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中国的产业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9-03-19 05:38徐田柏
北方经济 2009年3期
关键词:外资人才企业

付 红 徐田柏

近年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速度的加快和外资并购策略的实施,并购取代投资建厂已经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主要的方式。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一些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实施并购行动,使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使我国产业内部一些分工模式和产业链、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产业安全的高度关注。

一、外资并购现状

自1986年以来,外资开始对我国实施并购。20年来,并购投资得到快速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批准外资并购案600多项,同比增长1.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亿多美元,同比增长98.64%,分别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3.22%和2.94%。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外资并购中外商实际投入金额36.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1.7%。

外资最早进入的行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2005年,前三大行业依次是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金融业,占比分别为16%、14%和13%。外资并购在我国愈演愈烈,提出了三必须的“斩首”策略,即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外资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忽视了对其的审查和监管,无疑会暴漏出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威胁到国家的产业安全。

二、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一般认为,产业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的产业保持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产业的国家利益处于不受损害或威胁的状态,国家应确保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产业保持经营和技术等方面的控制权。

1、导致行业的垄断。跨国并购投资中,外商要求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的倾向最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有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获得绝对和相对的控制权。如法国达能对乐百氏和娃哈哈所持股份分别增至92%和51%,并持有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世界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法国米其林公司占有上海轮胎橡胶集团70%左右的股份:这种控股并购是跨国公司全面衡量在华投资风险、资源投入、技术保密、企业控制和投资效率等因素后做出的一种战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某些行业形成垄断。

2、削弱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竞争能力。目前,中国许多产业的产品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技术标准和关键零部件,如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汽车等产业。许多跨国公司正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抢夺本土科研力量,从事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由于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缺失,导致其产业发展依赖于发达国家,核心硬件、系统软件大量依赖进口,从而不由自主地被发达国家用技术牵着走,永远走重复购买别人技术的老路。

技术研发能力大不足直接影响中国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几乎被外资控制;装备制造、微电子、轿车、石化等对国民经济具有较高关联性、带动性的行业,被国外供应商或技术持有者控制,对我国整个产业体系的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外资控制程度比较低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融、零售、物流等服务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相对滞后,国际竞争力较弱。

3、丧失民族产业的品牌。外资凭借其在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要求并购后的企业使用外来品牌或是创新品牌。外商通过减少中方品牌宣传费、减少或中止技术开发投入、降低产量等手段,使国有品牌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在洗涤用品、移动通讯、饮料等行业尤为突出。如洗衣粉“碧浪”、“汰渍”品牌就是外资控股并购国内“白猫”、“高富力”厂家后推出的新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新”等外资品牌占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移动通讯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及其系列产品也已经占据了国内大部分饮料市场。随着国外著名品牌的大量进入,外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我国市场,而且还给我国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及其产业的安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并购监管政出多门。我国现行的外资并购投资项目的审批,特别是那些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比如服务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审核或审批环节。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SEB)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一度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也引起国内许多人士对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

5、造成人才和技术的流失。迈克尔,波特(Potter,1990)在“国家钻石”理论中强调了生产要素对于实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外资凭借其优厚的待遇,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进入外企,这些流入外企的人员大多是经过数年培训并且卓有成效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员,从而造成人才的过度流失:外资加紧对我国的龙头行业和核心企业的并购,并且出现了明显的独资化趋势。外资将并购后企业的核心技术垄断起来,致使我国辛苦研制的技术无成本让渡国外。

三、我国保障产业安全的对策

(一)加快企业自身品牌与创新意识

为保持国内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的优势,需要加大企业自身的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企业品牌越有知名度、美誉度,新技术的产品就越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加快自主品牌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并购的潜在优势,加快自身自主创新的步伐,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优势。在中国的企业队伍中,多多出现象海尔、联想、南汽这样的大企业和集团,打出本国企业的品牌,跻身国际市场行列。

(二)制定某些行业的准入和禁入制度

加强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审查和审核制度,涉及到的行业包括重大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领域,按照今年通过的反垄断法要求,除进行反垄断审查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采取措施保护这些领域的重点企业,不能放松警惕。从严审查外资对核心产业的并购,限制外资并购的股权比例,如军工国防科技、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文化等行业;有关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几年进行相应的调整,满足企业自身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安全的需要。

(三)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关于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国务院应建立重点产业安全预警机制:行业应依托各个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安全预警机制,考虑我们重点关注的产业,如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港口水运产业、机械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业、高端计算机整机行业、国内市场需求大的家电、手机、造纸、医药、批发零售业等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安全上不能有任何疏忽。不仅对各个产业目前的安全状态做出评估,而且能对各个产业未来若干年的安全趋势做出预测,能够及时将相关安全信息传递给中国的企业。

(四)成立联合的监管机构

根据并购的行业范围,我国可以设置联合的监管机构。联合的监管机构由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各部门联合参与。如:外国投资审查联合委员会,其职能为外资并购的行业审查进行牵头工作,加强审查工作的严密性。如:涉及金融并购的由财政部和银监会配合:涉及国企并购的由国资委配合:涉及上市公司的由证监会配合。

(五)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

波特认为,在任何时期,天然的生产要素都没有比被创造、升级和专业化的人为的要素条件更为重要,对国家而言,能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远比拥有生产要素的程度重要,面对人才的流失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建立起人才的培养机制。一是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能够面向国际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另外要建立用人留人机制:人才和一般的员工区别对待,形成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机制,保持并培育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四、结束语

对待外资并购与产业安全的问题。不能由于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把所有的并购资本拒之门外,更不能忽视有利的并购带给我国的机遇和有利效应。跨国并购中的产业安全防范,是对于那些恶意的垄断性的收购,加以抵制,做到“为之于未有,防之于未乱”。

猜你喜欢
外资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