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选择

2009-03-12 09:00孙春涛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12期
关键词:融资困境出路中小企业

孙春涛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在于帮助那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使其能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增添活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出路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质决定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中小企业自身特有的因素外,还有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由此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因此,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更需要社会经济制度与环境的改善,这对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的走向意义深远。

1中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作为个体,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端弱势,然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作为整体对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却发挥着巨大作用。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是为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主渠道,在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比重在65%-80%,而在大企业的就业比重不到20%。在我国,据中小企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共注册有中小企业970万户,所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税收占50%,发明专利占66%,提供的劳动就业占8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体,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起步的,一个新行业的出现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大多发端于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时常伴生着制度创新。如果把大企业比作参天大树,中小企业就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树苗和树下的茵茵绿草。中小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体的生力军,健康发展的中小企业为社会经济体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群是一个社会经济体走向繁荣的前提和希望。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这个问题不但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总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表现在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据社科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已经有40%倒闭关门,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命脉。很多中小企业拥有技术,拥有市场,拥有订单,但就是因为资金链的问题,最后"死"在了融资难的问题上。由于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导致失业人口剧增,这已经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融资便利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已经不单纯是中小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复苏与社会的稳定。

2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表现在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和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的融资渠道总体上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通过留存收益补充资本,外源融资有两种方式,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就两种融资渠道比较而言,内源融资是首选,因为内源融资速度快成本低,完全由企业掌控,但内源融资规模往往受限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融资需求。所以当企业有大规模融资需求时,外源融资就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外源融资的两种方式中,股权融资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债权融资包括发行债券和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属直接融资,银行信贷属间接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问题在于任何一条融资渠道都不能大规模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与中小企业自身所处的特殊生命周期阶段有关,也与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有关。

2.1中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必然。

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期和衰退阶段,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企业规模小是中小企业的标志性特征,处在这一阶段的企业融资难在所难免,尤其在创业阶段,企业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偿还能力没有保障,很难通过常规渠道获得外部的资金帮助,而企业自身又没有多少积累,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业主投资、股东入股、民间借贷等非常规渠道获得资金,这种渠道获得的资金不仅成本高规模小,而且不稳定。在成长阶段,企业的情况稍有改观,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也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占据统治地位,证券市场尚欠发达,银行信贷一直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在所有企业的融资当中,银行贷款约占70%,直接融资占30%,而中小企业从银行的融资则占到98%左右,直接融资不到2%。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例,我国在2004年开设了中小板市场,2009年10月又开设了创业板市场,主要面向成长型企业,但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能够容纳的上市企业数量十分有限,中小板自2004年开板以来,截至2009年10月底,上市公司的数量刚刚达到300家,而2009年10月23日,首批申请创业板上市的108家公司经过层层审查筛选,最终只有28家企业在创业板正是开市,相对于970万户中小企业的总量来说,中小板与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名额只是杯水车薪。况且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门槛都很高,能够上市的企业绝对都是优中选优,根本不可能解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银行信贷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防范风险又要保证获利,银行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源于贷款发放时的逆向选择风险与贷款发放后的道德风险。为保证信贷资金安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要求财产抵押,同时还要做信用调查。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刚刚起步,财富积累不多,很难拿出银行容易接受的抵押品。信用调查难度更大,良好的信用评价需要信用积累也需要信息透明,而中小企业大多仍处于发展初期,缺少信用积累,企业内部管理还没有走上正轨,信息不透明,且中小企业的情况良莠不齐,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提供银行甄别风险所需的完整财务信息。银行为获得充足的信息以保证资金安全,在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之前,会非常慎重地选择与甄别信贷对象,采取种种限制条款与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降低逆向选择风险;在贷款发放之后,银行会加强监管力度,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由此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据了解,对于小额贷款,银行同样需要收集财务和非财务的各种信息以做判断,即便是100万元的贷款,银行投入的人员和工作量也可能不低于一笔数亿元的批发业务,把贷款成本按贷款规模平均分摊,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高出很多,这必然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2.2所有制歧视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国有和私有两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私有企业通常被称为民营企业。从规模上看,国有企业多是大企业,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从所处行业地位看,国有企业居战略行业,处垄断地位,民营中小企业居竞争行业,处非垄断地位。从企业经营风险承担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只能由企业主承担,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系统中居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样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当企业出现资金需求时,中小企业主的信用保障自然无法与国有企业特有的国家信用抗衡。面对存在巨大金融缺口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由于产权归属性的不同,国有银行不能名正言顺地、顺利地将其信贷风险转嫁给中央政府(如中国现行的法规就规定,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呆坏账不能核销),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的风险性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国有银行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国有银行负责人在对中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时,更怕承担正常的信贷风险。因此,国有银行比较偏好于把资金贷放给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则持有十分甚至过分谨慎的态度或不积极支持的态度,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得到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银行信贷供求关系被人为地、制度性地扭曲,由此造成了我国金融领域特有的所有制歧视。

