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才 赵维林
奇哉天峻①,赖天公妙尔,鬼斧神工,喀斯特②崮秀险峻,崔嵬峥嵘;叠嶂陔崖,草木葱茏,居环湖十三名山之首③,史不绝书兮驻名扬也。形胜巨舸兮昂首北骋,山风吹兮山带徜徉,奇秀绝异兮万山独彰。吐蕃圣山曰“巨层白崖”④,史载斯山兮“天青遮哈尕”峰⑤。雄起乎古西海西南也⑥,乃通西域陆路之冲,入古羌戎之掌中。
神哉天峻,背倚青海南山中东,其险则山阻柴达木东北成屏障。崇崇迂回丛峰竞苍穹,北瞰巍巍祁连,沉沉长云兮暗疏勒雪山⑦,东俯王母万帐断炊烟⑧,赤岭塞外兮粼粼湖色冷靓⑨。
秘哉天峻,秘境深处兮团结峰凌空⑩,姐妹婵媛兮守望昆仑{11}。疏勒东延兮紫山云岚浓{12},赤水烟浮兮东注河湟乎{13};布喀素出兮青海湖盈{14},潺湲北汇兮黑河汹涌{15};苏里河出兮西入罗布中{16}。斯谓汉羌乎昆仑之丘焉{17},吐蕃神山兮阿米辰达冈{18},穆王西行祭河宗斯夫{19}。斯山孤高兮矗云矣,耸疏勒南山兮扼北方矣,积雪帱巅兮寒光欺夏日,冰镜鉴日兮素彩炼天河;一片琼瑶兮寰域享清凉,其西南漍流弥漫阻隔,湖池星罗兮人鬼同沐,日中人沐兮黄昏鬼沐焉{20}。高寒盆地如灶头厝釜兮{21},措纳泓澒兮云雾迷茫{22}。
富哉天峻,疏勒南山兮万载冰川,尽泽四河奔流四方{23};滋润四方兮田园牧场。岗格尔肖合力胸揽木里北域,臂抱亿万斯年煤田丰矿。宝藏兴兮财富殖,境地利兮赡民用。油路四通辐辏忙,境物阜兮百姓富,山野阔兮帲幛众,野草茂兮三畜丰,大川平兮野驴腾骧,雪山寒兮野牛奔靡,峭壁耸兮岩羊伏藏。布喀东流兮肥鲤亿万,母亲河兮恩浩荡焉。
悠哉天峻,南鲁芒兮北卢森{24},兀岩勒石兮錾畋图,斯默言兮汉羌游牧谣。关角山麓兮王母{25},百八藏经兮化石墙焉{26},汉琉瓦默诵乎“常乐未央” {27}。君不见三危山出疏勒西{28},三苗西徙经天峻{29},君不见王莽出征羌中道{30},重金诱羌羌帐迁。“若夫新莽置郡建宫,隋炀徙罪而死居,李靖行军而取道,吴仁破虏而擒渠”{31}。邓愈征西哭雪山烟瘴{32},酒泉太守马岌立西王母祠于山中{33}。吏治东晋,契汗乙弗迁天峻{34}布喀南北炊烟浓。南北朝,吐谷浑治伏俟宫,游牝马兮得骢龙{35}。唐永隆吐蕃统,赞婆屯青海河源道控西东{36},明正德,东蒙古夫亦卜剌,阿尔秃斯袭青海而控四方{37},汪什代海北徙“安多雄”{38}。清道光,河北空兮草原官荒,蒙古西迁兮环湖原野旷,河南八族兮渡黄河复故乡{39},万帐棋布环湖乐土上{40}。哈拉库图兵池空{41},伏俟废址牧草葱。民国间,都兰县驻都兰寺,王振刚者治蒙藏{42}。
欢哉天峻,西路红军兮越祁连,疏勒河谷兮急行军{43}。冰天雪地安何往?风展红旗兮过考克赛{44},悲唱国际歌兮突瓜州。见署光兮东方红,党派工作组进草原,驻热乃亥运建政{45},汪什代海得解放。
强哉天峻,改革开放三十载草原面貌日新月异。缀高原明珠于新兴草原{46},跃居全国百强县榜。政通人和各族人民亲如弟兄。市街纵横商贾云集三产兴旺。铁龙呼啸天路贯境时空短,国道过县城物流星驰夜市亮。循环经济园落雪山下图车龙。通路通水通电牧业新村政策通,移动联通铁通信号漫村庄。
夫吾天峻,万众赞颂,党恩浩荡,福祉永存。夫吾天峻,社会和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夫吾天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科学务实,团结奋斗。秉承柴达木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戮力开拓,励精图治,再铸天峻辉煌,当指日可待矣。
注释:
[1]“天峻”一名为建政后取的新地名,是“天青”或“天近”的谐音。
[2]喀斯特,岩溶,石灰岩高原的地名。
[3][国民]刘郁芬修,杨思等纂《甘肃通志稿》一百三十卷舆地八。第42页:“阿木你天青插汉山,在青海西南,其峰甚峻,无雪而白,故名。亦十三山之一。”
[4]“巨层白崖”汉意译,藏语“天青遮哈尕”。
[5][清]康敷鎔著《青海记》第37页:“天青遮哈尕山,一名天近哈达,海西南大山也,距海百余里。”
[6][清乾隆]查郎阿、刘宇义修、许容纂《甘肃通志》四十卷第六册第38页:“西海,在县(指西宁)西三百余里,周围九百里。有鱼无鳞,背负黑点。”
