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教育发展态势盘点(下)

2009-03-12 09:29本刊编辑部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本期在上期《2008年全球教育发展态势盘点(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2008年全球教育发展中的以下热点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呈现新走向;各国为提升教育质量、增强竞争力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教育信息化战略助催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学习科学发展引人瞩目;中国改革开放30年见证教育大国的崛起。

六、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呈现新走向

2008年,全球范围内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如亚太国际教育会议、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会议、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研讨会等,揭示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的一系列最新走向。

在世界范围推进全民教育的浪潮中,从国家层面到国际层面的工作重点,已从增加投入、普及教育转向注重结果、提高质量。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越来越不可分地密切联系而且交织在一起。在这一进程中,国际教育受到教科文组织会员国高度的关注:通过国际教育,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教育决策;通过国际教育,促进师生国际交流,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国际教育,把国际教育援助变为双向平等的发展伙伴合作。另一方面,全球化不但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影响着金融、贸易和科技等产业,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有质量的平等教育机会再也不能在排斥国际交流的政策环境中实现;即使师生关系仍是影响教育过程的关键因素,但优质的教学再也离不开分享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工具带来的学习机会;如果各国的教育制度不能培养了解人类文明、尊重其他国家和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公民,充满冲突的世界将不可能变得和谐。然而,教育发展的现状表明:尽管国际教育大大地促进了知识的转移、思想的互动和资源的共享,国际知识体系中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到处可见,发达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之间、一国之内不同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人群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仍然有增无减。尽管国际教育援助和南北合作仍然十分重要,但教育领域中的南南合作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左右国际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包括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大众传媒和非政府组织,这五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国内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跨国公司如今已成为左右国际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办自己的教育机构;对教育领域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向教育系统反馈人才培养信息,提出教育改革的建议等。跨国公司还通过自己掌握的专利技术、市场资源等优势,来对教育政策施加影响。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间国际组织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国家教育宏观决策,通过国际比较指标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参考,还可以制定共同规则影响教育宏观决策。非政府组织的理念和实践,可能直接转化为一国重要的教育宏观决策;非政府组织还对教育宏观决策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

七、各国为提升教育质量、增强竞争力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2008年,美、英、澳、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为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在课程、教学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最新政策。

由布什总统组建的国家数学顾问团发布总结报告,对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弊端进行了修正。这是继2006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委员会发布《数学课程焦点》之后,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向同一个方向的再次调整。报告主张更加系统有序地在小学和初中推进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对简单的数学运算进行识记,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技能,尤其是要为将来学习初等代数和高等数学作好准备。“数学战”论战一方强调学生扎实掌握简单的数学步骤,另一方则主张对教学采取更加“概念化”的方式。国家数学顾问团的总结报告指出,概念性理解跟熟练掌握计算与步骤以及问题解决技能同等重要,且相互支持、相互影响。2008年12月16日,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提名芝加哥公立学校学区首席执行官邓肯为下一届联邦教育部部长,赋予邓肯提升美国教育竞争力的使命,并指出“如果美国想在明天拥有领先世界的竞争力,就必须在今天拥有领先世界的教育”。

在2007年颁布的《儿童计划》的框架下,英国在2008年相继出台了《学校改进战略》和《国家挑战计划》,以期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成绩两极分化。教学成绩较差的薄弱校成为扶助的重点。政府3年投入的总经费将达到4亿英镑。《国家挑战计划》对办学质量最差的中学下了最后通牒。根据这个计划,英格兰的薄弱中学如果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将被关闭。《儿童计划》规定,到2020年,要实现九成的学生在19岁前5科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成绩达标,或取得同等成绩。《国家挑战计划》是为实现该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目标是到2011年,实现每一所中学至少有30%的学生5科(不含英语和数学)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成绩达标。此外,为帮助儿童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英国政府将该科目从非必修课升格为必修课,这是英国政府整合教育与儿童事业后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根据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10年,英格兰所有中小学生(1~4学段5~16岁儿童),都将接受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从急救措施、个人理财、性关系到预防毒品无所不包。英国儿童大臣德里斯·摩根说:“这个举措符合我们的‘21世纪学校理念,即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跟教育标准局设立学生福利指标、把儿童福利状况纳入学校评估的理念也是一致的。这将有助于减少毒品滥用、少女怀孕和少年酗酒,同时让年轻人获得方方面面的关键生活技能。”

为应对国际教育竞争,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澳大利亚将结束多年来各州自行决定课程标准的状况,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汲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课改经验,争取用3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学课程。2008年1月底,墨尔本大学的麦克高教授被首相陆克文和教育部长朱莉娅·基尔拉德任命为国家课程委员会主席。在今后3年的时间里,他将领衔一个由12人组成的智囊团为澳大利亚制定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全国统一课程。国家课程委员会将在参考各州和领地课程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最高质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入学率。全国统一课程后,将使那些跨州转学的学生直接受益。据报道,澳大利亚每年有8万名学生跨州转学。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指出,建立统一国家课程体系是为了提高标准,确保更多学生完成12年学业。他承认这项工作非常艰巨,需要花3年时间。

