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菱
摘要:民营经济的良性运行在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只有建立在发展与持续综合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其运行的最佳状态。因此,以持续发展为主导促进民营经济良性运行是民营经济克服其面临的制约因素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民营经济;良性运行;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001-02
民营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进程,步入长足发展的第三个新阶段,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规范化的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体系,将会有效带动并促进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完善,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等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持续发展为主导促进民营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产力新的生长点的民营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良性运行,对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等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民营经济的起步与发展都是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成本低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来完成的,这类企业能够有效体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内在规律,市场适应速度快,生产方式灵活,创新的驱动机制也较为有效,动力机制特别强,综合优势使其成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动力基础。
2.有利于开展竞争,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除直接经济效益外,民营经济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它集中体现在:一方面,民营经济率先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运行,这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许多经验和一定的借鉴,增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经营机制注入社会中,能发挥出一种越来越强的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促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作用,使其逐步纳入市场机制运行的轨道。
3.有利于社会负担的减轻,社会安定秩序的维护,对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就业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决定了大量过剩的农业人口必然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加上国有企业冗员压力严重,给政府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民营企业为城乡大量求职者提供了就业空间,减轻了社会负担,减少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为促使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4.有利于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现金等闲散资金,这是民营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实际上民营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企业主的自身积累和亲朋好友提供的各种闲散资金。与此相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为部门剩余劳动力就业及部分国有企业淘汰或闲置的厂房、设备等的再利用找到了出路,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总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此外,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利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民营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
当前,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良性运行面临着政府、政策、法律等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政府、政策环境因素。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引导、监督力度不足,有些地区甚至只管开业登记或是出事处罚,对其他内容基本上放任自流,在资金融通、解决场地、税费征收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方面缺乏支持,在企业经营项目选择、产业方向发展、依法经营等方面缺乏引导,在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缺乏事前监督;同时,政策待遇不公平、政策不到位、不落实现象突出,政策棚架严重。
2.法制环境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或滞后,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权益、政治权益、人身安全权益及其他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法制环境尚未形成;一些地方在民营企业行为规范方面存在宽、严两个方向上自行其是的现象,突出表现在:监控乏力而且缺乏刚性,个案实施的弹性大,并留有不合理的变通空间,以罚代规范、代指导的情况比较普遍。
3.经济环境因素。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关注不够,存在一般号召多、具体帮助少,会上讲的多、会后解决问题少的现象,还没有一视同仁地把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的视野,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例如产业引导等方面,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升级缓慢。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上没有真正形成理解、关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共识和舆论氛围,相当比例的地区没有树立正确的民营企业观念,积极宣传不够,加上原有对待民营企业根深蒂固的“低一等”的陈旧认识,整个社会对发展民营企业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甚至偏见。
5.自身因素。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多数实力不强,企业技术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且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受家族式的管理制约,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管理中不规范行为极为普遍,生产经营盲目性、投机性较大,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缺乏自律性,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企业管理人才欠缺,领导和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管理能力,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及环保意识较差,只重视生产和效益,不重视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企业职工大多来源于闲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并且缺乏后天的技能培训及法律、法规学习等再教育。
三、以持续发展为主导促进民营经济良性运行的对策探讨
持续发展应当是发展与持续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持续、长远发展将更丧失根基。因此,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的良性运行在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只有建立在发展与持续综合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其运行的最佳状态。因此,以持续发展为主导促进民营经济良性运行是民营经济摆脱其面临的制约因素的根本出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民营经济还存在诸多陈旧观念,发展的认识不足,持续发展的认识更为欠缺,从而形成了许多人为障碍。与此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对党的现行政策认识存在偏差,从而造成了急功近利缺乏长远发展目标的现状,资源、环境意识尤为缺乏。因此,各级政府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深化对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认识,民营经济发展思想要实现根本性改变,形成新的发展观,以适应其高效、良性运行的实际。
2.营造民营经济持续发展、良性运行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优化政府、政策环境。要实现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良性运行,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与落实程度,改善政策环境,按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作为职责所在,政府必须要妥善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关系,必须把民营经济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严格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低效益项目的兴办,增加政府在这方面宏观调控的指导协调作用,逐步改变仅靠经营者的趋利动机自发性、盲目性发展的不良现象。
其次,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和典型企业,尤其是一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企业,同时应创造条件增加民营企业主的参政议政机会,让他们熟悉政府相关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类政策,为民营企业乃至民营经济良性运行创造氛围及基础。
再次,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应将民营企业的生产用地资源等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实行合理的国土及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形成完善的国有资源管理体制,合理利用土地等国有资源;税收应克服随意性,各项收费项目及标准应由有关部门自下而上全面清理、重新审查核定;银行应抓好贷款的可行性调查与审核工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最后,优化法制环境。政府应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侵占、破坏、索拿民营企业的财产,应及时给予法律制裁。对屡禁不止的“三乱”行为,应严肃查处。同时,政府应依靠法律来整肃企业的不规范行为。由于企业的法律意识欠缺,道德教育素质较低,政府在整肃的过程中也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抓好典型,抓重点引导,从而提高民营经济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引导、监督、管理,保障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要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引导民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和外向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提高其辐射作用。同时,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的同时加以监督管理是现行政策的要求。政府有关综合部门要通过信贷、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从事正当经营,工商、行政、计量、审计等部门要加强行政监督与控制,从而构成一条企业行为的监督控制链,制止不正当的经营行为。公、检、法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行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其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规范管理,制订环保标准,控制污染企业并加以强制治理。
4.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民营企业家应把职工队伍建设及思想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大事来抓,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到专业管理中,以提高民营企业职工整体业务素质及敬业爱岗精神。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素质。民营企业家及管理层人员应注重政策、法律、技术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调整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管理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和环保等意识,同时应大胆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
5.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应该提高认识,权衡利弊,超越自己,淡化家族色彩,尽快实现由家族式这种小生产的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不断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手段,要在企业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方面不断创新,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民营企业必须把自身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必须看到: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创造技术基础是加快民营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企业应该做到:把扩大再生产及企业发展的重点从盲目外延扩张转变到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自主改造上来,提高对其重要性、现实性、低风险性的认识,并根据企业财力情况加大这方面的改造投入。
参考文献
[1]储小平.家族企业变革剖析[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7,(12).
[2]马红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J].求索,2006,(6).
[3]可持续发展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苗菱(1969-),河南洛阳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方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