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胜学
摘 要: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是能够给拥有者带来一定利益的一种资本。受获利目的、机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中个体涉取社会资本的行为会直接而主观地影响到企业社会资本并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率。文章在简要阐释了个体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基本涵义及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对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效率的影响,提出了规范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以提高企业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个体行为 社会资本 企业效率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25-03
由于社会分工、企业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存在,一个企业其效率的高低或其经营活动的成败往往与企业是否拥有广泛的社会交往和联系紧密相关。因为通过这种交往和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获取稀缺资源、降低经营风险、甚至捕捉到令企业起死回生的机遇等等。由于企业所获取的这些信息、机遇、资源等是通过发挥企业的社会交往和联系等社会性功能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因次,被称之为企业社会资本。像企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企业的各种社会交往和联系活动中,其行为人要么是单个的人,要么是一定数量的人的集合,如果将企业中单个的行为人和企业内因有共同利益倾向而形成的非正式集合称为个体,则可将企业中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和联系的性质分为代表企业实施的组织行为和个体自发进行的个体行为两种,代表企业进行社会交往和联系的组织行为所形成的社会资本即是企业社会资本,而由个体自发地进行社会交往和联系而形成的社会资本则属于个体性质的社会资本,即个体社会资本。由于社会资本本身也是一种资源,能够给拥有者带来相应的利益,而且个体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因此,受获利目的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社会资本有时会被操控于企业中个体基于特定目的和主观意图而产生的行为,或与个体社会资本发生冲突,导致企业中个体进行社会资本累积、利用、再生产等的涉取行为会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产生直接而主观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效率。虽然个体涉取社会资本的行为及其对企业效率影响的重要性也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了经济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些认识大都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并没有理性地对其实质性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个体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的基本涵义及特性
社会资本的概念是法国学者波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代表著作Distinction中提出来的。科尔曼(James Coleman)1988年在《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的《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他们所论述的社会资本概念指的是个人的社会资本,即个人通过社会交往和联系涉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但从社会资本的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以涉取稀缺资源的一种能力。企业中,无论是单个的行为人,还是有共同利益倾向的集合,都是企业中的行为主体,都生存在现实而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都要在特定的经济领域或社会环境中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形成相应的社会资本,因此本文中的个体社会资本即是指企业中单个的行为人和企业内因有共同利益倾向而形成的非正式集合通过社会交往和联系涉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这里的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资金、学识、机会、信息等等。在特定的经济领域及社会环境中,当这些资源变得稀缺时,个体会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联系方式进行涉取。如作为企业成员的个人会通过与企业所建立起来的稳定的联系而从企业中涉取稀缺资源,作为社会人际网络组成部分的个体会通过个人(或集合)的人际社会网络从社会涉取稀缺资源等等。有学者通过对成员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资本的研究发现,个体可以凭借其成员身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通过对人际社会网络所形成的社会资本的研究发现,与企业成员关系不同,由于进入人际社会网络的个体没有成员资格的限制,无须任何正式的团体或组织形式,它是由于人们之间的接触、交流、交往、交换的互动过程而发生和发展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而建立、巩固和发展;由于权力、财富、声望等社会资源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的,缺乏这些资源的人们往往会通过社会网络而涉取,而社会资源的利用是个人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途径。企业中个体的社会交往和联系虽然不都是企业的属性,却是企业必要的财富,因为个体的经济或非经济的社会交往和联系往往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与其他企业建立信任的通道,是企业涉取稀缺资源的非正式机制,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
与个体社会资本相对应,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其在经济领域的各种联系而涉取稀缺资源的一种能力。与个体社会资本相比,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层面和形式则有所不同而且更为抽象化。如通过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下属企业的联系以获取生产项目、支持政策、发展信息等稀缺资源,通过业务关系、协作关系、借贷关系、控股关系等联系与其他企业进行信息沟通、解决资源短缺、应对突发事件,通过企业中个体的非经济性的社会交往与外界沟通信息、与其他企业建立起信任关系、争取经营项目等。一般来说,企业的社会交往和联系越多,则有效信息就多,获取稀缺资源的可能性就大,企业的社会交往和联系越少,则就会闭塞,获取稀缺资源的机会就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求生存。
二、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一)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对企业效率的积极作用
