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华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立足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过开展以学生扩展所学知识和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具体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
学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的一种课程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如下关系:
一、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活动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教学,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通过点拨思路,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自觉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高学生自我创新能力。
二、要处理好活动课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拥有求知的信念、科学的观点、实践的精神和创新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应该更重视学生的创新过程,而不是创新结果。要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是否高昂,是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是否新颖。至于活动的结果,如辩论赛、讨论会结论的对错及撰写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足以形成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不要把学生的创新结果作为主攻方向,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动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要处理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关系
现代教育研究证明,现代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和教学中,要关心每位学生,要照顾到每位学生,要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课的热情,使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觉意识与能动作用的支配下进行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愉悦的活动,每位学生在活动课上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又因为学生在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又要求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或分类教学,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参加不同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材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活动课离不开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基本知识外,重点要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复合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从书本中找问题,力求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受原有知识和材料的束缚,多角度看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灵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做到思维“求新”、“求异”。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做到既利用教材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又不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创新,学生更要创新;教师既要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又不能包办代替或束缚学生的实践活动。
总之,教师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能使活动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真正使活动课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