2.3我国特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挤压。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这是由我国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取向造成的,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官员的政绩,官员的政绩决定其升迁,考核政绩的主要标准是当地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标准就是GDP增长率。地方官员为了升迁必须让自己所辖地区经济发展更快,即GDP增长要更快。这种以GDP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导致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投资需求,而国内居民的消费在需求中的比例太低。因为相对于消费来说,投资可以更快、更显著地带动当地的GDP增长,而当地居民的消费对于当地的GDP增长并无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地方政府势必把最能拉动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放在首位并视为支柱,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主动担当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的角色。由此导致与投资建设有关的行业过热,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是过热的,而民营中小企业行业大部分是过冷的。当投资出现过热,中央银行推出紧缩政策时,地方政府在以GDP为纲的理念之下,为了提高GDP,照样修桥铺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逼迫银行向过冷的行业挤出资金,贷款给过热的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雪上加霜。

当经济萧条要到来时,政府又需要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例如,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四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和银行的配套信贷政策,但银行发放的巨额贷款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主,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客户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和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并不在考虑之列。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信贷投放增加了4.8万亿,其中中小企业所获得的份额还不到5%,而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2009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34.6%,新增贷款8.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约5.5万亿元,多数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有4个百分点,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投资来拉动,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扭转在融资中的被动局面,中小企业融资只会不断受到挤压。

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选择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等于是中小企业就应该顺利融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融资活动是信用活动,有信用保障融资才能得以持续,有信用保障经济才能有秩序地运行。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质在于帮助那些有良好品质,有发展潜力,能够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作贡献的企业,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筛选出那些成长性好的企业,同时淘汰那些经营管理差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群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一般以小规模短期融资为主,因此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首选,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关键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风险承担问题。因此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承担问题是疏通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

3.1完善征信体系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征信是指经济交往中由独立第三方开展的信用信息服务活动。征信体系指由与征信活动有关的法律规章、组织机构、市场管理、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征信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借贷市场服务,但同时具有较强的外延性,也服务于商品交易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对解决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法规滞后、各部门信用信息分割及各省市征信体系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全社会对征信产品的需求有待培育,征信中介机构的运作还有待规范,等等。因此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势在必行,从国外的经验看,建设征信体系应由政府来推动,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通过制定政策、立法,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培育信用市场主体,营造信用环境等方面。只有有了完善的征信体系,中小企业融资才难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3.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承担问题。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作法,世界各国一般都把建立和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鼓励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努力促进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扩大和发展;(3)政府担保机构要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避免行政干预;(4)努力建立政府担保和民间担保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和相互补充的信用担保体系;(5)建立或完善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各种风险分散机制。

3.3增设中小银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首先,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合作,对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乃至企业主的人品都会有较深了解,这有助于解决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中小银行能够提供的资金规模有限,不可能满足大企业的资金要求,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以小额为主,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是中小银行信贷业务的主体;第三,从风险分散的角度看,由众多的中小银行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可以把集中于大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散开;最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般比较急迫,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授信规模少,审查环节多,手续复杂,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及时资金需求,而中小银行贴近市场,反应快,信贷手续简便快捷,能较好适应企业要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中小银行,且中小银行的民营性质更能增强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3.4改变政绩评价标准,扭转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被动局面。

建议政府改变对官员政绩评价的标准,以就业增长率代替GDP增长率。中小企业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如果能以就业率增长为标准评价地方官员的政绩,势必会扭转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被动局面,有了地方政府的扶持,中小企业才能在有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文义.加快我国社会征信体系与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中国金融,2004,9.

[2]陈柳钦,孙建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制度创新.中国价值网,http://www.chinavalue.net/ 2005-7-18.

[3]邓亮.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北方经济,2006,4.

[4]盛大林.中小企业融资难根在中小银行太少.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dl.

[5]易秋霖.考核官员政绩:以人均收入增长代替GDP增长.搜狐博客,2009-12-2.

猜你喜欢
融资困境出路中小企业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