企业中每一个个体都从事着不同内容的工作,为完成一项任务,不仅需要个体的独立运作和决策,更需要和其他个体的沟通以及通过个体的社会联系为企业获取稀缺资源,增进企业社会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如通过个体的社会交往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生产项目、发展机会、合作伙伴以及发现和聘任人才、在交易双方之间减少怀疑、增加信任、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通过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可以获得更多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决策创造条件;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可以将不同个体连结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信息扩散效应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个体的社会交往和联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增加合作成功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个体的社会联系,可以为企业减少行政费用和交易成本①等等。
(二)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对企业效率的负面影响
由于社会资本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拥有者增加收益,因此,出于对社会资本的追逐以及受个体的有限理性、机会利益(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主体利用相对信息优势所提供的机会而获得的经济净收益)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社会资本的形成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率。首先,为提高效率,企业会力所能及地进行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的分工,而专业化分工会使得企业中个体社会资本的散在化程度和隐性化程度越来越高,当企业制度将不同的个体社会资本联结起来形成企业社会资本以共同完成企业的某项任务或实现企业目标时,由于受个体的有限理性、机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其性质、数量、质量以及功效等就可能会发生扭曲、延误等,甚至可能出现个体社会资本“叠减”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果。其次,在社会交往和联系中,个体社会资本的形成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个体社会资本的运用上,企业基于个体是“内部成员”身份等因素的考虑,常常会因此而少付或未付相应的成本和费用,导致个体利益受到损失,为保护或维持即有利益,体现个体利益的个体社会资本和代表企业利益的企业社会资本之间即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影响了企业应有的效率。第三,由于内部分工和层级制管理的存在,企业中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竞争的目标其实是对代表不同利益的社会资本的争夺,这种“内讧”性的争夺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因为在层级制管理下,企业中个体之间会对职位和决策权等稀缺资源进行竞争,因为更高的地位意味着更高的决策权,更高的决策权意味着更多的收益。由于企业中的职位是稀缺的,而且这种稀缺资源的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内部竞争会使个体间发生冲突,个体间的内部冲突既会减少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占有,也会对企业效率产生连锁性的负面影响。如竞争者为了获得某一社会资本而通过散播假信息以蒙蔽对手,而假信息的散播使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存在风险,这种信息的不完全性影响了企业的决策,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保护或追逐个体社会资本,企业中具有共同利益倾向的个体之间会通过“串联”等方式形成隐性的利益集合,这种集合的形成,会使竞争变成集合与集合外的竞争,导致企业内部竞争的非经济性。因为集合的形成会使得集合中利益相关、价值取向相同的成员集结起来排斥集合外的个体,使企业的整体力量和团队精神难以有效发挥。尤其是当隐性集合成员的个体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发生冲突时,隐性集合还可能会做出偏离企业目标的行为,如果企业中的决策者是隐性集合中的成员,集合外的个体就处于更为不利的竞争地位,这又会导致集合外个体的寻租行为。寻租理论认为,寻租活动是直接通过对分配权力的追逐来获得财富和权利,是一种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并不能增进社会财富。集合外的个体通过竞争不易或不能获得一定利益的情况下,会通过寻租活动来获得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企业决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与个体建立这种利益关系,因为这有利于自己在企业中地位的稳固和竞争,而这又有利于隐性集合的形成。
企业中个体涉取社会资本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不仅会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技术进步以及分配取向等,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外部经营,造成企业的外部不经济等。因此,个体追逐社会资本的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重的。
三、规范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个体涉取社会资本行为对企业效率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而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又主要源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在个体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社会资本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制度存在缺陷,使得个体社会资本被扭曲、延误、或“叠减”;二是由于企业没有或缺少社会资本形成成本补偿机制(或社会资本投资机制),对个体社会资本缺乏补偿或补偿不足,致使个体利益受损而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三是由于企业内部个体之间竞争的非经济性导致了企业效率耗损、隐性集合体形成以及产生寻租行为。因此,发挥和利用好个体社会资本以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就在于要在充分发挥个体社会资本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约束个体消极行为,有效整合利用个体社会资本。为此,企业一是要为内部竞争构建透明、公平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保证企业内部竞争的公平正义性。企业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序性。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竞争的公平性和正义性。规范企业内部竞争,首先要进行规章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个体涉取社会资本的行为,使个体在制度约束下彼此竞争,降低个体寻租活动的可能性,削弱企业内部竞争的非经济性;其次要建立个体间的相互约制和交流机制。交流约束机制的建立要以提高个体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为目的,减少个体间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非理性竞争,要让个体认识到企业的利益是所有个体共同创造的,个体有分享和维护应得利益的权利。建立相互约束机制要以约束低效竞争行为为目的,要有利于个体的竞争参与和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要有利于制约隐性集合体的行为和形成。企业内部分工作业的弊端之一就是限制了个体对企业其他事物的了解,制约了个体的发展。要更好地完成任务,就要在个体间建立起交流学习的机制,个体间交流机制的建立,要有利于个体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个体的社会资本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而为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创造条件。
