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 花
近年来,海西州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实现银行、中小企业“双赢”创造了良好机遇。但是,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消弱了银企互动效果,不利于海西州经济快速发展。
一、海西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目前海西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已达2684户,占全州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和提供的税收占全州GDP和财政收入的50%以上,全州7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全州108户规模以上的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趋好,利润大幅度攀升,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23亿元,增长44.5%;实现利润145.55亿元,同比增长80.1%。
(一)企业涉及范围广,已渗透至各个领域。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海西地区不仅引进了一些以优势资源项目为依托的大中型企业,还涌现出了一批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二)金融危机面影响力小,发展后劲足。由于海西地区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高,受金融危机冲击小。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有些中小企业受到上下游企业链中关联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但并没有受到破坏性冲击,80%以上的中小企业处于盈利状况。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积极寻找“契机”,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积极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供应。在一家水泥企业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企业大力改进生产技术,正在将制造水泥的生产线从落后的“湿法”改为先进的“干法”,产能从30万吨提升至100万吨,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海西州水泥供不应求的矛盾,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耗能、污染等。
二、银行支持及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辖区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不断推出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例如,2005年以来农行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9.97亿元(含贴现),以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至今已累计办理贴现8453万元。为了缓解辖内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银政协调建立了“担保基金+银行贷款+政府风险补偿”模式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首批启动金额500万元,主要用于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小企业贷款发生呆帐,处理的抵(质)押物仍不足以弥补银行损失时,给予贷款银行的补偿。这一举措是政府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探索,对银行信贷资金起到积极的“撬动”作用,达到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互动效应。
在调查的30家中小企业中,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流动资金吃紧的困难,其中40%以上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为100—300万元,10%以上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为500万元左右。截至2008年底,海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9725万元,仅占全辖各项贷款的2.66%,银行贷款远不能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的分析
(一)从中小企业层面看,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海西州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除企业自筹资金外,主要还是依靠金融信贷资金支持。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担保条件,融资能力弱。三是会计制度不透明,信贷资金不敢介入。
(二)从商业银行层面看,一是商业银行“保大放小、择强舍弱”的经营战略。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使得其在经营取向上选择风险和成本相对较低的“大企业、大客户”,在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全州信贷总量虽大幅增加,但主要投向仍为大型企业。二是辖区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限,中小企业贷款受到抑制。三是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资质、准入标准和抵押担保条件提高。
(三)从政府及行政管理层面看,一是政府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时对部分行业存在 “一刀切”现象。例如,水泥虽然是国家控制性行业,但在海西州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辖区水泥需求量在80万吨左右,而生产量只有40万吨左右,尚有40万吨左右的水泥存在供应缺口。二是对小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不多。三是对小企业技术改进、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要树立竞争和创新意识,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把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主动增强自身的风险约束,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三是要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做到规范发展,产权清晰,提高自身资信等级,在硬件上更好地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四是充分尊重银行的债权,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二)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人民银行要引导金融机构在地区、产业间合理投放信贷资金,正确和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基层人行在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货币政策传导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产业政策,筛选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和项目,通过组织项目推介会或银企洽谈会等形式,为企业及商业银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商业银行贷款与企业有效资金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基层行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适当下放和延伸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并赋予基层行适当的自主决策的权利和自担风险的责任,在保证不出现风险的情况下,允许基层行自主选择贷款企业,自主进行信贷决策,以减少信贷审批程序和环节,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时效性强的特点。二是要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评级标准和授信办法,不能简单地对所有企业实施同样的信贷门槛。应针对中小企业高成长性、效益性和相对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等特点制定不同于大企业标准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级标准,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够合理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发放提供可操作的依据。与此相对应,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授信办法,合理确定中小企业授信额度,适当下放授信的审批权限。三是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四)健全和完善担保体系,加大担保机构建设力度。一是加大现有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投入力度,对担保业务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担保机构在财政、工商、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增强担保实力,发挥担保效应;二是鼓励和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使担保机构商业化运作,实现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良性发展的局面。
(作者单位:人行海西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