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德性:希腊英雄社会的伦理意蕴

2009-03-09 03:24
道德与文明 2009年5期
关键词:奥德修阿喀琉斯特洛伊

郭 琰

[摘要]希腊英雄社会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当代西方伦理精神的起点与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希腊英雄社会中善与德性这些伦理术语与整个社会结构是紧密关联的,荣誉是英雄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英雄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德性。但是英雄们的荣誉观毕竟只是为了一己之善,对于集体和国家来说,终究是靠不住的。

[关键词]英雄荣誉希腊善德性

[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5-0048-04

在对远古神话的记载与描绘中,古代希腊人就已经开始了对许多道德问题的思索,虽然还是朦胧的、不自觉的,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忆。历史上希腊的神话传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神祗及英雄的鲜明形象,更为我们呈现了希腊英雄社会的结构及伦理精神。“理解英雄社会——无论它是否真地存在过是理解古典社会及其后继者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古希腊英雄社会的伦理意蕴作一番研究与透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英雄社会中的“善”与“德性”

作为探讨的前提,首先必须对英雄社会的结构作一些透视。史诗中描述的英雄社会的结构是:国王及其同盟者处于最高层(基本上都是英雄);使者、预言家及医生处于中间阶层;士兵、自由民和奴隶处于最低层。这个社会是等级森严的,英雄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高的地位,他们的德性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是紧密相关的。关于荷马史诗中的社会,M.I.芬莱曾经说:“社会的基本价值是既存的、先定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随其地位而来的特权与义务也是既存的、先定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处于一定的地位,并且存在着与这种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与义务,只要知道了某人在这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就基本上对他所拥有的特权和义务有所了解了。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没有这样一个位置,那么不仅不可能从他人那里获得承认与回应,而且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谁,因此,在史诗当中,经常会出现“外乡人”这一词,它是指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的陌生人。英雄社会通常都给外来的陌生人指定一个明确的地位,他们必须受到有限但却明确的接待,有时甚至被处死或吃掉,如奥德修斯在回家途中碰到的独眼巨人,就只想把奥德修斯及其同伴当作自己的美味佳肴。

在荷马史诗中善与德性是同源词,它们与整个社会的结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中处于某种地位,而且履行了社会指派给他的与其地位相适应的职责,他就是善的或有德性的,所以这两个词一开始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身份的描述,与我们现在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英雄社会里,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与地位,也就具有与之相应的善与德性,国王的德性是治理的才能,如阿伽门农,他能统帅希腊联军,肯定具有相当好的治理才能;武士的德性是勇敢,如阿喀琉斯、赫克托,他们均面对强敌,而无所畏惧;妻子的德性是忠诚,如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奥德修斯在特洛伊征战十年,回家途中又漂流十年,但他的妻子坚贞不渝,誓死等待丈夫归来,最终获得夫妻团圆的美满结局。所以,如果国王出身高贵且具有很好的管理才能,哪怕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也是有德性的、善的。麦金太尔指出,当阿伽门农打算占取阿喀琉斯的女奴布里塞伊斯时,内斯特对他说:“虽然你是善的,但不要夺走他的姑娘。”这里不是说,因为阿伽门农是善的,所以他不应强占那姑娘,也不是说,假如阿伽门农占取这姑娘,他就不是善的,而是说,无论他是否占取那姑娘,他都是善的。因此,使用“善”这个词,完全在于社会职责的履行。

一个人是否是善的,很大程度上不是他自己所能控制的,他要成为善的就必须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有贵族的血统,甚至必须富有和强壮,荷马曾明确地指出一个人在他成为奴隶的那一天就丧失了他一半的善,而一个人如果出身高贵,即使行为恶劣,他也是善的。在希腊神话里,帕里斯是典型的懦弱形象,与阿喀琉斯、赫克托的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不会改变他的英雄地位,因为他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并且受到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眷顾。阿喀琉斯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也不会使他丧失什么英雄的美德,他仍然是希腊人中最好的,甚至没有人提出他的自私与漠不关心会损害他那善的名声。因此,社会地位的崇高至少是成为善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

