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企业裁员与企业社会责任

2009-03-08 01:48
关键词:裁员责任企业

周 晶

摘要:裁员时企业摆脱困境或改制转型的常用手段之一。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风暴更是一轮接着一轮。企业在追求利润之余。是否还该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命题由此浮出。文章就企业裁员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做了分析,分别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对社会、对企业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裁员社会责任

0引言

裁员,对很多企业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政府机关也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提高效率。裁员是企业摆脱困境或改制转型的常用手段之一,也确实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能带来一系列正面的影响。可以说,企业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裁员已变成一种常态。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是否该裁员、抑或如何裁员已经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发展及其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1对企业的员工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为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内在要求,而对政府、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和社区等所承担的一种义务或责任。其中,员工是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得以有效运转,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企业应当对员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中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尊重员工,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等。可以说,企业对社会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水平。而企业裁员,造成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这部分失业员工,对于留任员工而言,也有着很多不良的影响。不可否认,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优胜劣汰、吐故纳新机制的内在要求。通过裁员,企业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从而激发起内在动力,优化人才结构,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企业因人员精简也可以减少大量显性支出,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办公费用等。但裁员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战略行为,很多企业在裁员后的中长期、甚至裁员初期就陷入绩效下滑的困境。因为裁员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包括已经发生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支付给裁减人员经济补偿金。同时,企业裁员又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容易引起人们对该企业的不信任感,影响社会对该企业的评价,从而削弱其在市场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除此之外。裁员对企业的后续管理和员工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面对频繁的裁员很多人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①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②管理呈现混乱的局面;③一种被经理人(或HR)出卖的感觉:④越来越不敢相信他人;⑤不再认同长期计划,而更注重短期行为:⑥觉得自己被低估或并未得到真正的赏识。

这些感受给企业带来的现实问题是:①企业倾向于保守和没有创新;②破坏性冲突逐渐增多;③员工内部竞争越趋激烈;④员工普遍情绪低落,了无生气;⑤服务水平下降,部门对立严重;⑥员工对工作投入努力程度下降。更倾向于自我保护。

根据刘铁民和李雪对某大型企业裁员留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我们也可以一窥裁员对留任员工的影响。该调查将员工的心理反应概括为7个因素:工作激励、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不安全感、离职倾向、归属感和心理压力。将问题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1 5分对裁员后的留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这里我们将其得到的数据制成图表。如图1所示。图中表明该公司裁员后留任员工作激励很低,裁员未带来对员工的激励甚至有所降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数值、归属感都接近“3”,反映出留任员工在对待目前自身工作、所在团队和公司态度上存在的犹豫,模糊的心理。工作不安全感数值3.8、离职倾向数值3.7和心理压力3.6都比较高,说明裁员对员工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

因此。裁员带来的影响将更多是长期的、深远的,它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裁员未能给员工提供一个“人性化”、“安全“的工作环境。因此。无论对那些被裁掉的员工,还是对保住工作的人来说,裁员的代价都不只是裁员引发的士气问题。

2对社会

企业裁员,被裁员工由于失去工作来源,家庭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其心理社会压力也随之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而由于企业的大面积裁员,在短期内就业也成为不可能,这绘社会保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目前,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失业率在4.5%,仅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就达800多万人,若加上隐性失业人员这个数字将大大增加,而5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则会加剧就业矛盾。若企业通过裁员把员工推向社会,显然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志。当今时代,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方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一种长期投资,这种投资必将为企业带来更有价值的回报。从长远看,只有维护了市场稳定,企业才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树立了社会诚信。才能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企业品牌,进而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与信赖。

困难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义不容辞、不能卸肩。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都陷入困境,眼下国家的最大难题是保证充分就业,企业的最大社会责任就是保障就业。越是困难和危机的时候,越是考验企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时候。企业承诺不裁员,不把员工推向社会,这既是对职工的一种尊重,更是企业坚守社会责任的体现,彰显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3对企业自身

3.1从经济责任的角度而言实现其社会责任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不断扩展。美国经济委员会将经济责任归纳为提供产品、工作机会和经济成长。

