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天津北大荒艺术团,由清一色的原黑龙江老知青组成,从舞蹈到歌唱,从戏剧到小品,都散发出当年黑土地的芳香,洋溢着浓郁的知青情结。他们活跃在津沽大地,每次演出都成为老知青们欢乐的盛会,并使北大荒精神得到新的弘扬。
一
2005年9月下旬,由哈尔滨知青组成的哈市北大荒艺术团风尘仆仆地来津演出。这次演出给天津知青以极大的触动,立即酝酿成立天津北大荒艺术团,搭建一个为津门几十万老知青服务的文艺舞台。经过筛选,一支60人的演出队伍终于拉出来了。
人齐了,“三无”的难题也来了:无资金、无乐器、无场地。但热情高涨的知青们有办法,他们来个“三自”:自带乐器、自筹资金、自借场地。团里的扬琴、中阮、京胡、板胡、琵琶、笙笛都是团员自带的,为了保证演出效果,5师50团的王春生还自费4000元买了一架崭新的大提琴。就这样,在借来的场地上,这些已经全部年过55岁的黑哥黑姐们着手编剧目、排舞蹈、吊嗓子、练身段,开始了快乐而又艰难的舞台生活。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台体现“激情、快乐、健康”的综合性节目终于出炉了。这是一台浸透着汗水、泪水甚至生命的节目。艺术团第一任舞蹈队队长——原4师36团女知青王晓渤,在黑土地上就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回城以后琐碎的生活让她把心爱的舞鞋收了起来,后来又恶疾缠身,动了大手术。但这一切都挡不住她对舞蹈的热爱,参加艺术团后,她拖着病体坚持现场指导,不能示范时就坐在一旁,一招一式地指点,由她领舞的《美丽草原我的家》几经雕琢,日臻完美。然而,无情的病魔却阻断了她通向舞台的道路。2005年12月,战友们来到她的病榻前,已经昏迷多时的她突然睁开了眼睛,望着朝夕相处的团友们,她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连声的“对不起了,我要离开大家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排练了。”在场战友们无不热泪盈眶。12月28日。王晓渤带着对舞蹈对生活无限的爱,永远离开了她的战友她的舞台。那年她58岁。
2006年4月16日,北大荒艺术团正式成立并举行首场演出,剧场里出现了动人的一幕:王晓渤的爱人轻轻走上舞台中央,全场一片寂静。只见他手里拎着晓渤生前最心爱的小皮箱,在全场近千名老知青面前打开:里面是一双她生前穿过的白色舞鞋、一身舞蹈服和一摞舞蹈资料,并将它捐赠给北大荒艺术团,好让晓渤与舞台同在。一刹间,带泪的掌声从全场每个角落雷鸣般响起,久久不息,像是为她送行。随后,王晓渤生前指导的《美丽草原我的家》在掌声中翩翩起舞。
二
黑土地永远是知青们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艺术团成立不到3年已两次北上黑龙江,演出数十场,行程近5000公里,并在垦区农场引起极大的反响,各类新闻媒体都作了大量报道。
2006年8月,刚刚在哈尔滨参加完第二十八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并与京、沪、浙、哈知青文艺演出后的第二天,艺术团就行色匆匆地赶往远在千里之外完达山下的八五二农场。这个当年由王震将军建点、亲手开出荒原第一犁的大型农场,迎来了它50周年的生日。团员们抓紧排练,要把最佳状态献给父老乡亲。然而,当他们来到演出会场后,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他们惊诧了:坐落在一片山林中的美丽广场上,百盏华灯齐放,亮如白昼;农场电视台架好机组,全程向农场地区现场直播;为演出搭起了硕大舞台,背倚着一片挺秀的白桦林。更令人吃惊的是,舞台下挤满了热情洋溢的近万名农场人,几乎占了整个农场近1/5的人口。团员们在第二故乡火焰般的热情中,开始了他们满怀深情的演出……
2008年艺术团再次踏上黑土地,足迹遍及九三分局、查哈阳农场、赵光农场、北安农场、九三农场等,每到一处,艺术团都沉浸在北大荒人的热情氛围里。在赵光,农场的领导特意把演出地点安排在老礼堂里,当年知青们就是在此演出的。礼堂还是老模样,墙上还留着当年流行的标语口号,舞台还是当年的土台子,台下还是一排排原木劈成的长凳子,艺术团里的好几位战友,当年都是在这个礼堂里结缘舞台的。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农场现任俱乐部主任车存文,当年还是学生娃的时候,教过他的老师就是知青,他万万没想到,当年的老师卢仲秋今天会来到他的身边。台上,老知青们演着当年的节目,台下,车存文紧紧握住卢老师的手动情地说:“卢老师,您的学生今天也成为老师了。当年知青留给我们的艺术启蒙,而今又传给了下一代,没有当年的知青,就没有农场子弟的今天啊。”
在垦区演出期间,许多留在当地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知青们更是心潮起伏,热血难平,他们带着孩子赶来观看演出,常常是一边看、一边忆、一边笑、一边哭。演出结束后还紧紧握住团员们的手说:“感谢你们没有忘了北大荒,没有忘了在黑土地扎下根来的兄弟姐妹们!”
2007年秋,北大荒艺术团在天津水上公园举办“迎奥运相聚水上,唱和谐知青联欢”大型演出,轰动了津门。5000多名当年下乡到黑、冀、蒙、辽、甘、晋、疆的老知青踊跃参加了联欢活动,为天津迎奥运的群众文艺活动又烧了一把火。
三
天津北大荒艺术团成立以来,演出近百场,观众人数达十万之众,在为老知青们送去黑土情的同时,还大步迈上了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建设和谐文化、丰富群众生活的宗旨下,他们深入企业、服务社区,以健康、快乐引领着中老年文化潮流。艺术团先后参加了华北地区五省市舞蹈大赛、广西电视“金色舞台”的节目演出,赴京为人民日报社演出,在天津参加市第三届老年艺术节、天津民族器乐大赛、高新产业园区艺术节、“和平之春”艺术节等许多群众文艺活动。他们的演出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一些优秀节目受到过徐沛东等音乐专家的好评。张宁,艺术团的唢呐独奏演员,原兵团4师的宣传队队员,他对唢呐一往情深,出版过专著《唢呐演奏与教学》,在全国各项专业比赛中荣获过30多项大奖,他创作并演出的唢呐独奏“黑土豪情”,高亢激越,热情奔放,每次演出都受到广大知青和观众的热烈欢迎。他的精湛技艺得到专业团体首肯,曾受邀天津歌舞团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演出。
北大荒艺术团的不懈追求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成立以来已获得全国、省市、地区各类奖项30多个。一些群众演出团体还聘请艺术团成员进行专业辅导,为活跃与提高津门群众文艺生活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们还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为民工上门演出,专门排练了针对民工生活的作品,受到热烈欢迎。艺术团的老战友们也从中收获了奉献的快乐,老知青刘希武说:“艺术团的人‘得病了,啥病?北大荒综合症。病得都还挺重,治不好,又很值得。”舞蹈队员管玉琨在赶排舞蹈“奥运情”时把脚崴了,硬是坚持到“奥运情”获得天津第三届中老年艺术节舞蹈大赛金奖后,才去看病,一检查,骨折了。
牛年到了,艺术团的战友们又开始新的打算:创造一批优秀的新文艺作品,参加全国全市的文艺演出;扩大为社区、企业服务的范围,推出一批职工居民喜闻乐见的小节目;进一步贴近中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他们将以更乐观的心态、更优美的舞姿,迎接共和国60周年大庆。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