与善同源的德性一词除了与社会结构相关,从而具有社会意义外,它最初的含义更为广泛,还包括自然意义。从社会意义上讲,英雄社会关于德性的表达与我们现代人关于德性的理解有很大的相似性,不过,从自然意义上看,德性原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不仅人具有德性,其他动物和任何一种自然物都有其自身所固有的,而其他物却没有的特性、品性、用处和功能,如马有奔跑的德性,鸟有飞翔的德性。因此,希腊人在描绘人的特长时也通常用德性一词,在英雄的德性表中,可以看到勇敢、智慧等社会意义上的德性,而且力量和速度这些作为个体特长的词也成为德性,例如,希腊英雄大多都是身强体壮,力大无穷,这是具有力量的德性;而阿喀琉斯则不仅力量强大,而且具有速度的德性。如果对德性、善这些词不作原初意义上的探讨,那么我们会对荷马史诗中所赞赏的许多善和德性感到迷惑。

二、英雄的荣誉观

如果把荷马史诗中英雄的特征作一个简单概括,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1)在社会层次上处于一个较为崇高的地位;(2)严格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3)为荣誉而活,并通过展现一系列的德性获得荣誉。史诗中的英雄尤其看重荣誉,荣誉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的,没有荣誉,一个人就毫无价值。在阿喀琉斯出生时,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就已经预言他有两种命运:或者一生默默无闻,但可以求得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地死去。阿喀琉斯在明知自己命运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选择了建功立业,追求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在享受安乐、碌碌无为中终老一生。荣誉对阿喀琉斯来说高于生命,为此,当希腊主帅阿伽门农抢走他心爱的女奴布里塞伊斯这个“荣誉的奖品”后,他认为主帅的这一行为伤害了他的自尊和荣誉。阿喀琉斯的母亲海洋女神甚至为此向宙斯请求:“请看顾我的儿子吧,因为命运女神要他的荣誉过早地枯萎。阿伽门农肆意地侮辱他,剥夺了他的战利品,因此祈求你,万神之父,给特洛伊人降福吧,让他们保持胜利,直到希腊人把荣誉重新还给我的儿子为止!”阿喀琉斯为了重新获得自己的荣誉,向希腊人证明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此拒绝出战,置广大同胞生死于不顾;特洛伊人也确实受到神的照应,骁勇无比,把希腊人杀得节节败退,成批希腊人死于特洛伊人的刀箭之下。面对惨痛的失败,阿伽门农后来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直到最后,他的好友普特勒克洛斯被特洛伊的统帅赫克托所杀,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怒火,他才决意重

新参战,为挚友复仇。阿喀琉斯的重新参战,顾及的依然不是民族的整体利益,也非国家民族的尊严,亦非广大人民的死活祸福,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对于特洛伊最著名的勇士赫克托来说也是一样,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其弟帕里斯的不义,但赫克托依然奋战到底,最后死于阿喀琉斯之手,其实也是在为荣誉而战。

在现代人看来,阿喀琉斯为了一些财物而做出任性的举动,实非英雄所为。其实不然,在英雄社会里,衡量荣誉主要依赖于从同伴那里获得敬意,而这种敬意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战利品的分配上。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英雄社会里,荣誉总是与财物相连,通常是以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财富越多荣誉越高。

对英雄而言,荣誉才是追逐的最终目标,但要成功地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具备一系列的德性,这些德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勇敢、友爱、忠诚、力量、智慧等,不管是哪一种德性,它都必然表现在行动当中,英雄们就是通过行为把自己的德性完全展示出来,也正是在行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德性。

三、勇敢与智慧:两种重要的德性

勇敢自古至今都是人们所赞颂的德性之一,也是后来希腊社会的四主德之一(勇敢、节制、智慧和正义)。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多具有勇敢的品质,并更多地在战争行为中把这种德性体现出来,同时把与之相反的怯懦视为可耻。在特洛伊战争中,赫克托无疑处处表现着勇敢的德性,碰到阿喀琉斯这样强有力的对手也毫不退缩,他完全可以躲在城里,不参与这场可怕的战斗,但他还是在最危急的时刻站出来,表现出一个英雄应有的品质。他站在特洛伊城外,等待着阿喀琉斯的到来,父母的大声呼唤和哀求都不能使他回心转意。他坚定地站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阿喀琉斯,并且自言自语地说:“由于我的指挥失误,许多人丧失了生命。我愧对特洛伊的男女老幼。也许有一天他们会说,赫克托由于相信自己的力量而毁了整个民族。因此,最好还是让我和那个可怕的敌人决一死战。要么我取得胜利,要么我战死城下!”