具体而言,首先是提高效率的经济责任。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理由是降低交易成本,实质上就是提高效率。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和生产工具,如果不能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和进行生产,就是不负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效率不仅应当显现为本企业支出的减少或收入的增加,而且应当表现为以一定方式使社会生产的总支出减少或总收入增加。例如以增加就业的方式来减少社会总支出等。就此而论,企业效率本身就蕴含着社会效益,它是以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式来增进社会效益的。如果一个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在短期内似乎是缩减企业自身开支,保证其良性运行的良方,实则在裁员过程中,社会因为支付被裁人员的社会救助金、安置金、保障金等开支增大,同时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并寻求创建更多就业机会的成本也进一步增长,使得社会的总支出较之以前实际上是增长的。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裁员实际上并未能完成其本来的目的——减员增效,实际上更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社会负担,使其经济责任也进一步受到影响。因此,企业的经济责任不仅仅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而是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企业利益分配机制,根据成本、风险相对称的原则分配企业利益,分担社会责任。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责任可以说是企业通过竞争的市场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这个行为始终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支配地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在竞争的市场中去实现,企业要发展,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就要扩大招聘员工,这就扩大了社会就业:企业追求利润的不断扩大,就为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检验是市场行为。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51个国家雇佣了38.6万人,支付了216亿美元的工资,生产了85亿辆汽车,创造了24亿美元的税收。税收是维持社会安定的主要来源之一。提高社会就业机会、创造社会福利、维持社会安定是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市场行为所履行的最大的社会经济责任。

3,2从法律责任角度谈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法律责任是法定化的且以国家强制力为其履行现实与潜在保证的责任,它是对责任主体的一种“硬约束”,是维护基本社会秩序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法律化。对于企业裁员,我们国家在《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从该条款规定看裁员必须符合以下程序:①人数要求;②提前说明:③报告程序。

现在很多公司主张由于用工成本的提升,加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了严重困难,如果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则符合裁员条件。但实际上有些公司根本就未能证明自己的经营发生困难,而是借机甚至“换名”在企业进行裁员以削减人力资本。譬如华为企业,华为在金融危机中销售逆势增长46%,达到233亿美元,并且国务院又刚刚颁发3G牌照,华为作为国内IT业的领头企业将受益巨大,而在08年岁末却借“末位淘汰制”裁员近2000多人。2008年底各项拉动内需的政策以及2009年初发布3G牌照,对华为来说,似乎这个冬天并不太冷。然而,该企业却通过各种方式规避法律责任,进而逃避其社会责任的体现。

也许我们并不是一味的要求企业应该做什么,应该贡献多少社会责任,但是当企业经营效益好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善待他们的员工?

3.3伦理责任:社会规范的“软约束”企业的伦理责任包括满足没有写入法律中的其他社会的期望。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有关劳动安全、污染控制、消费者保护、税收等方面的立法,是社会对企业的最低道德要求,也是强制性的法律义务。如企业违反,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法律相比,道德是对企业行为更高要求的社会规范,法律应当保障和促进道德的实现。国家可以把对企业的道德要求写入企业法,但并不由此构成企业的法律责任。根据调整社会关系的方式不同,法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和提倡性规范。提倡性规范,是指鼓励、提倡人们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它表明了国家的价值导向,但这种导向并不以法律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人们遵守特别是模范地遵守提倡性规范时,国家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当人们违反提倡性规范时,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企业法中有关部分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属于提倡性规范,鲜明地反映了国家的价值导向,但并不构成企业的法律义务,即使违反,也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目前,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地方机构都向企业发出了倡议。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就倡议企业尽量不裁员。在2009年3月5日上午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做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

近期,企业“不裁员联盟“还将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举行招聘会帮助更多人就业。这样的事例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不禁让大家也看到很多企业是内在的、自愿的、主动的选择承担起这样一个社会伦理责任。

4小结

不管从哪个层面而言,企业“裁员”都不是应对危机的最好良方。国外曾有学者做过研究,他们分析了850家美国公司(于1990-1991年间经历了经济低迷)的财务业绩。他们将这些公司分为三类:优胜者——在经济低迷后,六年内业绩均优于其同行的公司;失败者——业界内表现不佳的公司:及表现一般的公司(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公司)。其实,优胜者们不会采取任意的一刀切裁员,甚至不随意削减一些显而易见的开支,如旅游、培训、营销,他们非常了解成本优化措施的战略影响及其可持续性,其结果是:在经济恢复稳定后,这些公司处于有利地位,能够远远超越竞争对手。所以,在关注当前成本结构的同时,他们也不会忽视为公司及其股东、员工建立可持续性未来发展。实质上,他们总能够兼顾近期效益和未来价值,而不是顾此失彼。

裁员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最快速的解决方法,但是企业也必须要认真对待裁员,因为它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做企业如做人,在我们的内心,是更看重短期的生存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是更看重长远的理想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这都将决定我们在面临经济衰退时该选择怎样的策略。但是,不管怎样选,我们心里都应该始终绷紧一根弦,那就是“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裁员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人车“暴力”裁员
惠普增加裁员5%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