸说走走就好,我陪他们逛马路,他们说顺着我回家的路走,实际是送我一大段路,然后再各回各的家。
家中有老有小,屋后有颗树,房前是花草,还有一块“自留地”,爸妈可以随意种些小菜,这个地方被我称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