[7][唐]王昌龄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指青海湖,“雪山”指疏勒南山雪山。明清以来史籍载“西雪山”或“雪山”均指浩门河源头岗格尔肖合力雪山。
[8]藏族称青海湖为“措尺雪杰姆”,意为“万帐王母”。解释有两种:其一,古代时青海湖一夜间暴发,淹没了万户牧帐;其二,青海湖是万户牧帐之主母。
[9][清]康敷鎔著《青海地志略》第1册第15页:“赤岭,在西宁西边外,《唐•地志》:‘石堡城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吐蕃,有开元中分界碑。《吐蕃传》:‘开元中,吐蕃又请交马于赤岭,互市于甘松岭。”
[10]团结峰,藏语岗则吾杰雪山,位于天峻县疏勒南山中段,为祁连山系中的最高峰,海拔5826米。
[11]姐妹——姐妹峰,为团结峰的另一名称。团结峰是双仞雪峰,故名,藏族民间也称其为“岗彩玛”,即双胞峰。
[12][乾隆]杨应锯纂修《西宁府新志》卷四第1页:“唐长庆中,刘元鼎使吐蕃云:‘三山中高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仑。夷曰闷摩黎山。”“紫山”是羌语的汉语意译,汉代今岗格尔肖合力为“阿木你母枯”或“羌日母枯山”,即紫山。
[13]赤水:《山海经》卷二,西山经•西次三经中的昆仑之邱(丘)发源四条河,分别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去。曰“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泛天之水”当为黄河,木里河东南流注于湟水入黄河。
[14][民国]刘郁芬修、杨思等纂《甘肃通志稿》•舆地九水道一。第1~8页:“布喀河在青海西,源出青海西北三百余里阿[木你]母枯山(紫山——笔者),名喀喇细纳河(为藏语——笔者)。”“青海左右诸水无大于此者。”“布喀河”即今布哈河。
[15]岗格尔肖合力北麓发源黑河次支流拉萨尔曲纳,注入八宝河汇黑河。
[16]苏里河发源于岗格尔肖合力雪山西缘,向西流出天峻县苏里乡境,天峻县境内称“苏里河”,流入甘肃境内一段叫“昌玛河”。疏勒河,没于罗布泊。
[17]《山海经》卷二•西次三经:“昆仑之邱,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mo—笔者)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水。洋水出焉,而南流注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是多怪兽。”
[18]阿米辰达冈:[康熙]王全臣等慕修《河州志》六卷第五卷•第109—110页:“阿米辰达山上,有大渊水,即昆仑山也。《地理志》亦称昆仑山在临羌西”。辰达山是羌人的神山,藏语称“阿米辰达冈”。奥地利人勒内•德•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所著《西藏的神灵和鬼怪》记载称“乘达岭”。《佛图西域志》称“辰达山”。此山即今天峻县境西北的岗格尔肖合力雪山,位于疏勒南山东端,主峰海拔5174米,古代环湖地区十三名山之一。
[19]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穆王北征时,犬戎必尚居西宁本部。其地为西域孔道,故穆王即由此河宗昆仑”。这里的河宗是布哈河,穆王到岗格尔肖合力雪山布哈河发深处祭河宗。
[20]曹清景先生《西海山考察记》:“距木里乡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是原木里公社一大队一生产队的夏秋草场。在一个比平地高不了多少的小山丘上,有两个方形石池。池旁石上刻有‘曰中人沐,黄昏鬼沐八个碗口大小的汉字,工整镌秀。”
[21]措纳湖地区是一个高耸的冰积湖盆地,为祁连中段的一个高原高山构造盆地。盆地面积北至疏勒南山南麓,南到宗务隆山北麓,西至党河南山,东入天峻县境,四面的山架着盆地,犹如锅置灶头。