二要通过教育、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个体的教育程度、体现个体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层级地位。社会分层和管理科学的研究证明,教育程度是能力的前提,与能力呈正相关。企业中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不但与其动机相关,而且与其是否有能力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否能够把握和调整自身行为、是否能够将发展企业社会资本的欲望转变为现实相关。而且企业社会资本量的增进,需要有相应的个体社会资本量的累积为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企业中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培养有能动性并能将动机转变为现实行动、能积累和发展社会资本的个体应成为企业经常性的目标任务之一;其次要注重提高企业中个体的社会层级地位。社会资源理论认为,地位越高,发展社会联系越容易,涉取资源的能力也越强。地位是企业中科层化结构的标志,企业中个体的地位越高,其发挥能动性、变动机为实效的本领越强,因而其积累社会资本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再次要通过企业核心文化建设来确立个体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企业进行制度建设是必需的,但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企业文化则会无形地影响个体的行为,并能潜移默化地减少个体行为对企业效率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利益是由个体共同创造的,和个体的利益是紧密相关的,企业的核心文化是体现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因此,个体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因为个体主体地位的确立会使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会减弱个体为追逐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同时也会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有利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企业效率的发挥。
三要注重对个体社会资本的投资。对个体社会资本形成成本进行补偿是企业发展应长期进行的社会资本投资,这种投资其实是企业的交际费用,企业增加交际费用,可以广交朋友、交流经验,从而获取更多市场信息、共享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的协调和发展。提高企业社会资本的功效,要通过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等手段对个体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对个体社会资本投资应成为企业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制度基础;另外,企业还要注重对个体精神激励因素的投资。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们处事的方式会因为血缘上的亲疏、交往上的生熟而明显有别。许多学者还注意到,人情、面子、缘分、回报等行为规范在维系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缘分可以成为建立社会联系的契机,人情、面子和回报的规范可以促使有长久交往或为紧密联系的个体之间提供互助。个体作为企业运行中的行为者,也必将受到这些文化规范的约束。这其实是精神激励因素社会化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会将这些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对个体社会资本的投资不仅要有物质形态的投资,更要依从这些文化规范进行精神方面的投入,而且精神投入往往更能够激发个体的奉献精神。
[注]
①在个体的社会联系上,由于个体之间的产权是独立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行政命令,因此这种稳定的关系可以避免企业中因层级制管理上的纵向一体化所带来的过高的行政费用;由于个体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是长期的,信任程度较高,因此可以减少短期的市场交换必须付出的过高的交易费用。
参考文献:
1.Bourdieu,Pierre.1984,Distinction.(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2.金泊富.机会利益:一个新的理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0(2)P66
3.Coleman,Jame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Supplement)94:S95-121.
4.陈健民,丘海雄.社团、社会资本与政经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9(4)
5.Granovetter,Mark.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481-510
6.Lin,Nan.1990,“Social Resources and Social Mobility:A Structural Theory of Status Attainment.”pp.247-71 in Ronald Breiger,editor,Social Mobility and Social Structur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8.赵永亮.个体在信息传递中的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9.Blau,Peter M and Otis Dudley Duncan,1967,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New York:John Wiley
10.Lin,Nan.1982,“Social Resources and Instrumental Action.”In 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es,Edited by Peter Marsden and Nan Lin,pp.131-47.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Inc.
11.Fei,Xiaotong.[1949]1992,From the Soil,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2.金耀基.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M].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第319-345页,台北:桂冠出版社,1988
13.Wang,Siu-Lun.1988,EmigrantEntrepreneurs:Shanghai Industrialists in Hong Kong.London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单位:毕节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毕节 5517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