与赫克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怯懦的帕里斯,连他掠来的妻子海伦都为之感到羞愧。海伦至少有两次对帕里斯的怯懦表现出失望之情,一次是在帕里斯与她的前夫墨涅拉俄斯的决斗后,帕里斯失败而归,海伦嘲笑地问他:“你就这样回来了吗?我宁愿看到你被杀死在战场上。你刚才还夸口说,无论投矛或是徒手作战,你都能轻而易举地战胜他!去吧,再去向他挑战!哦,不,还是留在这里。你再去,一定会被他打得粉身碎骨!”还有一次是海伦感激赫克托时说的:“哥哥,我带来了多少灾难啊!我宁愿在我跟帕里斯来这之前就葬身大海。现在灾难临头,我多么希望我的丈夫能够勇敢一些,多么希望他能记住自己所受的羞辱和谴责。可是他没有骨气,他的胆怯一定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不过,我们应当注意,虽然帕里斯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体现出勇敢的品质,甚至有时为常人所不齿,但这并没有改变帕里斯的英雄地位及其所具有的善。

在英雄社会里,智慧相比勇敢来说,应当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德性,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英雄奥德修斯的身上,他是当时最聪明的人,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庇护。在与埃阿斯为争夺阿喀琉斯遗留的武器所产生的争论中,奥德修斯阐述了智慧的重要性。“你骂我胆怯、软弱,却不知道智慧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正是智慧和聪明,教会水手穿过惊涛骇浪,教会人类驯服野兽、雄狮和猛豹,并使牛马为人类服务。因此,无论在危难时,还是在会议上,一个有智谋的人总是比有体力的蠢人更有价值。狄俄墨得斯认为我比任何人都聪明,所以在远征时他一定要我参加。是啊,正是因为我的智慧,珀琉斯的儿子才被说服前来征伐特洛伊。”在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是最为生动的形象之一,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拥有很高的实践智慧,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应当如何行为;第二,做出决定就矢志不渝是他最明显的特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与诱惑都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家园;第三,对行为的目的有非常清楚的认知,例如,知道特洛伊战争的目的是摧毁特洛伊城,而不仅仅是追求荣耀;战争完毕,要回到家乡与妻儿团圆,所以他在不时地运用诡计来达到目的,这也表明他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有好的认识,如木马计、逃离独眼巨人、杀死求婚者;第四,自制,他完成了许多伟绩,这不仅需要智力,而且需要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伪装自己的真实感情;第五,不缺乏战争中的勇气、力量与技巧,例如,最后杀死那些求婚者。应该说,奥德修斯具有希腊英雄的那些典型的德性,但他更注重用脑,他的实践智慧具有三个特征:(1)对追求的目的有清醒的认识;(2)寻求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3)善于控制情绪。

与之相比,阿喀琉斯完全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尤其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必要的实践智慧。《伊利亚特》开始就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以及与阿伽门农的争吵,最后当赫克托杀死了他的好朋友普特勒克洛斯时,他对赫克托的愤怒又超过了原有的愤怒,表现得非常的疯狂与残暴,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可以说,阿喀琉斯由于缺乏实践智慧,最后导致了自己死亡的悲剧。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结局就是一场悲剧呢?因为死亡本身就是一场悲剧,人总是要死亡的,这是英雄社会的核心主题,也是神人之间的重要区别。阿喀琉斯战死沙场,固然是一种荣誉,这只是指行为本身是值得赞誉的,但死亡作为结果是不幸的,人生的尽头是失败而非胜利,这一点我们从阿喀琉斯死后在阴间所讲的话中可以得到印证。奥德修斯在阴间见到了阿喀琉斯,他认为阿喀琉斯生前像神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死后在地府也一定是伟大的阴魂,过得幸福,但阿喀琉斯听后,却悲伤地说:“奥德修斯哟,不要对死者说安慰话了!我宁愿在人间当奴仆,也不愿在阴间当君王。”如果再进一步引申,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人间当奴仆是完全无荣誉可言的,阿喀琉斯的意思甚至是说,宁可不要荣誉也要珍惜生命,所以荣誉在死亡面前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这或许正是阿喀琉斯的觉醒吧!他的觉醒正好印证了奥德修斯的智慧,奥德修斯的结局无疑是喜剧性的,他具有很高的实践智慧,所以虽然在归乡途中困难重重,最后还是达到了目的。这也表明,智慧在德性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不是唯一的德性,但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德性。荷马史诗所揭示的可能是,奥德修斯所拥有的那种智慧是好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没有智慧,想要达到一种好生活是不可能的。

