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杰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
一、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建立在对当代中国的国情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以来,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增加;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存在,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能源、资源、环境、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解决好“三农”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期,社会建设和管理更为复杂;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少有的社会变革,正处在一个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一般性矛盾和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的矛盾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时期。这些矛盾集中起来就是“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什么,怎么样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曾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2]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断结合中国不断变化着的实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围绕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致力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并完善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从而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立论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认识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靠谁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主题的认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紧迫。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形成了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就在于它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文明成果的有机融合,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建设社会主义。
归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缺少了关于发展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立论支撑和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主题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当今世界发展新变化,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认识,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以不同的发展观为指导,就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和发展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一,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理论。发展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发展目的,不同的发展目的又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制度。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不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而且明确提出了尊重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而科学发展,靠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防止两极分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追求更加明确,使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思路更加清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凸显,而且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的观点。
第二,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理论。发展方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与各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它不但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文明成果有机融合起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有机融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当今中国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不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理论。
第三,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发展道路实际上是怎样又好又快地进行国家建设,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统筹发展布局中发展,在统一发展进程中发展,在创新发展模式中发展,即以谋求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以探索发展的布局、模式、进程、机制为重点,以揭示发展规律为基本目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拓宽了我们对人类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第四,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特点,在于把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强调靠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来谋发展,靠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来促发展,靠建设创新型国家来抓发展,靠亿万高素质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来求发展,在回答“靠谁发展”的同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理论。
第五,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到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好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重点突破。在国内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上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
总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虽然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有过论述,但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范畴,提出“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并把它们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3]
四、科学发展观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这“三个建设”发展为“四个建设”,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社会建设,将“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明”,并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实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格局。而且还具体阐述了“四个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针,强调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认真抓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七大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新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突出了增强发展协调性这一重点;在政治建设方面,突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这一重点;在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了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这一重点;在社会建设方面,突出了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突出了形成与建设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重点。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内容就更加丰富,目标就更加全面,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之,科学发展观立足新的发展实际,着眼于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除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赋予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而以其科学的品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01:12
[2]《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5:433.
[3] 冷榕.《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