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昉 黎瑞明
[摘要]我国目前每年因偷漏电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利用电力负荷监控系统的负荷监测、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功能,将现代的电子技术、通信手段和信息技术引入反窃电斗争,利用高科技手段打击防偷漏电歪风,意义深远。
[关键词]防偷漏电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11-01
防偷漏电严重地侵害了供电企业和守法用户的权益,导致线损居高不下,不仅给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供用电秩序。所以,防偷漏电技术越来越被供电企业所重视。
一、偷漏电的类型与偷漏电方法分析
(一)窃电分类
1.无表用电。即不通过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直接用电。如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或绕越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用电。
2.损坏用电计量装置用电。这类窃电较为隐蔽,取证比较难,占窃电总量的比例也比较大,它是使计量装置少计电量达到窃电目的。主要有改变计量回路接线,使电能表失压、断流或电压电流的相位角发生改变;或是改变互感器、电能表等计量元件的误差,还有外接虚拟电源,改变电能表计度器度数(即所谓窃电机)等。
3.高价用电接低价计量装置用电。利用电价差,将高电价的用电负载接入低电价的用电计量装置,达到少交电费的目的。
4.私增用电容量用电。以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费时,私增变压器或更换大容量变压器,达到少交基本电费的目的。
(二)窃电分析
1.短路电度表的电流线圈。这种作案方法通常是在电度表内部或外部用导线将电流线圈短接,较隐蔽的做法是用准备好的两头带针的导线分别插入电流线圈的入出两端,使流入电度表的电流减小。这种方法可以使电度表转速变慢而达到窃电的目的。很多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使电度表停转,实际上不能,因为电度表电流线圈电阻很小,外部用导线短路后,短路导线只能分去流入电流线圈的部分电流,电度表照样会转,只是少计了短路导线分去的部分负荷。故对这样的窃电方法仅靠观察电度表会不会转来判断用户有无窃电是不对的。
在电压线圈上串联分压电阻或断开电压线圈。用一个电阻串到电压线圈上,负荷端直接连出,所串电阻用绝缘胶布或绝缘套管套住,可以做到很隐蔽,其原理是使通入电压线圈的电压减小,达到少计量的目的。
2.在电度表上端钻一小孔,窃电时插入铁钉或其它物件,使电度表转盘卡死或增加反转动力矩,使电度表少计量;调整制动磁铁,使制动力矩增大,电表转速变慢,从而达到窃电目的。
对改变输入电度表电流、电压大小或改变电度表电流电压线圈的窃电方法,供电人员只要加强外观检查、以及对怀疑用户的电度表进行校验,一般都能查出真相。对于采用机械法窃电的用户,由于没有明显的窃电痕迹,很难查出真相,即使被发现,也可以借电度表本身机械故障而摆脱罪名。以前很少有文章披露这方面的窃电方法,故提醒供电人员对这样的窃电手段要特别防范。
二、负荷控制管理系统防止偷漏电的监察功能
为了更好利用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展开防窃电工作,将科学技术与先进地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查窃电的准确率,可在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中加装防窃电装置。系统能监测装有负控终端的用户每月的总电量和当月内每个时点的负荷情况,并能分辨出四个时段尖、峰、平、谷中所用的电力和电量,从而可准确地掌握用户的实际最大需量和各时段的用电晴况,为防止某些用户在用电上作假和偷电提供了有效的实时监察。
单纯通过负荷控制管理装置不可能监测到用户的窃电行为,因为负荷控制终端的电量是通过计量表脉冲数获得,在用户拉开TV刀闸或断相时计量表将少计电量,而防窃电装置是利用用户的指示回路或保护回路进行电量计算与计量回路的电量进行比较,并能判定断相时间、电量曲线幅值的大小。防窃电装置之所以能实现其功能,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除计量二次回路具有互感器外,在保护回路或仪表回路中还有互感器装置,交流采样装置就安装在保护回路中。由于保护回路的特殊作用,使窃电用户不能轻易在其上做手脚,因此将监视装置安装在保护二次回路的互感器上可以达到监视计量回路的目的。防窃电装置主要由三相三线制(或三相四线制)接线板、交流采样主板和开关电源组成,其电源一般由负荷控制终端提供。
三、防偷漏电装置的实现
电力负荷综合管理系统为这一技术防窃电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平台。电力负荷控制终端已实现了模拟量采集,只需供电企业提供防窃电思路和模型;其次,借助系统无线电信道的传输,即可实现防窃电信息自动上报,主站集中监视。依照上述判据,利用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双向信道和遥测功能,在负荷控制管理中心主站集中远程监视用户用电计量装置,实现技术防窃电功能,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l:在电力负荷控制终端实现各判据的检测、比较和判断,主站实时或随时召测,告警信号主动上报主站。
方案2:由终端完成采样和功率计算,召测回主站,在主站完成比较和综合判断。
方案3:在主站直接召测电压、电流模拟量和电能表功率等信息,并完成计算和各判据的综合比较判断。
结合在某地区应用的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发功能模块,实现这一功能。针对在用电实践中发生的窃电行为,根据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的特点,对地区电网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功能进行了扩展,加强了防窃电装置。实践证明,防窃电装置是一种先进的经济使用装置,它在杜绝用户窃电行为,增加售电量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线损率,为电力系统减少经济和实现电力市场化运营提供了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国威,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控软件的技术改进[J].供用电,1996,(02).
[2]侯晓君、汤光泽,窃电分析及防窃电技术措施[J].天津电力技术,2007,(01).
[3]韩谷静、殷小贡、秦亮、杨玲君,电能计量设备防电流法窃电新技术[J].电测与仪表,2007,(10).
[4]姚晓微,反窃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