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秀
一、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本土民间音乐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音乐资源。本土民间音乐资源蕴含于生活,流传于民间,与特定区域民众的生产、生活和交往经验密切相关,并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有别于本土音乐资源。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各种民间音乐资源的总称,可分为本土民间歌曲资源、本土戏曲音乐资源、本土曲艺音乐资源、本土民间器乐资源、本土民间舞蹈音乐资源。在这些课程资源类型中,既有物力的,也有人力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传统的文字记载的资料、音响资料,也有现代的网络音乐形式等。
以台州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为例。台州位于浙江东部沿海,有5000年的文明史,具有深厚的山海文化底蕴。其“民间音乐”非常丰富,而且流传广泛。2006年底,全市收集、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记建档的就有1260项,其中表演艺术类575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如台州乱弹、临海词调、大奏鼓、天台山佛教音乐等,其中的“台州乱弹”就有300多个剧目,其唱腔高亢激越,兼唱高腔、昆腔、徽戏等,文戏武做,武戏文唱。以中原语音结合“台州官话”的舞台语言,充满民语乡韵,通俗易懂,独具特色,被专家誉为“中国剧坛上散发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一朵兰花”,编入了《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
“临海词调”有500年的历史,它是由南词、昆曲和当地民间小调发展而成,是浙江省独特的曲艺品种之一。临海词调的演唱者自唱自奏,以二胡为主奏乐器。曲调分散板、中板、流水板等。音乐优美柔婉、缠绵动听。声腔抑扬优美,旋律抒情流畅,节奏富于变化。相对稳定的板式曲牌约30余种。另外,天台山佛教音乐更是一种原生态的音乐素材。其经韵唱诵,都有乐器、法器和跟腔伴奏,抑扬顿挫,庄严平和,声势磅礴,在我国民族宗教史、民族音乐史、对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事实证明,弘扬、传承和保护本土音乐资源的同时,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内容健康的文化精品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确实有利于加强民间音乐保护、传承意识,并激发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地方高校开发和利用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文化与教育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寓意和历史内涵。地方高校开发和利用本土音乐资源,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艺术,保护区域艺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对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性价值。
(一)实现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保护
本土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灵魂,记录着一方热土的理想与梦幻。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本土音乐“有力地捕捉了我们文化的色彩、活力和生活特点”,“是一种本文化馈赠给我们每一个成员最珍贵的礼物”,它能“使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拟定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1998年第29届大会制定了《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宣言》;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杰作”;在2003年第32届大会上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遵循此次会议精神,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我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
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发和利用本土音乐资源,确立以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点,学习古今中外优秀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师生在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背景下,充分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感染和净化我们审美心理,形成开放、平和、包容的文化心态。
(二)促进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台州本土音乐资源相当丰厚,诸多地方性优秀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具有多样性、原生性、丰富性、包容性的特点。然而,一些“原生态”本土音乐,长期埋没,少有人知。如台州乱弹始于明末清初,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台州乱弹被文化部列为全国318个地方剧种之一。但到1988年,台州乱弹剧团几乎陷入瘫痪,这一古老的地方名剧濒临失传。
直到1996年7月12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专家呼吁:救救台州乱弹》,随后《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台州日报》等相继发出呼吁。2003年,为繁荣台州文化事业,打造文化精品,台州市开始抢救和保护台州乱弹。2005年4月,三家民企与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260万元,组建了全国惟一的一家专业剧团——台州市海东方乱弹剧团。近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包括台州乱弹在内的一些本土音乐,得到很大的保护。但这些成果,目前较多以研究成果和舞台艺术形式留在书本或人们的印象里,不能完全达到弘扬和光大民间文化艺术的目标。地方高校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领域,其音乐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文化发展的模式。学校音乐教育对地方音乐文化的忽视,致使多年来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抢救、挖掘与整理的成果,无法在文化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如果地方高校能够参与整理和再现本土音乐文化,使大学生介入本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传播,那么将会为本土音乐文化的提升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三)有助于丰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内涵
地方高校对本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音乐教育质量提升的有益探索。专家认为,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运用水平,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不仅是对文本教材局限性的主动弥补,而且是对地方音乐艺术资源闲置、浪费的能动克服,最终有助于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改进。
