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新农业?在资本看来,怎样的农业企业才有成长价值?
李万寿为我们列出了新农业公司的三个必备条件:第一,成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基地;第二,工业化的标准控制和生产流程;第三,最终能够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只有符合这三点条件,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企业才会越做越大,也才能够在市场中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保持高附加值。”
在软银赛富的林和平看来,新农业公司一定是产业链完备的企业,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渠道和品牌,企业必须能够实现完全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也才能实现品牌的持续增值。
显然,对于投资人来说,抛弃“公司+农户”、抛弃轻资产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农业企业,特别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农业企业,一定要拥有自己独立的源头,并对源头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这就决定了农业的重资产宿命。
“农业是一个没有爆发性想象空间的行业,”李万寿说,“它的周期比较长,收益比较稳定。农业企业的正常增长曲线应该是流畅的,没有陡然的上升与下降。”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安全的,但也让资本家对自己的回报率心存忧虑。林和平告诉《创业家》,软银赛富在投资新农业企业的时候会有意把P/E值压低,以保证稳定的回报率。创新投的做法也大同小异。
显然,对于急功近利者来说,进入农业领域绝不是好的选择。他要投入更多的资本与精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付出更多的辛苦,承受企业相对缓慢的成长,更要接受投资人压价的痛苦。
“这是一个白领人从事的蓝领职业。”马承榕坦言。
马承榕将自己在农业里滚打十年的经验凝练成了一个比喻:“农业就像玻璃房子里的钻石,看见的人都想去拿。很多人连门都找不到就被淘汰了。找到门的以为能够很容易拿到,但一进门就掉进了沟里。”
哪些人找到门的机会更大呢?看了几十家农业企业之后,李万寿也对农业创业家有了独到的认识:“他们一般年龄较大,从农业和食品这两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出来的。要么有市场渠道,要么知道商机在哪里,才敢碰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