[22]措内湖,也叫哈拉湖,蒙汉混合语,“哈拉”为蒙语,为“黑色”之意,藏语“措纳”亦意为“黑海”。措纳湖略呈鸡卵形,湖水面积58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42米,最深65米,为咸水湖。
[23]疏勒南山岗格尔肖合力雪山周边发源四条河即木里河、苏里河、布哈河、黑河次支流。
[24]天峻县鲁芒沟、卢森岩画,系汉代羌人所刻画。
[25][民国]刘郁芬修、杨思等纂《甘肃通志稿》•变异人异•第41页:“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昆仑之石室。穆王西征,见西王母,执壁帛之好,献锦组之属。穆王享王母于瑶池之上,赋词往来,辞义可观。”今关角山谷甘珠尔石窟被认为是西母石室。
[26]石室外曾有石砌墙、城门等,共有巨形方块石一百零八块砌成墙体,藏族认为是一百零八部大藏经甘珠尔化成了方石块。
[27]关角山谷甘珠尔石窟前有古城遗址,曾出土汉代方砖及圆形瓦当,瓦当上印模“常乐未央”、“常乐亿万”等汉字及画纹图案。
[28][清宣统]升允等修,安维峻等纂《甘肃新通志》卷四十五第2页:“帝尧已未七十有六载,窜三苗于三危”,在今疏勒南山西端,敦煌县南,“三峰耸峙,如危欲堕”,具体指疏勒南山团结峰,宰日姆枯,阿木你姆枯乌拉(阿尔金山)等雪山曰三危。
[29]三苗:“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黑河大峡谷河关之西南、天峻等地曾经是众羌中心。
[30]羌中道:古代通往西域最重要的中外陆路交通,经西域羌人居住的中心区域,曰羌中道,大至从青海湖、茶卡盐池起沿布哈河过河尔金山脉北麓、疏勒南山南缘,通往敦煌的昆仑中干陆路。起于青海湖,故亦称“青海道”。
[31]西汉未年,王莽用重金诱编当时游牧天峻、青海湖、茶卡盐池等地的羌人,要众羌西迁献出青海及允谷盐池(茶卡盐池),于此置西海郡,羌人“徙者千万数”。
[32][光绪及民国]邓承伟修、张价卿等纂《西宁府续志》卷十第48页:“青海赋”(以环海周围七百余里为韵),作者张森焱(皋兰翰林)。
[33]邓愈,虹县人,征西将军。洪武九年,讨羌人,穷追至昆仑山,即疏勒南山一带。
[34][乾隆]杨应琚纂修《西宁府新志》四十卷第3~4页:“马岌为凉酒泉太守。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周穆王见王母,谓此山宣立西王母袔,以禆朝廷无缰之福。骏(张骏)从之,王母既袔。”
[35]契汗、乙弗:“东晋时期,原牧于我国北方的鲜卑契汗和乙弗部落分别徙居于天峻县的北部和东南部,成为天峻地区的早期居民之一。”——《天峻县志》。
[36]伏俟宫: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入口附近。公元540年吐谷浑夸吕可汗建宫于此。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置西海郡。
[37][乾隆]杨应琚纂修《西宁府新志》卷二十第9~22页:“永隆二年,吐蕃赞婆屯青海河源道。”即为吐蕃赞婆(普)驻军防守屯兵布哈河一带。
[38]《西宁府新志》卷二十第9~22页:“明正德四年,蒙古部亦卜剌、阿尔秃斯拥众西奔,瞰知青海饶富,袭而居之,破安定四卫,番人多远徙,其留者反为所役属。”
[39]今天峻地区藏族共有十八个部落,称“汪什代海十八部落”,明正德年间从环湖地区北迁黄河以南。“安多雄”为安多地区东部之藏语名。
[40]河南八族:即清朝时期驻牧黄河以南的天峻汪什代海、刚察等八个游牧部落。
[41]乐土:藏族称青海湖周边草原称作“乐土”。
[42]哈拉库图城,在日月山下,清代屯兵驻守,清末废。
[43]民国19年(1930)冬,都兰理事公署改为都兰县,县政府驻都兰寺,首任县长王振纲。
[44]1973年3月,西路军左支队翻越托勒南山,进入疏勒河谷跨越肃北和天峻县苏里乡交界的考克塞山进军新疆。
[45]热乃亥:天峻县建立县级政权之初,住黑牛毛帐篷办公。当时驻地称“热乃亥”。
[46]1959年县城取名为“新原”,即新兴草原之意,1960年5月31日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更名为“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