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乱的年代 飘摇的家庭

2009-03-09 04:05秦凤云
山花 2009年2期
关键词:普代克哈里性爱

秦凤云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殚精竭虑。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专著四十余部,其中代表作《兔子四部曲》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中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兔子归来》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堪称反映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生活的经典之作。社会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文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读者了解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窗口。那么这部作品何以反映60年代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种社会与文化对当时的美国人的生活和家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这部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

《兔子归来》是描绘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生活的典范之作。那么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又对美国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狂乱动荡的年代。美国经济持续上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各种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民权运动,校园骚动,性解放运动,嬉皮士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社会混乱对美国的个人和家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所有这些文化运动中,对美国人生活和家庭最具震撼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性解放运动。性解放运动也叫性革命或性自由,是指在性行为上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约束的主张和实践。《伊甸园之门》(Gates of Eden)的作者迪克斯坦(Dickstein)在其著作中曾这样概括性解放运动对美国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没有哪一方面能比性解放运动使我们的公共价值观,甚至我们个人行为有如此显著的改变……”美国战后经济飞速增长,在这个时期的长大的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物质的匮乏,更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加之战争的阴影,他们渴望通过性爱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与迷茫。而心理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些新的理论。开始把性爱与人们最为关心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如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官能症起源于不满足的人的性的需求,不管在男人或女人身上,性干扰是造成疾病最强大的影响力量”。这些新的观点使信奉性解放的美国青年抛弃了家庭道德的保守思想,开始认为人们需要有性的发泄,认真的性的发泄使人身心健康。1960年口服避孕药正式通过了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药检,在美国正式上市并很快广为流传。正如《兔子回来》中瞻妮斯所说,“这些年轻的女孩子都有白色药片。”避孕药的上市为性爱与生殖的脱钩提供了可能,为女人的性自由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让性爱与家庭之间的链条断裂。

性自由者认为性行为不应受与婚姻有关的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主张性爱与情爱分离,性与婚姻分离。因而这种性观念的改变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在这股汹涌澎湃的性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当时的美国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开始彻底否定传统的清教主义思想中把性爱与婚姻作为神圣一体的观念。传统的“爱情-婚姻-性爱-生育”(love-mar-riage-sex-baby)观念已变得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更为开放的性观念和家庭观念。离婚,婚外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已经不再被看作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家庭观念在性解放运动的冲击下变得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开始以60年代流行的一种非正常的方式进行交往,很多家庭走向破裂,离婚率大幅度上升。这似乎印证了厄普代克的另一部小说《夫妇们》中福克茜对婚姻的看法:“第一桩婚姻都是输赢难卜的赌注。”

这就是小说《兔子归来》产生的社会背景。作为写实主义作家的厄普代克,把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融入到自己在作品中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绘之中。

当时很多美国年轻的夫妇们都在体验着一种他们认为性革命带来的一种新的生活,甚至连《兔子归来》中在“兔子”哈里眼中呆板且邋遢的瞻妮斯(哈里之妻)也在性解放的浪潮中离开哈里和儿子搬去与情人同居。在与情人查理同居日子,瞻妮斯开始对性爱和家庭有了自己新的感受,哈里在她的眼中变得“愚蠢而又挑剔,因为(他)一直以来禁锢了自己的性欲。”而早已放弃逃循方式的哈里面对新的生活新的冲击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哈里把女嬉皮士吉尔带到家里同居,加之随后而来的黑人青年斯基特,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已不复存在。抛弃传统家庭道德观念的不只是哈里夫妇,而是年轻的一代美国人。哈里周围的朋友,或者是夫妻分居而各寻自己的性伴侣,或者是像查理一样可以有同居的情人却不愿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种文化的冲击力还表现在第三部《兔子富了》中的男男女女以一种60年代流行的非正常的关系保持着交流和联系。他们总爱拿总统追逐女性的话题开玩笑,婚外性行为似乎已变成了一种成功的享乐主义,男人们可以沉溺于一种烈酒和性爱带来的生活。而这种纵欲的生活并不能使他们脱离对生活的迷茫和恐惧,反而使自己和他人陷入更深的困境。

国内厄普代克研究专家郭英剑先生曾讲过,厄普代克并不认同这部作品中描绘的风尚,他在许多不同的地方都暗示,当时的风尚令许多人痛苦不堪。但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态度强加于小说的主题之中,只是对60年代这个狂乱年代的年轻夫妇们的生活进行了客观真实地描述,而这正是这部经典作品所具有的宝贵的可读性。

作为当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往往能以小喻大,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示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在这部作品中,厄普代克描述了60年代美国人精神的空虚迷茫和家庭观念的改变,而兔子哈里充当了60年代美国人心态的代言人。厄普代克所关注的已远远超出作品表面所呈现的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而是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困惑和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在对普通人生活的叙述中,厄普代克以当代重大社会事件为衬托,反映社会风云对美国人心灵的巨大冲击,增强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也正是厄普代克这种以小喻大,从小见大的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独具魅力,深受喜爱。

猜你喜欢
普代克哈里性爱
长期缺性爱 乳房很受伤
你已经拿到了
中年性爱莫“执着”
从存在主义焦虑到身份意识的转型——从《恐怖分子》看约翰·厄普代克创作主题的时代顺应
厌恶,抑或同情——重读约翰·厄普代克的女性小说
哈里·吉尔斯
哈里的新女友!
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观
性爱多美妙 不当有“性伤”
约翰·厄普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