四、对荣誉观的反思

英雄们对荣誉的追求完全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个人的荣誉高于一切,因此从根本上讲,他们的荣誉观是自我关注的(self-regard),而不是要达到某种集体目标,不是为了他人的善或整个社会的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些英雄都是对人漠不关心的。其实在荷马史诗中有许多情节反映了英雄对他人利益的关注,如阿喀琉斯关心他的朋友普特勒克洛斯、赫克托关心他的妻子安德洛马刻和儿

子阿斯提亚纳克斯。他们甚至还关心整体的利益,如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为了他们自己的荣誉发生私人争吵时,就因为他们不顾军队的利益而受到谴责,同时奥德修斯在说服阿喀琉斯放弃争吵时就是诉诸这种共同利益;而对特洛伊人来说,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保卫特洛伊城,赫克托鼓励及引导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地为共同利益而奋战。

不过,如果英雄在自我关注与关爱他人之间衡量的话,对个人荣誉的追求完全占据着优先性,关心他人对英雄追求私人荣誉这一最高目标来说完全是工具性的,在地位上是次要的,所以他人的利益与自己荣誉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他没有理由去关注他人的利益。赫克托是荷马英雄中最关注他人立场的一个,特别是他的家庭与国家的立场,但他最后为了避免让自己感到耻辱与不光彩,维护私人的荣誉与名声,选择了与阿喀琉斯进行一场必死的决斗,虽然他能够认识到,放弃这场决斗会使整个特洛伊城受益,而进行这场决斗将会使全城的人民成为奴隶,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子。阿喀琉斯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让一批批的希腊将士成为刀下鬼,使作为集体的希腊联军节节溃败,将集体的利益弃之不顾;最后虽然普特勒克洛斯之死激发他重入战场,其实这甚至不是完全出于对普特勒克洛斯自身的关爱,而是对自己未能保护他自己的侍从而表现出来的软弱感到悔恨,罗尔斯在《道德哲学史讲义》中说:“英雄们天生高贵,他们公然地追逐成功和荣耀、权力和财富、社会地位与特权。尽管他们对家庭之情、友人之谊、侍从之善并非无动于衷,但是这些主张只占有一个较小地盘。当阿喀琉斯表现出自私而冷漠,在帐篷里大动肝火、拒不出战的时候,他并没有丧失他的英雄品格;当他因普特勒克洛斯的被杀而重返战场的时候,这不是因为他为普特勒克洛斯的事情感到悲伤,而是因为他感到在没有尽到保护自己的侍从这件事情上他流露出了自己的弱点。”所以,正如特伦斯·欧文所指出的,就英雄作为自己的下属、家庭和国家的保护者这一角色而言,他们是靠不住的,而面对具有优先性的荣誉要求时,他们对他人和集体的关注总是要退居次要地位。甚至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设想,如果有一个英雄,正在就涉及他的一个贫穷侍从和一个与他的社会地位相同的富人之间的法律诉讼进行裁决,如果与这位上等人的结盟会大为有利于他的地位和荣誉的话,他就没有理由做出有利于这个穷人的判决。实际上,这一设想表明,由于希腊英雄社会所追求的这种荣誉是自我关注式的,在对这种荣誉的追求过程中,极有可能损害人们所具有的正义德性,同样道理,它也可能损害其他的各种德性。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英雄在追求荣誉的过程中可以造就与体现诸种德性,但它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牺牲德性。

(作者:郭琰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专业2007级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0)

参考文献

[1][美]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53.

[2][美]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1-32.

[3][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M].刘超之,艾英,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281.

[4]William J.Prior:virtue and Knowledge:an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Greek Ethics.New York:London and New York.1991,pp.15-21.

[5][美]特伦斯·欧文.古典思想[M].覃方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0.

[6][美]约翰·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7.

猜你喜欢
奥德修阿喀琉斯特洛伊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
谁骗谁
奥德修斯的苦难
谁骗谁
成语大穿越
成语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