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家园的破缺与修整

2009-03-16 09:57居阅时
探索与争鸣 2009年2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人类精神

内容摘要 有感于当下中国社会令人担忧的精神状态,本文首先从历史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尴尬的原因,同时对照分析了西方人由于宗教改革、战争及科学发展所导致精神世界裂变的过程,最后指出,作为宇宙法则的对称机制具有自动修整人类虚拟与精神世界的功能,强调要遵循宇宙原则。

关 键 词 精神家园 生命认识 宇宙法则

作者 居阅时,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上海:200237)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的精神家园发生很大变化,年青一代似乎愈来愈倾向当下和自我,文艺作品在意义传达上愈来愈模糊,许多流行歌词的意思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精神家园缺乏共同关注点,似乎人人都是出发点和终结点,无中心主义呈蔓延趋势。究竟什么原因使中国人产生前所未有的茫然?笔者认为,这与今天“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考试”的无中心教育有关,造成许多人判断生命意义坐标的缺失,忙忙碌碌却很茫然,就像读了一篇文章后不知所云。然而,这仅是一个时代造成无中心主义的小“因”,在其背后还隐藏着历史的大“因”,分析它,恐怕要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开始。

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尴尬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实一直相当贫困,其因不能回避宗教信仰的尴尬。以本土宗教来讲,东汉之前一直处于缺位状态。西周尽管以强大的分封制建立国家,不久终因缺失宗教——作为社会凝合剂的精神家园——而致东周政权分崩离析。西汉意识到精神家园的重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确立儒学权威,起到代宗教的作用。以后历朝皆如此,以致有人称其为儒教。可是,儒学终究不是宗教,既没有超自然力量的神鬼系统供膜拜,也没有对人的终极关怀,故而不可能成为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归宿。儒学就其本质而言,是被帝王利用管理社会的工具。东汉初年,中国人在精神孤独中到邻国印度拿来了佛教,聊以弥补中国人对宗教信仰的强烈需求。

本土的宗教道教在东汉中后期姗姗建立,可惜道教有致命弱点:其一,不是一神教。三清殿供奉的是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神,没有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万能主宰。到了北宋,才塑造出具体掌管三界最高权力的玉皇大帝。但其身份模糊,因为按照道教教义,玉皇大帝不是最高神格,他只是神界的行政首脑,地位在三清之下。玉皇大帝在实践中虽然逐渐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神格,但在逻辑上和信仰中始终是一个半路杀出的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角色。他既无创世之功,又无拯救之能,更少显灵护佑之德,因此成不了道教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核心。这就阻断了一神教的最终形成。其二,神灵缺乏超自然力量的表现,即对人类终极的关怀和显灵拯救示范不够。三神的宣传静态而简单,仅介绍他们在创世三阶段中的分工,没有给民众带来现实的“功德”,引不起人们对其膜拜的热情。其三,职业化和制度化不够。道教场所和仪式规模不大,职业传播队伍单薄,神职人员不多。其四,形成时间晚,特别是晚于佛教传入,佛教占据先入为主的有利地位,信众大量分流至佛教,削弱了道教的影响。

对于拥有宗教情怀又长期找不到精神家园的民族而言,容易产生三个后果:一是养成精神流浪的习惯;二是没有本土信仰根基,惯于接受外来宗教(包括文化);三是宗教意识趋于淡薄。前两者造成实用主义,当精神空虚需要宗教时,随便皈依,随后又草率返俗,甚至改变信仰。如佛教传入后很快就被中国化,菩萨引进的不是全部而是部分,是能够解决中国人最关心的财、寿、子、贫、病、绝等问题的几个菩萨。宗教意识淡薄的后果则表现为宗教立场不坚定,甚至肆意改造宗教。如宋代取消菩萨原有的蝌蚪形小胡髭,使神像女性化。

中国成为多神教国家后,以上毛病日益严重。一神教国家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高踞中央,信众绕着神灵转。其好处是精神权威至上,民众有一个共同依托的精神归属之所,即精神家园。中国的精神家园则有多种宗教,多个神灵共处,由于信仰的多种选择和先后出现,众神像走马灯似地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中国人便像站在走马灯中央的观众,神灵绕着俗人转。这使中国人往往处于不定的选择状态,信仰朝三暮四,或者几种宗教兼而信之,甚至热衷做宗教之间互相融通的事,佛、道、儒合流常被津津乐道。佛道瓜分一座山,山脚供奉佛教神像,山上供奉道教神像的现象司空见惯。

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神教构成的精神家园比较稳定,它能有效守护信众的信念;无宗教信仰或多神教则容易造成精神家园的空虚和混乱。

