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红 三足
有争议的悬案
然而这一奇迹,在世界登山史上却是一桩颇有争议的悬案。这除了当时国外某些人轻视中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能从北坡登顶之外,就是中国登山队确实也留下了缺憾——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登上顶峰的影片证据,再加上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的一些因素,使得这一壮举多少蒙上了一些扑朔迷离的悲壮色彩。
首先,那次攀登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开展的,不要说外国人,连中国老百姓也全都不知道。本来中国和苏联订有协议,准备共同攀登,但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就决定凭自己的力量去攀登。
第二,中国登山队是夜里登上顶峰的,而这违反了登山的一般常规。
第三,登山时的历史背景颇为复杂,带有极浓厚的政治色彩。如1958年的大跃进、西藏平叛、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等,无不对这次登山发生影响。
第四,登山运动,特别是像第一次攀登珠峰这样险恶的登山活动,是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综合实力体现。老牌的英国登山队曾7次攀登、7次失败,而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当年的实力,就能一举登上顶峰,实在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
第五,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拍摄到登上顶峰的照片和影片。或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张照片可以证明,中国登山运动员站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山顶,曾自豪地展开飘扬的五星红旗。
当时中国登山队持有的摄影机、照相机及胶片都是进口的,登山中所有过程都被完整无误地拍摄下来,39年后的今天彩色电影胶片重新放映出来,依然格外鲜艳、清晰,质量之好令专业摄影师也惊讶不已。但令人遗憾的,就是唯独没有登上顶峰这一珍贵镜头资料。
攀登“第二台阶”
中国登山队是在1960年3月19日进驻珠穆朗玛山下海拔5129米大本营的。3月25日开始第一次适应性行军,4月11日开始第二次行军,上升高度已经到达7300米。当时登山队决定在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中争取一鼓作气登上顶峰。在7500米那个大风口处,气候十分恶劣,队员们是晚上到的,又经过搭帐篷等,体能消耗很大。第二天,登山队员继续突击,大约登到8600米的地方,由于天气不好没有成功。这次冲顶代价很大,很多主力队员都被严重冻伤,体能也消耗到极点。
当时大家思想上有些混乱,有人失去信心。这时北京贺老总亲自打电话给前线总指挥韩复东,要求重新组织第四次突击顶峰,无论如何要登上去。还有,据得到的消息,在我们登山的同时,珠峰南坡有几支国外登山队也在攀登珠峰。为了给祖国争得荣誉,队员们一定要登上顶峰。
突击顶峰原有15名运动员,然而到了8500米的突击营地后,最后选择的突击队员是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和王富洲4人,他们是从5月24日早晨9时出发开始突击顶峰的。
位于8700米处的第二台阶是从北坡登顶的最艰难的一段路线。这个地方,有30多米的一个峭壁,那个峭壁最后五六米是一个垂直上下的绝壁,像一堵高墙挡在攀登顶峰的唯一通道上。过去外国登山队都是在这里失败的。我国登山队员在第三次适应性行军及突击顶峰时,也是在这里没上去。这次重登第二台阶,4个人登了将近5个小时。特别是刘连满和屈银华,为征服第二台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刘连满把手指插进冰缝中,连续4次,一寸一寸往上登,结果都从上边掉下来,体力消耗极大。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屈银华脱掉了登山靴和毛袜(登山靴上有锋利的钢钉)踩在刘连满的肩上,终于第一个登上了第二台阶。他的脚、手因此受到严重冻伤。
连夜突击顶峰
上了第二台阶以后,刘连满因为体力的极度付出,两条腿已不能支撑身体,这对突击顶峰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他在几个队员里是经验最丰富的老队员,也是登山教练,他要留下来,无疑对最后冲刺造成更大困难;再有就是他在8700米留下来,能不能活下去,也很让人担心。因为过去说在8000米以上是“死亡地带”,你就是坐着不动,都是一种消耗。他消耗这么大,一个人留下来,生死实在难以预料。为此他们开了党小组会,最后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大家找了一个不容易滑落,也不易被雪掩埋的岩石旁,给他穿上睡袋,其余3名队员就又继续往上登。这时,天快黑了。
最后顶登的路途只有100米左右。队员们走了大约9个小时,除了体力消耗特别大之外,也跟他们没有吃东西有关。在他们到达8500米的突击营地时,由于运输跟不上,就没有吃的了,背的锅也被风吹掉了,只有贡布带了一块生的干羊肉,就靠一个装烟的铁盒烧点雪水煮一煮,喝点水,吃一点羊肉。从上去到回来,只有这点东西充饥。
那时有个口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贺老总说得更坚决:“上不去,甭下来见我!”他的意思是说,一定要把顶峰拿下。所以登顶的时候,队员们甭说饿着没吃的,在登到8800米时连氧气都没有了,为了减轻负重,队员们扔掉了氧气瓶,豁出去了。
25日凌晨4时20分队员们终于登上顶峰。那天夜里月光很好,峰顶是一片白雪,有一个像鱼背一样的长山脊,宽度2米。王富洲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中国登山队在某年某月某日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然后签了三个人的名,将纸条装在手套里,并用国旗把毛主席像、手套等都包在—起。顶上是雪,没地方放,就往下撤到有岩石的地方,用冰镐刨出一些石块压在这些东西上面。队员们还带着手枪,打了半天也不响。那时中国登山队有个习惯,登山时带着枪,登上山顶放两枪,表示胜利了。枪打不响,大概又过了20分钟,温度更低,队员们就撤下来了。再不撤,就撤不下来了。
按常规讲,不应该晚上登顶峰,但因为预报25号有暴风雪,所以必须抢在这之前登上顶峰。还有,登珠峰的黄金季节是春季4-5月份,错过这个时机,那就要等明年了。而这次登顶,是在5月24日、25日,这是登珠峰季节的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这次若登不上去,那么整个登山活动就要失败。所以别无选择,只有连夜突击顶峰。
队员们登上顶峰时,天是黑的,虽然带着摄影机,但没法拍。
当他们从顶峰下到8700米刘连满休息的地方后天已黎明,屈银华用照相机拍了两个镜头。当时云彩很好,在山下面很漂亮。他又转回镜头,拍了一下队员的脚印。由于劳累,屈银华焦距没调好,拍的镜头不清楚。因为没有留下影片资料,外国人当时不承认这次中国攀上峰顶。
真正懂得登山的人,看到屈银华拍的照片认为,再往上困难就不太大了,特别是登过珠峰的人讲,在这条路线上最困难的就是8700米的“第二台阶”,那地方登上去了,上边的路线就好走了,危险也不很大。此后多年来中国的登山运动在世界上有口皆碑,更加证明了1960年我国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是确凿无疑的。
选自《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