在日本,教育被视为对未来的提前投资和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日本文部省以“强化国际竞争力”为主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为强化整体国际竞争力作贡献。针对强化本国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文部省在这次教育改革中,对本国的基础教育,分别提出了三个立项目标,即强化孩子的人性、强化教师教学指导能力、强化学校的管理力度。文部省投入4.9亿日元用于在小学推进野营自然体验等活动事业的开展,7.3亿日元用于在全国开展“职业体验周”计划。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一万所公立学校参与了该计划。另外,为了培养地区社会的专业人才,文部省投入4.3亿日元用于在重点高中培养专业人才,并初步拟定7.3亿日元用于职业教育实践项目。与基础改革衔接且并立的是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发展被视为21世纪知识型社会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日本在这次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的改革作为强化本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和主要部分。在这次高等教育改革立项内容中,“形成国际化有魅力的研究生院”、“充实本科生教育”、“推进大学国际化”是这次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其目的是使日本大学成为有个性魅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通过留学生交流和特别研究员事业的开展,海外优秀的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专家将为日本带来的潜在资源对于日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这一经验已经在综合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国际竞争力拥有霸权地位的美国得到了证实。另外,随着2008年初最新版的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的颁布,以及年末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方案的出炉,日本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宽松教育”宣告结束。新指导要领增加了中小学数学、科学等核心科目的课时,目的是提高日本学生的学业学力水平,扭转日本学生在国际教育测评排名中的下滑趋势。

2008年12月9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测评项目——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趋势(TIMSS)2007年测评结果出炉。报告显示,美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升,但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同龄学生比起来,仍然落后很多。美国学生的科学成绩则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美国联邦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和一些专家发表意见说,TIMSS 2007的结果显示了布什总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推动的更高教学标准、更严格的数学课程要求,以及经常性的标准化考试所取得的胜利。TIMSS 2007显示,来自亚洲的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与韩国的四年级和八年级数学成绩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4个省)中名列前茅。报告还显示,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不仅平均分高,在“最复杂主题与推理技能”方面达到高级水平的学生比例也是最多的。

经合组织《2008年教育概览》在2008年9月发布,报告揭示了各国政府在教育预算上面临的重大压力,并主张教育界效法其他行业提高办学效益。报告指出,各国政府在教育事业方面都有很高的抱负,希望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能提高,然而公共预算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现在能够确定的是,无论是由于工资较高还是就业前景更佳,争取高等教育学历的动力目前仍很强劲,而且劳动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大幅提高。报告还指出,同样可以确定的是,单靠增加教育投入是不够的,同时还需提高教育效率。经合组织经济总司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经合组织各国即便维持现有教育投入水平,仍有使教学成绩提高22%的潜力。这表明教育界需要效法其他行业,努力地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八、教育信息化战略助催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准确有效的教育数据系统是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此,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将教育信息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教育质量提升战略。美国自2005年开始启动数据质量运动,至今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该运动旨在建立全国性的纵向教育数据库,便于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获取和利用有效的数据信息,开展理论研究并改进实践。纵向的数据质量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包含10个必要的数据库,涉及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业成长轨迹,并将相关数据库连接起来。该运动以州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纵向的教育数据系统,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在中国,2008年伊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启动10项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及其数据库建设,旨在提升核心研究竞争力。

远程教育早就被认为是各国解决不同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广阔领域中怎么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似乎已成为许多国家远程教育共同面对的挑战;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迅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中的远程教育,怎样才能叩开未来之门,成为各国同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2008年10月,在中国一周内召开的两次远程教育国际论坛都达成共识:开放远程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撑。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亚洲各国的开放远程教育随着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及政府的重视,在近几十年里蓬勃发展,为各国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由此成为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热议的话题。这次会议主题聚焦“亚洲与国际开放远程教育的新进展、新趋势、新使命”。2008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论坛则将主题聚焦在“开放远程教育的未来与学习型城市建设”。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会专家认为,远程教育应在教育改革与创新、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技术、提供优质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等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度亚洲开放大学协会杰出贡献奖”首次颁发给对远程教育学术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总监、首席研究员张伟远博士,这将大大促进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工作者之间教育和研究的合作。此外,在2008年11月,美国远程学习协会举行了“全美远程学习周”活动。这是美国推动和表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企业培训、军事、政府和公共卫生健康领域中远程学习巨大发展和成就的年度盛事。在尼日利亚,远程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中开始呈现以下优势:适合培训特定的专业人员、会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提供特定的课程、减少学习者的机会成本,使他们能够边工作边学习;其规模效应使高等教育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迅速扩张。上述优势使远程教育成为尼日利亚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