西方精神家园的裂变

当然,作为一神教的西方基督教也曾多次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第一方面是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新教改造了宗教仪式和信仰方式,使上帝变成可供探讨的不确定对象,其中马丁·路德的声音最有影响。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为修建圣彼得教堂募款所兜售的“赎罪券”,在倍受罗马教廷搜刮的德国引起激烈反响,马丁·路德愤而在维滕堡教堂门前贴出抗议的“九十五条论纲”。他在论纲中抨击赎罪券和教皇的不正当要求,并在一次公开辩论中否认教皇或宗教会议有解释基督教教义的神圣权威,还宣称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对《圣经》的理解维护信仰。[1]这是对教皇权威甚至对《圣经》理解具有颠覆性的行为。此后,新教摒除繁文缛节的仪式,推行重内心轻仪式的新教信仰方式。新教首先打开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禁区,人们可以就有关上帝的事自由思考,理解意义上的一元自此走向多元化。

第二方面是自然科学进步对牛顿体系的冲击。牛顿理论曾一度成为自然科学的主宰,大到日月星辰,小到分子原子,牛顿理论被看作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密钥,在人们心目中几与无所不能等同,成为与上帝一样的“永恒”观念。爱因斯坦晚年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当时物理学在各个细节上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原则上居统治地位的是教条式的顽固:开始时(假如有这样的开始)上帝创造了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必需的质量和力,这就是一切;此外一切都可以用演绎法由适当的数学方法发展出来。”[2]

但是,这种局面很快被一系列的科学新发现所打破。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特别是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发现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这些发现开辟了对宇宙认识的多种途径,取代了以前集中于单一的牛顿体系考察世界的方法。稍后,更为复杂的研究结论动摇了视野狭窄的经典理论的地位:1915年爱因斯坦最后建成广义相对论,指出光线经过太阳边缘时将发生1.7秒的弯曲,由此宣判欧几里德定理不再适用地球以外的空间。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中,也逐渐暴露出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粒子测不准原理,指出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的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197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创造的耗散结构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个粒子间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特点,从而打破了以往微观世界简单性的信念。1979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揭示了宇宙运动具有不可预测性,为混沌学这门新学科播下了种子。

第三方面是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好未来预期的破坏。牛顿时代带来了现实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持续进步造成了线性运动的表象,理性主义支持黑格尔创造出庞大的历史主义体系,把未来世界置于他所描摹的必然性的走势图中,令人们沉醉于明天会更好的憧憬之中。但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1000万人;仅时隔20多年,又爆发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激增至5000万人。战后工农业生产倒退几十年,人间天堂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强烈反差使沉迷于上帝脉脉温情眷顾中的良善之辈和科学理性主义自信中的人们猛然惊醒,发现人类社会运动不是一条可预先画出的直线,相反,在关键时刻人类理性丧尽,更难以置信的是上帝忘记了人类,竟然没有制止人间悲剧,上帝失踪了。

上帝——绝对;科学——理性;社会——线性;未来——可预知,牛顿以来的对应理念被上面列举的事例一一否定:新教对上帝理解的多样性走向了“永恒”的相对性;宇宙不可把握的复杂性加强了偶然性;战争这个人类非理性主义极端事件则表现出社会发展的非线性。总之,人类未来的命运并不可预知。

以上三方面原因引起社会链式反应。在哲学领域,马赫把旧的机械论观念的崩溃看作一切科学价值观念的崩溃,并引申出否定客观实在和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观念,使人对未来的憧憬成为不可捉摸的虚无,转而重视人的现实价值。而二次大战对人造成的心理阴影主要是生存危机,战后开始普遍盛行以生存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基本法式是: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知道终究未免一死,面临死亡或“虚无”的“绝境”,恐惧因而产生。存在主义者为此纷纷寻找出路,马塞尔和雅思贝斯认为宗教可以消除死亡恐惧;海德格尔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可以借助英雄主义“使自己从普通人当中解放出来”;萨特认为人生无意义,只是一个永远没下场的悲剧,应坚持“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集中在人的价值、地位、生活、遭遇、自由和命运这类命题上,企图从解释自然转向解释人,以此出发去解释世界,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把它当作整个哲学理论的核心;但在描述孤立的个人存在及其意义时又带有失落悲观、甚至颓废的色彩,强烈地流露出战后精神找不到依托的情绪。存在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受到战争死亡威胁和失却上帝保护后,重新思考人生死亡这个古老的命题。他们失却了一个上帝,急于另找一个上帝,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精神保护和归宿。但是,存在主义者开出的方子难以安慰战后惊恐万状的人类心灵。西方人别无选择,只好陆陆续续重新回到基督教的怀抱。尽管宗教在许多地方带有人类童年的稚气,有些地方甚至难以理解;然而,事实上还没有多少学说能像宗教那样对人生的生死困厄问题提供周全的解释和对策。

