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云
摘要: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及可行性活动进行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充满了竞争和挑战,谁能在21世纪居于主动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认识,更新观念
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自主创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导到自主创新学习的途径上来。我们教师应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教师仅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首先要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突破,把教学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破除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指导学生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实践“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教师必须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在每堂课组织教学时,精心设计导言,使导入方式巧妙、生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愉悦的环境中。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母语对学生的干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造情境和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这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探索精神的表现,这是任何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从三方面进行:(1)在自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学习新知识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也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展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三、课堂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情境交际法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在刚开始上课或课间,使用情境交际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备课时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周密安排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仿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训练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呈现机械性训练、有意义操练、交际性练习到情境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语言实践,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地综合训练交际。创设不同的情境交际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体验和发展创造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感。
在经过一定的操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在交际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境,提供有用的关键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从而迅速进入体验的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交际训练。
四、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个性是一个人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必定是个性获得良好发展并且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发掘自我的机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一部分问题给不同的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使他们在积极、踊跃参与的同时,很自然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其次,保护他们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发问”、多“发现”,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挑战性。因为,不破不立,如果没有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质疑挑战,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要在教学中尽力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允许并鼓励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综上所述,注重英语学科的科学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