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长明 孙 月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思想品德表现和学习都较差或相当差的学生。做好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教学当中转化后进生的体会:
一、 尊重和保护后进生,从感情上亲近他们
后进生之所以差,除了少数是天资较差以外,大部分主要是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总感到怎么学也学不会,学不学也没多大用处。因此,有些学生自暴自弃,不求进取。这就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最大障碍,而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消除这些态度的关键。比如,我们班的李某某总是上课说话不完成作业,下课在班级打打闹闹,批评教育的话他当耳旁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屡屡犯错。可突然有那么两天他非常老实,上课没有说话,这对于李某某是从来没有的现象,我与他的家长联系,知道他这两天病了,我抓住了这个契机,在班级上说:“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李某某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这几天上课没有说话,坐住板凳了。”恰巧那几天之后,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李某某跑的非常快,为我们班争得了许多荣誉,在运动之后的班会上,我对李某某进行了表扬。在这次表扬之后的批评,他接受就诚恳多了。私下里我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种种不足之处,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教育他。
二、 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学生每天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主要是家庭,因此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采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见效的方式之一,现代家庭中对后进生的态度问题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粗暴型,这类家长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或在社会上“如何违规”,觉得给自己丢脸,不是拳脚相加就是严厉的辱骂,使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地位,见到家长畏首畏脚,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离开家长后又是为所欲为。二是溺爱型,这类家长处处怕孩子受到委屈,对孩子听之任之,使孩子在家庭中成为小皇帝,因此起不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我经常做好差生的家庭工作,及时向家长介绍差生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反映学生漏缺情况,便于家长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家庭复习。
三、 设法激励后进生的上进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后进生后,内心往往充满矛盾。这时如果尊重他们的人格,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信任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可以激励后进生的上进心,能有效的遏制住他们下滑的势头。比如我们学校的运动会规模比较大,一般至少连开三天,为了防止班级之间桌椅弄混,学生的桌子凳子在中午的时候需要人照看,在这三天中始终都是我们班的后进生刘某某做这项工作,除此之外的很多工作都是他统筹方法,进行分工的。于是,在总结运动会时,我说“刘某某默默无闻的为班级做贡献,而且合理高效的完成了我们班的一些工作。我相信刘某某在学习方面也能开动脑筋取得好成绩。”全班学生热烈鼓掌,刘某某也特别高兴,从此以后他比以前更关心班级,还热爱学习了。后进生的上进心像含羞草,一触即收,班主任要慎之又慎,“后进生”也是人,也有人格,班主任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要尊重他们人格发展中的非智力因素,要允许他们的失误有反复,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被尊重的快慰,确信在班主任,同学们心目中是“人”,在成功大厦构建中是“料”,实践证明,谁能在“后进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谁就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四、 对后进生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教师要有耐心
俗话说“得病容易去病难”。对后进生的转变也是如此,因为这些同学的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让他(她)们彻底转变是不容易的,必须耐心长期的做思想工作,由于这些同学的思想波动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反复,所以教师要对其进行长期的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这样才能保证这一工作的彻底性。
“数学素养”的专业说法: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景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摘自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五、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中学生是将来的社会人,将来社会对社会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就是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中学生数学素养是指通过数学教学赋予中学生的一种学数学、用数学、创新数学的修养和品质。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由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与数学精神五个方面组成。
六、培养中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作为一种艺术、方法、思想体系和理性精神,以被大众所公认。在数学素养的结构中,知识、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属于智力因素,数学观念和数学精神则属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发展方向;非智力因素显著影响着智力因素的水平,数学观念和数学精神是整个数学素养结构中的动力条件。其中“数学观念”是数学教学这一范畴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养教育所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一旦学生建立了强烈的“用数学”的意识,或许他们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受益终身。如恩格斯所断言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关于中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从数学课程、数学素养形成规律和数学教学环境三要素出发,依据我们确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分析归纳,找出一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把数学素养培养融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直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是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
2.数学素养培养应依据数学素养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中学生数学素养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数学素养培养的方案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数学素养结构,确定数学素养培养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数学活动和课外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数学实践活动,从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培养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
3.数学素养培养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学校这一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效率最高、成效最大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4.根据数学教学进度和内容,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数学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学到数学史料领略到数学美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社会各各领域间密切的、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观点,增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