60年代兴起的结构主义正好与存在主义相反,强调一切社会事件和现象都不是由人、而是由社会的内在结构所决定,人在社会中只是一种消极、无所作为的力量。这样,最终把战后存在主义笔下失落悲观、颓废的人进一步推向失魂落魄的境地。人的理性力量在宇宙法则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正是代表旧有永恒精神的“上帝”和改造世界利器的“牛顿”体系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动摇的表现。

在文艺领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海森堡关于粒子的测不准定理、非欧几何等自然科学新理论,以及前述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都成为文艺新流派的理论基础。既然粒子测不准,人类对现实同样测不准,人类社会同样具有相对性,人类根本不可能认识现实,把握世界,剩下的只是人的主观认识。所以,现代派文艺观具有不可知论和反理性主义的倾向,表现出较之传统文艺有些扭曲的形式,强调写主观世界、心理的真实,认为艺术表现是创造而不是模仿和反映。他们常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暗示和怪诞等表现手法创造作品。美国综合性文化评论《伊甸园之门》,对战后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现象作的概括不失为言简意赅:“五十年代的文艺就其冷嘲热讽和精于世故而言是欧洲式的,它笃信所谓的‘人生悲剧感即断言人性和人类环境冷酷感情的宿命论。六十年代文化的口号则是解放:传统和环境的桎梏将被抛弃,社会将按人类的潜力来塑造。”[3]

上述观念的流变,自然而然引起人的行为的巨大变化,加上“反共迫害、新热核武器的恐惧、父亲关于大萧条的故事”,美国青年一代体会到了“人生悲剧感”,50年代成为“沉默的一代”。相对主义思潮和残酷的战争现实把原来既定的美好未来击得粉碎,似乎世界上一切都只是相对存在,稍纵即逝,理性和有序性不再那么重要,原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无所谓并过时了的东西,年青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愈来愈淡漠,只关心自己和及时行乐,“沉默的一代”进而变成“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享乐主义成为战后不仅美国乃至西方新一代的人生观,美国60年代中期兴起的“嬉皮”颓废运动,短短几年中便蔓延到整个欧洲和全球其它国家,“觉得好,就干”,“做好自己的事,别管对他人的影响如何”[4]成为流行语言。

以上展示了西方精神家园经历支离破碎过程的场景,其本质是:牛顿体系支持了认识世界的必然性,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中凸现的不确定性则支持了相对性,不确定性反映到社会,形成无中心主义,引起社会秩序失范连锁反应。可见,无中心主义是世界性现象,即便一神教的西方国家也未能幸免。说一神教是精神家园较理想的模式,理由则是西方国家能长期保持基督教信仰地位基本不变,即使受到科学主义冲击后仍然如此。

人类精神家园的再认识与耕作

那么,怎样面对精神家园危机?人类发展史表明,科学发现总是像火把,在人类被黑暗包围时适时点燃,引导人类藉此光明继续前行。笔者认为,对称原理可以借作火把帮助我们消除眼前的黑暗。什么是对称?李政道在《对称不对称和粒子世界》书中引用韦伯斯特辞典解释道:“对称意味着‘平衡相称或从这种平衡相称中引起的美感。”[5]近代以来,物理、化学、材料、生物、数学等等学科都开始对以往熟见于艺术、建筑中的对称进行深入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在各自学科研究中都发现了对称的身影。数学研究认为:“无论是Euclid(欧几里德)空间还是球面,其中任何一点都是整个空间的对称中心。”[6]物理研究认为:“……守恒定律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是物理规律具有多种对称性的自然结果。”[7]

既然对称已超越了美的规则,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宇宙法则,它必然也存在于人类世界。它有时是具象的图案,这方面大家都已熟悉。有时是需要概括的现象,举例说,分属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划分两者的中轴线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人类思维的对称,东方民族的思维多感性,注重整体把握,与世界关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个人消融于群体与世界的无限之中;西方民族的思维多理性,喜好逻辑分析,与世界关系的态度是改造自然,使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个人高踞于群体之上和世界中心。

以此类推,人类世界由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构成对称,精神世界又由现实的精神世界和虚拟的精神世界构成对称。对称原理表明,对称的完整体现守恒,对称的破缺则体现变动。当人类世界对称的另一半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发生破缺时,必将引起社会动荡。当然,人类社会中的对称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它不同于静态的图案对称。由于社会变迁是一种运动状态,必将引起对称的破缺,体现为社会某些方面的失衡,在失衡刺激下,人类社会又会开始启动自我修整机制。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平衡——失衡——修整的动态平衡过程。