混合学习模式有可能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变革揭开序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虽然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已经多年,但学界对其成效仍然存在质疑,不少人认为“混合学习至多可得到与传统教室相当的学习效果”。美国研究者通过五年的努力,证明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价值。该实验突出的效果是30所参与的高校平均减少了37%的学校经费,使每所学校每年节省300万美元,每年有5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学生完成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和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满意度增加,学生对研习主题有更积极的态度等。更为重要的是,该项实验所强调的课程重新设计理念及其五种模式——补充模式、取代模式、中央市场模式、完全线上模式和自助餐模式——的成功有可能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变革揭开序幕。在日本,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中所发挥的实效性作用备受关注,因此也被视为21世纪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基于在线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应用不久,便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这两年,日本以混合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的报告和文献大幅增加,其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对于我国高校今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此外,青少年网络生存方式给教育带来新挑战。随着网络、手机等现代通信方式对现代生活的日益渗透,电子写作已经成为西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成长方式。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美国青少年通过电子邮件、网上即时通信、博客、公共论坛、手机短信等工具来进行交流。不过,多达六成的12~17岁学生并不把这类交流视为写作,他们对写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超过一半的美国十几岁学生在Facebook、MySpace等社交网站上有自己的账户。27%的学生有网上博客,11%的学生有个人网站。93%的学生说他们会在校外自发地写作,至于是用电脑写作还是手写,这主要看客观条件。学生使用电脑完成学校作业,原因主要是在电脑上编辑比较容易。虽然他们不认为手机短信编写、网上即时通信对他们的正式写作有什么影响,但很多人承认,手机、网上的非正式语言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出现在他们的作业中。埃默里大学的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恩认为,年轻人成天沉迷于网上社交和电子游戏,不仅导致自我封闭,还失去了闲暇阅读的时间和对重大主题的深层次理解。不过,学者们一致认为,在新千年一代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趋势,比如暴力犯罪的比例在下降,职业进取心更强。此外,受益于互联网,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一代的人能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源和信息。

九、教育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学习科学发展引人瞩目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以及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为了对全美开展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者收集了700多项对学校开展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的研究,有的是品德教育,有的是反欺凌教育,有的是预防药物滥用教育,有的是冲突解决训练,等等。研究者发现,这些培训项目都实现了他们的初衷: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得更好,心态更加积极,比对照组的焦虑少;从他们的考试分数和学习成绩来看,实验组的学生还明显变得更加聪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个报告显示,小学生在体育上花时间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有可能提高成绩。研究者确信,体育之所以跟学习成绩有关系,既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行为方面的原因。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比如脑部供血量增多,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培养积极的课堂行为,如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减少破坏性行为等,因而能够改善他们的学习。对老鼠和人的实验室研究显示,身体锻炼能促进脑部产生更多的脑源神经营养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研究者将它视为脑的“肥料”。这种蛋白质能够促使突触的生长,而突触是人脑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必要连接的关键。它还能增强脑细胞的功能,防止它们衰老。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学者的研究显示,混合能力数学班的学生成绩优于分层教学班。长期以来,分层教学在英美中小学被视为因材施教的良方,应用广泛,但最近却遭到了一种将能力各异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的分组教学模式的挑战。这种教学法的名称叫合成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加州的教育学者开创并发展起来的。在加州的研究发现,在混合能力班使用合成教学法的学生,不仅数学成绩优于分层教学的学生,而且还更加喜爱数学,行为表现也更好。跟分层教学不同,合成教学法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每个小组要协作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而且每个人都要为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如果组内有人遇到了困难,其他成员要为他提供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几千年来的传统学习情境受到了挑战,我们的学习有可能出现在各种随机情境中,如何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为学习科学研究者近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2008年9月,一篇题为《学习科学将给我们带来什么》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学习科学的关注。学习科学是国际上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关于学与教的交叉学科,是在反思认知科学等学科关于学习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新近兴起的一门科学,它借鉴建构主义、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社会文化研究和关于知识工作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汇集和整合关于脑的研究和内隐学习、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等已有对于学习的研究,采用多种现场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情境中的学习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若干关于学习的新观点,并通过创新性项目的实践和基于设计的研究,创设新型学习环境,革新学习实践。它不仅研究正式的课堂学习,而且研究发生在家庭、工作岗位及同伴之间的非正式学习。学习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理解有效学习,并运用该学科的知识重建课堂及其他学习环境,使人们的学习更为深入、更为有效。学习从猜想变为科学,使教育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为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提供了解决方案。

学习科学在研究的理念、方法、技术、对象等方面都给我们很多启示,而更为关键的启示在于,学习科学的基本研究指向真实世界的需要。学习科学的研究使教育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为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提供了解决方案。全纳教育和全民教育作为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但在现实中受制于具体条件,还仅仅是尚待实现的理想。学习科学关注全人的学习,研究的是所有人在各种状态下的学习活动,特别是老龄、学前、残障、超常等特殊人群的学习,其相关研究为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可能性,让千差万别的个体都能进行适合自身的学习活动。

十、中国改革开放30年见证教育大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教育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30年。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足6%,高校在校生只有85.6万人,研究生只有1万人。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4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 000万人。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教育开放与教育改革伴随而行。30年来,我国教育广泛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文化教育成果和教育改革经验,开阔了国际视野,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深刻变革。我国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12字方针,先后有百万人出国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国留学人员遍及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已同18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我国高等学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深入。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国目前能够接收来华国际学生的高校达到568所,已累计接收来华国际学生87万余人,辐射19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所学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门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展迅速,境外已有3 000多万人学汉语,有6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25所孔子学院。?筝

责任编辑 熊建辉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特意和故意
教育漫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