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创作中的视觉思维

2009-03-15 10:16
飞天 2009年24期
关键词:图像色彩思维

王 极

人类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早期的原始岩画到现代的数字合成影像,人类对图像的追求和图像对人类的影响一刻也没有停止,并且越来越直接冲击着人的视觉感官世界。人类初期以图像来表达和传达内心的世界远远早于文字的出现。考古学家发现远古的人类所创造的岩画和雕刻,虽然在现代人看来有着明显的审美意味,但不能说它们像文明人创作的艺术一样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是“出于某种巫术或别的什么实用的目的。”但是在原始的这些图像的发展过程中,对后来的视觉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彩陶的出现,不仅为后来的艺术形式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同时它自身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的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图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不管是绘画、雕塑、建筑、服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风格,这说明图像的造型特征和各时代人们的审美心理相关联。当然,这种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真正意义上图像革命性的变化是电影的出现,在此以前所有图像都是静止不动的,而电影将图像不仅动了起来,而且通过对每一个图像的连接表达出了叙事的功能。所以,电影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艺术,它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从美学方面来说,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载体,本身具有听觉声音和视觉图像两个方面,通过对白展现故事的叙事过程,视觉图像却以其色彩、构图、造型来冲击人们的心理。虽然电影的叙事功能最初以戏剧的形式来展现,而在电影自身完善的过程中,这种艺术形式在强化着自身的特点,所以对戏剧的逐渐剥离无形之中强化了对图像的追求。那么图像是以人的视觉感官系统为媒介进入人的大脑而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的,形成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学大师、艺术心理学的奠基人鲁道夫·阿恩海姆确立的,他以大量的试验和事实证明了视知觉本身已具有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问题的解决能力,即已具备了思维功能,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他从生物学原理出发,指出“人的视觉思维涉及着神经系统的‘力场的作用,而这种‘力的物理变化才是生发出生物之种种真切感受(乃至感情)的真正根源。”“生物最注意的是环境中时常变化的东西。”他在分析了儿童绘画和原始图像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构图、色彩、图形通过人的视觉的接受形成了直觉思维,并通过视觉意象,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视知觉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此,解剖生理学也证明了人的视神经实际上是脑神经的一部分,视神经与脑神经是一对一的关系。观看的过程,必然要伴随着大脑的活动知觉意味着对事物意义的识别和判断,“所谓知觉,就是那些具有相对来说较为简约形态的模型与样式与刺激达到一致。”因此,直觉的过程必然包括抽象、分析、综合、纠正、比较、结合、分离。这是我们的眼睛在观看到一个视觉图像时同时产生心理的感受,这和我们所涉及的一切造型性艺术工作关系非常大,它将指导我们在创作一个视觉图像时同时考虑到图像将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

电影艺术的基本思维模式就是直观形象的视觉思维,是用视觉形象来体现故事的内容,是每一个镜头的连接。镜头的内容是由各种造型元素组成,造型元素是由景、物、人组合而成,作为电影导演,就是要在电影创作中将这些电影元素发挥出来。

当导演通过对影片的空间造型设计,传达一部电影的图像风格,这种风格传达给观众一种视觉冲击,在语言之前使观众的生物性感官系统受到触动。在周星驰的影片《功夫》里,片子的基本色调、人物造型及场景道具都在努力营造20世纪70年代的元素,全片基本色调始终控制在灰色系列中,这是70年代香港殖民城市的建筑肤色,人物的服装、化妆也是统一到这个大的基调里,而片中有鲜艳“道具”的运用使在整体的灰色中有了色彩跳动的节奏,附着爱情甜蜜的棒棒糖,破蛹而出的花蝴蝶是故事转折点的体现,最后金色莲花的暗器注入了象征的意味。影像中这些造型和色彩的运用在观众的心理受压迫时也渗出了希望的灵动,视觉思维的过程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我想做为导演的周星驰刻意的追求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美国电影《埃及艳后》的绚丽色彩和宏大场面对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而且体味影片的深邃意境。罗马帝国的最高统帅凯撒率百官和夫人在巨大的凯旋门广场迎接埃及女皇,前面是以红、黄、蓝、白为主色调的大型舞蹈队伍欢腾雀跃,后面是上百名纤夫步伐一致地拉着巨大的狮身人面像的黑金色雕塑,上面坐着身穿金色凤衣的女皇和凯撒的儿子。女皇显得极其雍容华贵,但又不失政治家的清醒和冷静,人群在惊叹之余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化和文明的象征,它和代表古罗马历史文化的凯旋门在色彩上构成黑白的对比,是对立的。女皇的金色凤衣的凝重和罗马人的紫色、白色布料的轻薄也形成了对比,导演对影片的空间造型的对立表述了现在的欢闹,意味着更大悲剧的来临。电影导演刻意于银幕画面构成的安排组织中,往往改变色彩和造型自身的通常感受内容,生化出一种或多种能使观众感知的特定含义。电影美学家巴拉兹说:“色彩具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效果,一种唤起联想和激起情绪的强大力量。”《十面埋伏》影片的出场就是黑压压的一片衙役,黑色本来就显得压抑,却正好把那时候的锦衣卫逼人气氛给刻画出来,然后第一个场景就是在万众黑中一点红的歌妓出场,让我们视觉为之一亮。整部影片以冷调为主,绿色不仅让观众置身于中国南方的大环境,而且绿色的静谧中体感到随时发生的危险。我们由此看出,电影导演创作不管是大的环境,还是小的场面,无时不在考虑视觉的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的造型和色彩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生活方式,视觉僭越文字的霸权几乎无处不在。现在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各种以视觉形象感知内容的媒介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艺谋电影画面的“强迫性”使人们的视觉受到强大的压迫,但观众经过这种强迫性以后,视觉感官得到的刺激和满足是任何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黄金甲》以金黄色的主调制出铺天盖地的气势和逼迫的力量,富丽堂皇的宫殿、炫目耀眼的七彩琉璃柱,各不相同的回廊和层层帷幔,粉红和金色为主的奢迷灯光,和这些浮华形成对比的是在野心和权利的驱使下上演的人伦悲剧,以金黄色为铺垫,给与影片一种暖暖的韵味以对比人物阴郁晦暗的内心。审美活动既是主题用某种具有艺术意味的形式去把握、认识和加工改造艺术客体提供的信息和刺激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情绪活动和兴奋的过程,艺术活动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情感活动。人的视觉对色彩的感知可以说比形象的感知更直接,更快,更具影响力。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的电影《罗拉快跑》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头发在淡蓝色的天空和浅黄色的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调动起来。

电影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功能,电影导演越来越关注受众的视觉感受,如果我们透过这个视角来看中国当代电影,这一倾向也非常显著。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电影就带有明显的图解化倾向。文学内容对电影来说已经降至极低的地位,场面、画面、身体和服饰等视觉因素被无限夸大了,甚至对白变得可有可无,剧本也无足轻重,叙事性就范于景观性的视觉因素,《无极》、《夜宴》等片的视觉效果追求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审美直觉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的电影美学寻找到了不可代替的理论基础,电影导演创作中有形和无形的视觉思维影响着人类对图像的解读,所以,我们的电影美学还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去研究。

(作者简介:王■极,兰州电影制片厂导演)

猜你喜欢
图像色彩思维
A、B两点漂流记
神奇的色彩(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