如前面对西方分析的那样,宗教改革、科学发展和战争使原先支持平衡的永恒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信仰危机凸现,人类精神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破缺,中世纪的对称平衡遭到破坏。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精神虚无导致的心理疾病已成为严重困扰人类的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并预计到2010年,抑郁病将排在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的榜首;到2020年,其将跃升为非常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8]在这种严重失衡的状态中,全世界人们都在寻找新的支撑点,结果,计算机创造了数字化的网络世界,以日本为首则创造了动漫世界,两者补充了虚拟的精神世界,反映了精神世界修整破缺的强烈需求。以前宗教信仰构成的虚拟世界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在信仰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以网络和动漫为精神补充,借此修整因科技、战争对传统永恒观念造成的破缺,企图使当今社会再现对称的平衡。不过,这两种补充方法的效果值得怀疑:2003年日本发生12起网络集体自杀事件,34人死亡;2004年上升至19起,55人死亡;2005年前3个月就发生20起,有54人死亡。[9]这组数据说明网络和动漫构成的新虚拟世界不仅没有解决人类的精神困扰,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悲剧发生。

人类精神世界失衡的当今,精神家园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和该怎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对称原理来看,要使人类精神平静下来无非是要修整那个已经破缺的精神世界,修整工作必须在虚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的精神世界中同时进行。

虚拟的精神世界的修整当利用现代科学拓宽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解释,使信众在虚拟世界中能寻找到具有时代感的慰藉。无神论者对宗教总是抱有疑虑甚至对其存在的必要予以批判,但是对称原理则赋予了虚拟世界存在的合理性,因为虚拟世界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消除的一部分,世界宗教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从宗教对人类精神慰籍的作用看,人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生命暂时性的恐惧,宗教创设了虚拟的彼岸世界,以轮回和超自然力量否定了生命的暂时性,把生命变成无限轮回中的一个环节,从而大大减低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也成了宗教魅力的核心。网络和动漫构成的新虚拟世界之所以失败,关键就是没有终极关怀,更没有为人类指出消除死亡恐惧的途径。

因而,回归传统宗教信仰可能是最简便的办法。有数据表明,全世界的宗教信众数目逐年上升,这说明科学进步并不会造成宗教衰落。如前分析,现代科学常常起到增强人类虚无感、沮丧感和宿命感的作用。当今人们在不同于中世纪的层面信奉神灵、皈依宗教,与传统迷信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信众心目中的上帝可能就是科学揭示的不可抗拒的宇宙法则,我们应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

现实的精神世界的修整有两条出路。第一条:寄托医学革命,特别是能给生命以希望和欢乐的生命科学进步。最近关于人体干细胞培养人体器官的可能性对于减少人类病痛,战胜病魔和延长生命无疑是鼓舞人心的福音。还有早在上世纪已经尝试的冰冻病体,日后复苏治疗的方案更有生命再生的意味,如果这项技术成功,人类生命可以任意延伸到几百年甚至更长,这对减低死亡恐惧和对生命健康以及疾病病痛的担忧都有很大的安慰作用。由于这是现实的,安慰作用的效果要比虚拟世界明显。第二条:东西方各自单向维度思维存在的缺陷限制了对世界的认识,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种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将汇成多向度的思维,它将引领人类对世界的全新看法。按照对称原理,科学已经大大丰富了物质世界,那么与其相对应的精神世界必然会发展以达到对称平衡。从表面上看这是人类对精神世界要求产生的推动,其背后则是作为对称的宇宙法则这只无形的手在发生关键作用,它以法则要求弥合精神世界落后于物质世界造成的对称破缺。比如,为我们早已熟知的类似的无形之手,还有硬币投掷规律、性别规律、0.618美的规律等等,这些看似玄学,其实是不可否认的宇宙法则。所以说,人类目前遭遇的精神困惑很可能在不远的时间内,将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视野的打开而得以解决。

宇宙法则不会毁灭宇宙自身,宇宙法则同样不会毁灭人类精神家园,相反,宇宙法则只会维护宇宙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宇宙法则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它会仁慈地以法则来弥合人类精神家园的破缺。

以上可见,宇宙的复杂性包容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以大智慧的眼光看待多元化的文化,当特别重视在人类终极关怀中起积极作用的文化,让其在人类精神家园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斯、穆恩、韦兰. 世界史.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680-681.

[2]爱因斯坦. 自述.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8.

[3]莫里斯·迪克斯坦,方晓光译.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前言.

[4]威廉·曼彻斯特. 光荣与梦想.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822、1398、1453.

[5]李政道. 对称不对称和粒子世界序.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孟道骥、史毅茜. 对称空间.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7]卓崇培、刘杰. 时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4.

[8][9]陈威威、李子勋. 关注自杀——有关人类进入心理疾病时代的对话. 中外书摘,2007(7).

编辑 李 梅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人类精神
失乐园
失乐园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拿出精神
谁变成了人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