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开发本土音乐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家乡的音乐让家乡人先传唱,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家乡的优秀音乐文化走进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对本土艺术文化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因此,《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要求:“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地方高校音乐课创造性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每个学生拥有最优化的音乐素质结构,音乐教育应该先学乡土音乐,再学民族音乐,再了解外国音乐。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蕴藏于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地方民间音乐资料,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生活,同时有利于提高搜集和处理音乐信息的能力,更多地了解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学生审美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开发本土民间音乐资源的实践探索
(一)地方高校开发本土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基本原则
成果引入原则。地方高校传承地方音乐文化,要把优秀地方民间音乐作品引入课程,构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并将本土音乐列入教学计划,完成本土音乐的课程转化。
文化相合原则。高校艺术教育要与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传承相结合,再现优秀民间艺术,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地方民间音乐资源建设要满足学校音乐教育的要求,把民间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台州地区的音乐特征看,地方高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着重戏曲、舞蹈音乐、器乐等方面的建设。
主体融通原则。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良性互动,取决于本土音乐文化建设的主体。地方高校音乐师资,一方面要强化对民间艺术观念、知识、技能、创作的培训,参与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要将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请进课堂,充实师资力量。
互动适切原则:音乐课程资源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应具备艺术性,不能脱离音乐艺术范畴,单纯围绕音乐艺术本体进行资源选择;不能把音乐文化资源建设设定为“民间文化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兼顾学生的共性情况,并考虑特定师生的适应性。在音乐课程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要讲求音乐的教学美,让学生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二)地方高校开发和传承本土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途径
1、筛选本土民间音乐素材,充实高校音乐课程。
如果说,历史古迹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凝固的史诗,而民间艺术则是灵动的土著舞,那么,地方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对地方院校音乐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对现有学校音乐课程的充实与改革。只有不断地完善、调整现有学校音乐课程,把必要的民间音乐加以开发和传承,才能使音乐教学符合艺术教育改革的要求。
目前台州地方院校十分注重收集、整理本地的“民间音乐”以丰富学校音乐教育内容。高校音乐教师群体和学生社团,深入乡村、街道,通过走访民间艺人、网络查询和媒体搜索等,广泛调查民间音乐的历史和现状,整理民间音乐种类,拓展丰富音乐课程教学资源。学生边调查、边模仿、边学习,加强了与民间艺人的交流,也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以及表现手法。
2、基于本土民间音乐资源,开发校本音乐补充教材。
不断组合音乐文化教育可利用的资源,编写地方音乐校本教材,如典型教案、音像、教具、图片等,逐步形成地方音乐教学资源库,为学校音乐教学提供多样选择;不断丰富学校图书馆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书籍、音像资料等;积极开发校外活动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同时,邀请民族乐团、演奏家、民间艺人等来校举办演出活动。
3、发挥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感召力,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音乐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利用学校电视台、广播电台、计算机网络等媒体中的本土音乐资源,选择其中适合学生的校园音乐,进行整合、录制、传播,开辟音乐教育节目。如“每周一歌”、“每日一曲”、“点歌台”等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学校音乐阵地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校园本土音乐艺术活动。学校教室、礼堂、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有关本土音乐的“歌咏比赛”、“音乐会”、“艺术节”、“音乐讲座”等活动,与此同时,组建学校艺术团如合唱、舞蹈、铜管、打击乐、民乐队等学生团体,不断吸纳新生参与,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包括本土音乐的艺术情趣。
4、加强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音乐教师决定着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调动现有音乐教师的研究潜能,使之尽快适应音乐文化资源组合教育的需要;要积极挖掘具有一定才艺的本土音乐人才,充实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在提高教师音乐文化研究力的基础上,增强教师的制作和整合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对本土民歌、渔歌、划船号子等反映乡土民风的乐歌的表现力。特别是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民间音乐,一旦走进学校教育环境,对民间音乐承载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的激发,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将有助于引发全社会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爱护,进而激活地方民间音乐的生存机制,强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此文为浙江省2009年教科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SC172;2008年台州市社科联课题“台州民间音乐文化的高校艺术教育价值及其开发研究”,编号:08YB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